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一练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784347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一练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一练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一练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一练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一练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一练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十一练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拔高每日练 综合训练(十一)1、T 时,将5mol A气体和7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 时,将4mol A、4mol B和2mol C气体通入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0.4 molL-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1+10) min时,加入催化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1+10) min时,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保持其他条

2、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的转化率也增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nH2nB.一种烃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通过浓H2SO4,减少的体积就是生成的水蒸气的体积C.某气态烃CxHy与足量O2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100),则y=4;若体积减小,则y4;否则yT2,升高温度,B的体积发生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 根据图I知,化学平衡常数,假设C的平衡浓度是0.4mol/L,A(g)+3B(g)2C(g),开始(mol/L)0.40.40.2反应(mol/L)0.10.30.2

3、平衡(mol/L)0.30.10.4化学平衡常数,所以符合平衡常数K,故A正确;B. 因为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所以在(t1+10)min时,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C. 密闭容器中,通入稀有气体,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所以在(t1+10)min时,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 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图II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和,依据原子守恒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

4、是否含有氧元素,故A错误;一种烃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通过浓硫酸,产物的体积减小的部分是生成水蒸气的体积,故B错误;设该烃的化学式为,根据,体积差为,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y=4;若体积减小,则y小于4,反之则大于4,故C错误;因为一个碳原子对应消耗一个氧气分子,四个氢原子对应消耗一个氧气分子,而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等于12个氢原子的质量,12个氢原子消耗三个氧气分子,所以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消耗的越多,则烃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高,故D正确。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两个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当氢氧化钡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时,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小,故代表滴加硫酸时的

5、变化曲线,A正确;B、点是加入硫酸氢钠进行反应,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B正确;C、点曲线为硫酸,曲线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因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相同,中的钠离子浓度大于中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不相同,C错误;D、点为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 为硫酸钠溶液,溶液都显中性,D正确。答案选C。考点:本题主要是考查酸碱溶液混合时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以及图像分析等名师点睛:该题以氢氧化钡与硫酸以及硫酸氢钠的反应为载体,侧重考查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判断以及溶液酸碱性判断。明确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解答的关键,特别是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的反应,应用顺序的不同或量的不同而导致方程式

6、变化,是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注意溶液的导电能力只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系,与离子种类无关。 4答案及解析:答案:(1)+5; (2)蒸发结晶(3)把SnO氧化成游离碱质量浓度为100gL-1、温度为85(4)+S2-+2H2O=PbS+4OH-(5)5Sn+4 Na3PbO4+H2O=4Sb+5Na2SnO3+2NaOH(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1)As和Sb同属第VA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相同,均为+5价;原子序数为50的Sn与C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Sn位于第五周期,可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S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常用的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

7、降温结晶。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趁热过滤”的提示信息可知,从溶液中得到锡酸钠晶体的操作应是蒸发结晶,然后趁热过滤、干燥。(3)目标产物锡酸钠中Sn的化合价为+4,SnO中Sn的化合价为+2,则加入NaNO3的目的是利用其氧化性,将SnO氧化为SnO2,又因溶液呈碱性,则最终生成;“碱浸”合适的条件可以直接从对应图像中读取。(4)“脱铅”过程中的反应物为硫化钠和Na2PbO2(Pb为+2价),硫化铅(Pb为+2价)为生成物之一,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因溶液显碱性,可以用OH-来保证电荷守恒,据此得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5)题干中给出的含锑杂质为“氧化物”,若锑为最高价,即为Sb2O5,则在“

8、碱浸”过程中生成Na3SbO4,“脱锑”时,加入锡就是将锑还原为单质,离子方程式为5Sn+4 Na3SbO4 +H2O=4Sb+5Na2SnO3+2NaOH。 5答案及解析:答案:(1)促进甲苯与反应,提高反应速率三颈烧瓶;冷凝回流;冷凝效果好沸水浴加热;热源平稳,容易控制,不会造成有机物蒸气着火(2)过滤;有晶体析出(3)打开旋塞K(4)85解析:(1)加热使温度升高,促进甲苯与反应,提高反应速率。根据仪器A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三颈烧瓶,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管中流动的冷水起到冷凝挥发物的作用,使挥发物冷却后回流,减少反应物损失。冷水下口进,上口出,水能充满冷凝管,从而使冷凝效果更好。加热至100 时,采用沸水浴加热效果最好;这种加热方式的热源平稳,容易控制,而且挥发出的有机物甲苯不会着火,减少了危险的发生。(2)由甲苯和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沉淀产生,故在加入盐酸前,需通过过滤除去固体杂质。苯甲酸微溶于水,向含苯甲酸钾的滤液中加盐酸有苯甲酸晶体析出。(3)减压过滤时因压强减小过快产生倒吸,应采取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旋塞K,平衡内外压强。(4)n(甲苯)=3.2 mL 0. 867 /92 0. 03 mol,苯甲酸的理论产量m=n(苯甲酸) 122 = n(甲苯) 122 = 3.66 g,故产品产率为 3.11 g/3.66 g 100% =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