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72889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教育的过程。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教育。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数等六门课程。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大学、。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教育,也就是的教育制度。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二、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2、教育(狭义

2、)3、制度化教育三、选择题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四书B、五经C、六艺D、八股文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四次工业革命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A、中庸B、礼

3、记C、论语D、学记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9、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A、孔予B、孟子C、荀子D、朱熹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近代学校系统2、非制度化3、学校教育4、礼、乐、射、御、书、数5、论语、孟子、大学、中庸6、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7、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8、大教学论9、赫尔巴特,杜威10、理想国二、名词解释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

4、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2、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三、选择题15:DCAAC610:DDAAD1115:BDBBD1620:CCDDB四、简答题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

5、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填空题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6、表现为和。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的关系。6、学校文化是指。其核心是、。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和制度文化等。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三是。10、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11、学生文化具有、。二、名词解释1、学校文化2、人力资本理论三、选择题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

7、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四、简述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中国最优秀的考试信息平台】 2009年12月29日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生产力2、政治经济制度3、教

8、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4、舒尔茨5、相互依存、相互制约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7、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8、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9、规章制度、角色规范10、校风11、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二、名词解释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

9、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三、选择题15:BABAB6:A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10、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填空题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3、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和个体实践活动等。5、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或。6、青年期是个体

11、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的时期。7、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二、名词解释1、人的身心发展2、内发论3、外铄论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选择题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

12、D、个别差异性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不起决定作用B、起导向作用C、起决定作用D、起一般作用7、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8、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9、心理断乳期是指()。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0、危险期主要指()。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四、简述题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

13、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我的学习乐园,我的考试专家】 2009年12月29日第三章教育与个人发展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实践2、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3、外部环境个体活动4、遗传素质、成熟、环境5、危险期、心理断乳期6、成熟7、多种可能二、名词解释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3、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