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92450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洲的粮食生产及作物分布世界农业一向以粮食生产为主,但各国各地区之间,在粮食生产的发展水平和作物结构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既反映了地理环境的不同特点,与总的经济水平和经济政策亦关系至密。从非洲来看,粮食生产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四个:(1)粮食生产在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中占有突出地位。这一点同非洲生产水平低,人口压力大,粮食严重匮乏是分不开的。为解决燃眉之急的吃饭问题,不得不把大量耕地用于粮食生产,致使其地位日渐突出,原先带有片面发展性质的出口经济作物,在多数国家都趋于相对或绝对衰退。在非洲内部,大体上说,经济水平越低的国家,粮食生产的地位就越突出,在热带非洲,其比重就显著超过了全洲平均数。北非国家粮

2、食虽也不足,但经济水平相对高一些,可以较多地依赖进口,本国粮食生产的地位就低于热带非洲国家。(2)粮食自给率逐渐下降,粮荒愈演愈烈。在历史上,非洲粮食生产是足以自给的。西方殖民者入侵后,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遭到破坏,面向出口的经济作物得到畸形片面的发展,粮田面积受到压缩,粮食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自本世纪 5060 年代非洲国家大批获得独立以来,虽然许多国家为发展粮食生产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总的说来粮食的增产未能跟上需求的增长,其自给率不断下降,并在大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粮荒。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是长期殖民主义统治遗留下来的恶果,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一时难以根本扭转。其次是由于内外

3、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总的经济形势不如人意,在某些国家农业政策出现失误,均对粮食生产的发展不利。第三是人口压力日趋沉重,人口增长率比殖民地时代高得多。尤其是工业和城市人口的发展,对粮食消费在量和质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城市人口要求食用面粉和稻米,这就同非洲粮食生产以杂粮占绝对优势的传统结构发生了越来越大的矛盾。最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粮食生产条件趋于恶化。1990 年在非洲是一个中上年景,这一年全洲生产谷物 8775 万吨,薯类11963 万吨,杂豆 678 万吨,若薯类按 5:l 折算,则全洲粮食总产量为 11846万吨,比 19611965 年的平均产量增长 77。但同期内全洲总人口却猛

4、增了121,致使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从 220 公斤降至 184 公斤,而因大旱严重欠收的 1983 年仅为 164 公斤。全洲性的粮荒于此愈演愈烈。非洲人均摄取的热量平均每天为 2360 卡路里,比世界平均数低 12.7,其中的莫桑比克,仅 1665 卡路里,是世界上最低的。近些年非洲谷物进口量猛增了近 6 倍(薯类和杂豆的国际贸易量一向不多) ,自给率则由 97锐降至 75。按照目前的趋势,预料自给率还将进一步下降。(3)生产水平低而不稳。非洲的农业生产除面向出口的一部分经济作物由种植园经营,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手段也较为现代化外,绝大部分粮食生产都是由小农户进行的,其技术手段十分落后,靠天吃

5、饭,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生产水平低而不稳是其普遍的特点。上述情况所造成的最明显的后果就是非洲粮食单产甚低,热带非洲则更低,而且不稳,波动性超过了其他各洲,其中虽然有自然条件的影响,但经济、技术方面的因素无疑是起主导作用的。上面只是非洲全洲的平均状况,若具体到各个国家,则波动幅度还要大得多。如近 40 年毛里塔尼亚谷物减产的计有 20 年,最大减幅高达 37,有时竟致出现连续几年大幅度减产的现象,这在其他各洲是罕见的。由于生产水平低,非洲农民即使在正常年景能提供的商品粮也不多,灾年就更不必说。城市人口大部分都依靠进口粮供养。这种粮食商品率接近于零,有时甚至为负数的情况在各国都有出现。(4)粮食作

6、物种类繁多,粗粮比重大,主食粮种均自外洲引入。非洲除世界常见的一些粮食作物外,还有不少其他各洲很少种植的粮食作物,如苔麸、薯蓣、芋头、御谷、龙爪稷、饿稻、食用芭蕉等。但农民的主食却是从美洲引入的玉米(章原地带)和木薯(雨林地带) 。其他各大洲虽也广泛引种了原产于外洲的农作物,但农民的主食都不像非洲变化得这么大。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非洲粮食生产结构的特点首先表现为薯类和杂豆比重大,其次是在谷物中,小麦和稻谷这两种食性和营养最好的细粮比重过小,近些年世界为 52.2,非洲却只有 21.5。这种状况造成非洲人食用的绝大部分是粗粮,因此,非洲的粮食问题不仅表现为量少,还表现为质差。再加上小麦、稻谷生产

7、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对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地区各国来说,细粮的比重就更小了。如扎伊尔每日人均摄入的热量中,来自谷物的仅16.2,其中主要是玉米,来自薯类的却高达 57.2,至于动物性食品则仅为2.7,这样的膳食结构显然是很不理想的。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多种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确实难以改变这种状况。非洲的自然环境具有比较典型的水平地带性,从赤道向南北两端呈现出很有规律的变化,其中水分条件的变化尤为明显。在此因素的制约下,非洲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主要根据气候带,一般可在全洲划分出以下四个主要的粮食生产区:(1)热带雨林区。包括刚果盆地及几内亚湾沿岸宽 100200 公里的带状区域

8、。区内终年高温多雨,没有季节变化,不利于一年生谷物的成熟和收获,而湿热条件下的各种病虫害对谷物生长也是一大障碍。在此情况下,区内粮食作物均以热带薯类占绝对优势,包括木薯、薯蓣等,在加蓬、赤道几内亚、刚果、扎伊尔、中非诸国的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中,薯类均占过半数,有的甚至达到 8090。薯蓣是热带非洲的原产作物,味质好,产量也高,但费工耗肥,主要种植于几内亚湾沿岸,这里农村人口密度较高。木薯是 16 世纪从巴西引入非洲的,它适应性广,容易生长。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花工也少,很适合于地广人稀的热带地区种植。但木薯的加工制粉比较麻烦,过去靠土法,费时费力,使生产受到限制。近年推广机械加工,大大促进了它

9、的增产,增幅大于谷物,更大于薯蓣,对解决粮食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热带雨林区其他粮产作物还有稻谷和玉米,其单产都很低。此外,香蕉和大蕉也广泛作为粮食食用。(2)中非和西非热带草原区。大致从北纬 10 至 18 度。由南到北,雨季越来越短,降水量也越来越少。粮食作物以高粱和粟类等抗旱耐热作物为主,其中高粱对水份条件的要求稍高,故分布偏南。粟类更耐旱,分布也更广泛,种植最多的是御,谷。其次是饿稻;后者不仅耐旱,还耐贫瘠,在土壤瘠薄的地区种植较多。除上述作物外,热带草原区还种有薯类、豆类、玉米及稻谷等。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产量的低而不稳在全洲范围内也是突出的。(3)东非和南非热带草原区。其水分条件稍优于中、西非热带草原区,粮食作物以玉米占优势,是区内各国农民的主食;其次较重要的有木薯、高粱和粟类。(4)地中海气候区。包括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及南非的西南部。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玉米和豆类;在埃及因灌溉水源有保证,稻谷种植较多。除以上四大区域外,马达加斯加因气候条件有利,又受民族因素影响(早期居民自东南亚迁入) ,故稻谷广泛种植,在粮食生产中占了大部分。此外,埃塞俄比亚因地处高原,粮食作物结构也有一些特殊性,其特点是苔麸、大麦、豆类并重,小麦、高粱也不少;此外,还广泛种植了食用芭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