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的大道理:100个小弟不如只有3个小弟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12768933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仑的大道理:100个小弟不如只有3个小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冯仑的大道理:100个小弟不如只有3个小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冯仑的大道理:100个小弟不如只有3个小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冯仑的大道理:100个小弟不如只有3个小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冯仑的大道理:100个小弟不如只有3个小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冯仑的大道理:100个小弟不如只有3个小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仑的大道理:100个小弟不如只有3个小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冯仑的大道理:100个小弟不如只有3个小弟 经历过野蛮成长的地产思想家冯仑说,一个小企业的成长历史跟人生的阶段是一样的,有很多选择的岔路口,但一定要在关键的时候做一个慎重的判断,就是听大道理。什么叫大道理?大道理就是只有少数人做而多数人说的道理。 企业的发展和人很像 企业的发展和人是很像的,人的一生当中有几个特别重要的环节,而每个环节都会有一次分叉,而这些分叉就表现了你的人生的不同,企业也一样。 第一件事儿,出生。就是你落在了哪儿?是兵荒马乱呢还是太平盛世,这件事已经决定了你后来的很多故事。 第二件事儿,上学。这件事儿会确定你的价值观。是在宗教学校、部队学校、社会大学还是在洋人世界上学,上不同

2、的学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第三件事儿就是恋爱、出来上班、结婚、娶媳妇。这件事情决定你的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上班有同事,恋爱有对象,结婚有丈母娘、婆婆这一堆复杂的事,这个阶段人生的展开就决定了你找什么样的朋友和谁在一起。 人到中年以后才发现原来很多事没想明白,想做一次调整,这叫转型,又开始了后边的事情。当然,最后还有进八宝山的故事,整个人生最后一件事是怎么样处理死亡。 企业发展同样面临这些事情。 初创:家境中等偏下成功率高 无论是我们早期的在海南创业还是后来一些人在中关村创业,其实成功率都很低。也就是说1993年之前,没有公司法企业都处于野蛮生长的时期,也就最近几年的创业成功率高一点。 我们当时

3、在海南创业的时候,公司法还没有出台,那个时候完全都是江湖世界,在海南整个海口市不到60万人,有20万家公司,其中90%做房地产,现在活下来的连1%都没有。现在海南能数上有名有姓的,从那个时候一直到今天的公司,很难有200家。 但出生很重要,我们生在哪儿就成了房地产公司。选择一个企业做什么和一开始在哪儿做,有非常多的偶然性。 不同的企业起点不同就如不同的人家境不同一样。不过起点高和家境好并未意味着未来一定会成功。 总体来看,其实是家境中下的人成功率最高,现在中国能数得上的几百个企业家多数是家境中等偏下的。 我们在海南经常讲我们牛逼是自己,别人牛逼是爹。我们以前出门的时候老是碰到爹牛逼的人,我们就

4、想问当你爹不牛逼的时候怎么办?我们是在这个前提下选择的。 所以我说起点不同,出生没办法选择,家境没办法自己决定,但未来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发展期:把学好当作企业价值观 当我们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在学习和确立价值观的时候,走什么样的路,有时候就会迷茫。 比如做房地产,是做好人呢?还是做和权力勾结的人呢?很奇怪,房地产一开始永远是这样的选择。你是靠二大爷拿地呢,还是靠举手拍卖拿地? 在房地产行业当中,现在活下来的都不是靠二大爷,都是好人。好人是个什么概念呢?在早期做企业的时候,好人这个事非常简单,东北话说讲究,你得尊敬人家。同时,做事不能够欺诈。另外就是要制造产品,真正为客户、为社会创造点儿什么。海

5、南那个时候天天过年,夜夜结婚,所有的事情都是空转。 在公司还小的时候,人容易学坏。因为什么?困难太多太多,每一个困难可能都是学坏的理由。每一次增长都可能有一个堕落的机会。关键看你能不能挺得住。 房地产行业非常有意思。到目前为止生存下来的都是走市场路线的、走产品和服务路线的,同时不走所谓权贵路线,不去找他二大爷。凡是走权贵路线的、靠政府和灰色交易的,这些房地产公司反而长不大。他可能在一个项目上赚钱了,接着就会被拿下去。从哪里拿到钱又从哪里还回去,你从地上拿到的,最后土地出了事又还回去。 总结而言,人生在这个阶段,也就是在小企业快速成长的阶段有很多瓶颈,遇到很多诱惑的时候,怎么样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6、这个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学好。 我们自己的公司同样面临这些选择,我们就选择好人、好事、好钱,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 反正一句话我们就是做比较笨的人。因为比较笨的人往往竞争少,聪明的人竞争太多。当别人都去做一个非常投机的机会,不去做产品,而是在中间倒腾的时候,看似很容易,但竞争的也多。你吭哧吭哧做一件事很慢的时候,竞争者很少。 聪明的人都是不断移动的,只有笨的人才是在一个点上不动,是执着的人。在这个阶段,执着,而且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以好人的心态做这件事情,很容易就活过来了。 上市:生孩子、改变行为、取得品牌 到了青年时期,企业的价值观正确了,行业也选择的正确了,你面临的问题就是做大以后和资本的

7、关系。你去选择资本,究竟要不要上市,要不要跟谁合伙,要不要股东,要不要跟别人一起进行合作,这一段时间跟人非常像。 很多人在讲一个小企业为什么要上市?我跟说就跟问一个大姑娘为什么要出嫁一样。她出嫁有很多理由,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合法地生孩子。既然你有生孩子的能力和愿望,你要选择一个合法的,而且可以生比较好的孩子。企业上市就可以比较好地合规合法地扩大你的规模,然后进行发展。 第二件事,你出嫁以后,行为方式要改变。是当一个懒媳妇还是勤劳肯干的好媳妇?所以上市第二件事是改变行为,要变得诚信、透明、专业,要照顾别人的情绪、关系,你嫁过去以后就不是自己,要跟整个家族打交道,这是投资者关系,你要跟所有人发生

8、关系,而不是完全自己一个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嫁人?落个好名声。一个大姑娘永远不出嫁,就落了一个嫁不出去的名声。嫁了以后养儿育女、孝敬公婆,十里八乡传为美谈,这是品牌。上市就是大姑娘生孩子挺身而出的事。生孩子、改变行为、取得品牌、在社会上立足。 当然,人到中年,你也有困惑。当官的总不被提拔,赚钱的口袋里钱越来越少,最后开始怀疑自己,于是就要审视自己的人生,就开始觉得是不是要转型,这就是企业上市以后仍然面临的挑战。 从房地产公司来说,到了出嫁阶段,上市不上市,房地产公司就出现很多问题。多数房地产都没有上市,现在中国6万多家房地产公司,上市的合起来不到300家。 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家公

9、司都在选择,特别是到了上市以后,房地产企业面临商业模式的选择,面临着最终怎么样持续成长的选择。就像人生到了中年以后仍然有很多选择。 风险偏好和治理结构决定企业成长速度 以房地产公司为例,有几个制约快速成长的因素。第一个因素解决风险偏好。增长和风险偏好有很大关系。 在房地产行业当中,增长快的多数属于风险偏好较大的。风险偏好是什么呢?就是负债率比较高,激进。比如说拍卖一块地,都到了顺义昌平了,7万块钱一平米,有可能赌赢,房子卖到10万一平米,万通没参与,他就赢了。这一个项目能卖100亿,万通做5个项目才有100亿。一般来说风险偏好大了,至少从销售额来看是增长快的。 万通这么多年从早期创业,到中间经

10、过很多困难,也差点垮了,又重新收拾好了。从1993年到1995年发展非常快,但到了1996年以后出现了很多崩溃性的问题就开始慢慢地变卖资产还债再收拾,倒腾倒腾再让他慢慢的活过来,整个公司风险的偏好就比较低。 所有的股东,包括我,都已经苦不堪言,不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然后我们就做一些服务性的。房地产的下游是开发,中游是服务,上游是金融。我们就在中下游做很多事情,这样属于低负债的业务,高负债业务做得很少,给人的感觉成长很慢。 也有一些老板风险偏好比较大,就特别愿意做高负债的生意。他可能从来没有遇到过经营上的债务压力的突然的心肌梗死,他们对风险的感受不一样。 另外一件事很有趣,小公司也好,大公司也

11、好,在增长的时候跟治理结构有关系。 总体来看,股权比较集中的房地产企业,就是独裁专断的老板,增长得比较快。公司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相对来说决策风险偏好比较低。风险偏好也和股权的集中度有关。 我们现在知道的很多公司,当年上市前负债率是300%到700%,但是这个老板就是独断,非常敢于赌博,最后就是一把赌过去了,今天成为一个非常耀眼的明星。有一些公司的治理相对比较分散,不大容易集中起来做高风险的业务,增长比别人要慢。 公司治理多少是合适的?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犯错误,比如说跟某些官员有不正当的交易,最后出事。哪些企业容易办这样的事呢?从公司治理来说,一般股权集中超过50%的私人公司愿意做冒险的事。 现

12、在应该理解万科为什么不行贿呢?其实他完全没有行贿的动机和利益基础。王石的股份连0.1%都不到,连0.01%都没有。他怎么样行贿呢?行贿以后,挣钱给股东了,坐牢是他自己,他能这么傻吗?他再傻也不能傻到这个程度。治理结构到这个程度了,股权分散到这样,一般经理人就不愿意行贿,行贿以后个人没好处。 相反,我们看到出事的有些公司都是股权非常集中的,50%、60%、70%的私人老板。这些公司得到的利益全是自己的,他有冲动。另外,这个决策在被窝里就可以决策,老婆管出纳,跟老婆说明天拿200万就可以拿。如果你自己不是大股东,公司治理非常清楚,这个钱想拿都拿不出去。 一般民营企业比较好的股权治理,又有动力,又有

13、约束,大体上在30-40%比较好。 30-40%还有点儿动力,挣的钱还是自己的,但还不愿意干坏事。因为干坏事了,首先自己得的是小头,坐牢都是你自己。股东不能因为说你行贿赚的钱,你坐牢了,股东再把分红退给你们家,没有这一说。同时,还有治理上的约束,还有董事会,你拿出的钱做不了账。当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中等企业、大企业的时候,治理结构对于你的继续成长有非常大的制约。 不创新公司就会死掉 还有一件事,回应公司所在行业面临的挑战,也就是创新的压力。 在中国目前的房地产行业中,总体来说创新的压力不像互联网这么大。因为80%的时间和80%的行为都在人造空间里完成,房地产的使命是创造有价值的人造空间。如果人不改

14、变这种状况,也就是说不改变人在人造空间里生存发展,我们这个行业就不会消失。 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是像想象得那么大。举一个例子,我们有很多项目,跟其他朋友的项目售楼处一墙之隔,但我们哥俩儿还是好朋友,没有像互联网竞争这么厉害。 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竞争,不需要回应创新了呢?也不是。即使在房地产这个行业也需要对创新的回应,你不能回应创新,这个公司就会死掉。 举例来说,之前的房地产,大家觉得是差不多的。因为房地产等于住宅或者说住宅等于房地产。一说房地产就是说房价。最近三两年,大家开始发现有说住宅的,有说商业不动产,还有说工业不动产,还有说综合体,又是娱乐又是旅游,房地产前面的定语越来越多

15、。 就是整个房地产经过二十年,完成了青春期的发展。中国人均GDP过了8千美金,开始分化出住宅与非住宅。之前都只有一部分,一年大概5万亿左右的市场,80%都是住宅。现在整个市场大概一半一半,存量资产里大部分是非住宅。 房地产就变成非常复杂的情况,住宅要创新,非住宅也要创新。比如说写字楼,要是不创新怎么把客人租进来呢?写字楼怎么样才能够让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呢?现在竞争也很厉害。 同一个区位这么多写字楼,你要是不绿色,跨国公司就不来。要是绿色,就要多花钱,每平米多花300块钱以上,你就要做创新研究,怎么样又能够绿色环保,比如达到金级、白金级,同时又能够控制成本,这就要创新。这些创新看起来不重要,但没有这个,你不贴一个绿色的标志,跨国公司就不租。 除了绿色以外,还有写字楼的安全。另外,写字楼里能不能种粮食、种水果、种蔬菜。最近日本非常火的写字楼,把都市农业放在写字楼里,种了很多蔬菜和水果,供应写字楼的员工和餐厅,大家就愿意租了。因为租在这儿,每天可以吃到最好的水果,同时餐厅里的蔬菜非常安全。 我们总是要研究在空间里怎么样提高租金回报,这就是创新。最后我们发现在空间里的租金回报和人的行为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