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

上传人:Fr****n 文档编号:12793791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8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第一章 行星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地球具有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条件,因此,它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下问题。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晴朗的夜晚,当我们在户外漫步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仰望星空。如果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连续数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辽阔的星空背景下,除了有闪烁的恒星,圆缺变化的月球外,还有不断移动的行

2、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恒星。如a、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b、行星是在椭圆形轨道上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的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放射太阳光而发亮。c、流星体式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 ,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d、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果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

3、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恒星和星云.除了这些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所有这些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里。地月系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里

4、。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部分。活动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填写下面的构图。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活动1我们通用运动方

5、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试根据图1.4和表1.1回答下列问题。(1)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2)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平面上?(3)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2、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图1.5是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请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1)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存在生命的行星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

6、,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地表温度太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相反,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远,地表温度太低,生命物质也无法形成。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不适合生命生存的需要。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命呼

7、吸的大气。原来地球上没有水。由于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这些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到表面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的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由上述可知,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就不足为奇了。阅读探索地外文明为了探索地位文明的存在,人类采取了一系列办法,试图与地外智慧生物取得联系。例如,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通过广播、电视、雷达等发射了大量无线电波,并不断地加强对地外智慧生物可能发来的电波的接收工作;人类还在送往太空的一些空间探

8、测器上携带了不少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人类的图像,太阳系的组成,二进制的一些基本常数,展示地球文明和风景的幻灯片,记录在镀金铜板上的各种语言、音乐等。人类期待着地外智慧生物的回音。图1.6早期用于与地外智慧生物联系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示意活动现在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适合,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需要思考的问题:(1)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2)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3)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4)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的思考(1)(2)(3

9、)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达到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

10、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阅读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变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在过去50亿年的漫长时间里,太阳因核聚变损耗的质量是它本身质量的0.03%。目前太阳正处于稳定的旺盛时期。活动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对照图1.8和图1.9。回答下列问题。该图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1)太阳辐射的

11、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4)推测和描述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5)自然景观是自然环境的综合反映。推测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胎压昂的大气层。它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三层。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色球位于光球上,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

12、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有光球发射出来的。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活动周期约为11年。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一般认为它是光球上的漩涡。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人们称之为耀斑,又叫做色球爆发。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一个大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出相当于10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出,并抛出

13、大量的高能粒子。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上方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楼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级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十几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

14、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我国观测记录太阳黑子变化的历史久远,古代史书就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面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我国有关部门也加强观测和预报,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案1例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以每小时300万千里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太阳风暴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通信设施受损。据报道,2003年10月23日到11月5日,太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

15、地球。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例如,日本一颗通信卫星信号中断,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使用。活动根据图1.13,回答下列问题: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图1.14)。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是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图1.15)读图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请你画出示意图。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转3600,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E1到E2为一个恒星日。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转360059,P又位于太阳(S)与地心的连线上。自E1到E3为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图1.16)根据地球自转周期,可以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接近15。每时。地球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