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783493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第一篇:2014科技工作总结及2015工作打算 宝山农场2014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2014年科技工作已经结束,我场这项工作在管理局科技处的领导下,全场干部职工遵循科技发展观,科学素质的提高,科技含量的增加,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将2014年科技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技入户工作 该工作在管理局科技处的领导、指导下、在全体专家、指导员的努力下、在示范户的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指标均完成,经测定,国家级示范户平均单产753.3千克,管局局级750千克,辐射户单产700千克,比上一年分别增产10.2%、9.8%,国家级示范户亩效益7055.48元,

2、分局级示范户亩效益6842.4元,亩效益较上年平均增加了470.3元。 示范户效益的增加一是得益于产量的提高;二是粮食品质的提高;三是粮食市场需求的拉动;总之是科技的进步,科技新技术的应用,国家对科技应用的重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示范户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示范作用发挥的越来越好,农场、专家、指导员、农户对这项工作的评价都比较高,示范户们对科技示范的认识提高认识增加了,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工作,积极应用新技术,积极听从专家技术指导员的指导。这都得益于分局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落实的到位、得益于我们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新技术的贯彻推广 2012年我场总结上年水稻生产的经验教训,重新修订了水稻栽

3、培模式,这个新模式的出台能否发挥它的作用关键是落实的能否到位,今年年初上班的第一个培训班就是组织指导员、示范户进行阳光培训,学习新技术模式, 农户对新模式提出了很多生产这种的实际问题,认为降低氮肥的用量会影响产量,农业专家对此给出了明确答复,并承诺若产量降低由农业中心赔偿,给农户吃了定心丸。虽然今春气温低,给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水稻分蘖减少,生育迟缓,但是后期的连续高温,加上科学的应对措施,使得睡到生育没有因前期的低温造成减产,处早熟措施使完生分蘖按期成熟,结实率、成熟率均比上年好,因此获得了历史上空前的好效益。 第二个培训班就是对指导员进行培训,让他们首先掌握新模式的技术要领,并通过他们进

4、行落实,培训了一天,同时把分局科技处的2012年科技入户方案对他们进行了传达,提出了具体要求;填好技术档案;完成入户指导的次数,针对今年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原则是把新模式指导到每家每户,让他们接受并实施这个模式,并通过这个模式和措施保证今年水稻生育进程正常,能够在大灾之年不减产。把这个新模式作为农场主推的重大技术去对待,必须落实到位,专家组和领导小组不定期的检查落实情况。落实过程中,农场又组织示范户,在关键的几个生产环节,到每个作业站确定的“典型户”田里实地观摩,并到科技示范园区进行科普教育。 特别是在七月底的现场观摩培训中,示范户对稻瘟病的危害有了新的更高的认识,加上指导员的及时指导,

5、今年在前期低温、中期高温多雨、分蘖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由于新技术措施落实得到位,叶面肥应用的及时,再加上后期天气的作用(高温持续时间长)的比较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我们的水稻发病率极低,也是今年高产的关键之一。 按时检查指导员工作纠正并提出工作中的错误和改正意见,使指导员重视技术指导工作。全年检查了三次,发现了共性错误两处,通过纠正使我们指导员的技术指导工作完成得较完美,物化补贴工作落实的比较到位,农场再2015年科技工作总结。 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定的资金进行了航化补贴,技术指导员全年累计到农户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210多次,解决技术难题20多项,农业科、科技科、种业

6、分工司、农机科、畜牧科分别举办科技下乡活动8、5、6、12、5次,起到了科学技术助推农业生产的作用。 (二)、水稻新技术的出台 2012年我场根据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特别是水稻创高产的需要,重新修改完善了我场水稻高产攻关生产栽培模式,制定了新的水稻亩产750千克栽培模式,调整了模式中的施肥指标,增加了磷、钾、硅肥的使用量,降低了氮肥的使用量,更加明确了各项技术指标的标准,使得今年的水稻各项产量指标均突破了历史,保苗株数平方米523.5株,穗粒数89.3粒,千粒重达到了26克,全场平均单产614千克,高产户最高达到778千克。 2012年我场实现科学技术贡献率81%,科技成果转化率94%,蒸汽催芽

7、新技术提高了种子一次成苗率、配方施肥技术解决了科学合理施肥节本增效的作用、先进的植保技术,解决了水田杂草防除难题,实现了水田的清塘。高科技的水田机械,日本井关快速插秧机的应用。上述技术成果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后为水稻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成果转化率94%,人们对科技的认识已经提高到空前水平,同时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三)新技术的贯彻推广 1、种植业:根据管理局十大技术,农场确定水稻栽培主推模式,在农业生产重点推广应用了适用技术量化目标十五项技术: (1)水稻亩产65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100%。 (2)水稻优良品种种子应用率100%。 (3)水稻统一供芽种技术100%。 (4)水稻大棚高台育壮苗技术应用100%。 (5)毯状新型育秧盘应用面积50%。 (6)水稻培育壮苗应用磷素活化剂、护苗种衣剂、配套苗床肥“三元”技术应用100%。 (7)水稻电动播种器播种、高性能插秧机插秧面积100%。 (8)水稻应用硅肥技术100%。 (9)全场应用机械施肥器施肥面积100%。 (10)继续推广高性能插秧机应用技术。 (11)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100%。 (12)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100% (13)水稻综合增温节水灌溉防冷害、促早熟技术应用100%。 (14)水稻应用生物有机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