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复习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760851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复习课程(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教学目标 1 弄清思路 理解课文 2 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3 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 重点 文言多义词与句式辩识 难点 孔子的主张 孔子 名 字 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末期著名的和 也是学派的创始人 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55岁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14年 他主张仁义 主张以德服人 反对残暴统治 反对武力征伐 同情人民疾苦 但他的主张并不被各国诸侯采纳 于前684年回到鲁国 于是他从事教育 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 相传有学生三千 贤弟子七十二 希望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去参政 继续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在我国历史上 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

2、响极大 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 六经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 春秋 孔子思想 一政治 反对暴政 主张仁政 礼治 二修身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三伦理思想 仁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 四政治思想 维护封建等级制正名思想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五教育 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六品德 温 良 恭 俭 让 论语 是记录 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所以它是体 凡 篇 为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北宋时 朱熹将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编在一起 称为 春秋 语录 儒 四书 论 纂辑 应读l n

3、 语 言谈 论语 文学常识拓展 六经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乐经 周易 春秋 其中 乐经 已失传 所以通常称 五经 四书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 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 孟孙 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贪其土地 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 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 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 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 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听录音范读 正音断句 体会语气节奏 论语 颛臾 社稷 虎兕 出于柙 焉用彼相矣

4、 干戈 冉有 椟 正音 请你读读准 费 论语 l n 颛臾 zhu ny 社稷 j 虎兕 s 出于柙 xi 焉用彼相矣 xi ng 干戈 g 冉有 r n 椟 d 正音 请你读读准 费 b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 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朗读第一段 1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 鲁国权臣 季孙氏 这里指季康子 名肥 鲁国的大夫 将 表时间的副词 将要 伐 讨伐 攻打 就是公开地攻打 与之相反的是 袭 就是趁人不备而进攻 本句话是事件的起因 是孔子阐释自己政治观念的背景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冉有 季

5、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冉有 季路 两人都是孔子学生 当时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 名求 字子有 也称冉求 季路 姓仲名由 字子路 又字季路 见 拜见 谒见 于 介词 引进动作的对象 本句话表现两弟子把季氏动武的消息通报给孔子 而语言中透露出冉有 季路对动武的赞同 冉有 季路拜见孔子 说道 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求 冉有 无乃 与 表示对情况的推定 含推断语气 相当于 恐怕 吧 尔 你 指冉有 宾语前置 是 这 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代词 指代没能劝说季氏放弃伐颛臾的想法 过 责备 动词 与 通 欤 语气词 用在句末表推测 可译为 吧 吗 本句表达了孔子对弟子的批

6、评 又鲜明地显示了自己的观点 孔子说 冉求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3 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 夫 发语词 者 助词 以为 把 作为 以为 是 以之为 的省略 之指颛臾 是 这 颛臾 先代的国君任命他主持蒙山的祭祀 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 是鲁国的藩属 4 何以伐为 何以 为 是反问句式 何以 以何 宾语前置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 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 冉求 季路去拜见孔子 说 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孔子说 冉有 恐怕要责备你们吧 颛臾 过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

7、山的主祭人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而且在 鲁国的 国境之内了 这是鲁国的臣属啊 为什么要讨伐 它 呢 课文第一段 问题对于 将伐颛臾 一事 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 孔子是什么态度 理由是什么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 说成 有事 第三段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 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 六问 对于攻伐颛臾 孔子的态度是什么 列举了哪三条理由 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 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 孔子的话 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反对理由有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先王所封 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 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 不当伐 第一段语言知识点 一

8、个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 一个古今异义词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把 他 封为 一个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 过错 责备 一个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 之 为东蒙主一个判断句 是社稷之臣也两个宾前句 A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 与 是个文言固定句式相当于 恐怕 吧 是 宾语提前的标志 是 宾前 B 何以伐为 还原 以何伐为 为 疑问句末语气助词 呢 试背诵 季氏将伐 见于孔子 曰 季氏 颛臾 孔子曰 求 是过与 夫 昔者 以为 且在 之中矣 是 也 何以 伐 见于 曰 有事于 曰 求 夫颛臾 且 是 朗读第二段 冉有曰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 颠

9、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与 施展 才能 担任 职位 不就职 摇晃 站不稳 跌倒 形 错误 名 过错 从 在 为什么 通 欤 呢 这 护持 扶持 搀扶 表转折 那 关猛兽的笼子 匣子 冉有曰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 季孙大夫要这样做 我们俩都不想 这样 啊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孔子说 冉求 周任有句话说 能展现自己的才能 就任职 如果不能 就辞职退位

10、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 瞎子 遇到摇晃要倒下却不去扶持 跌倒了又不去搀扶 那又何必用那搀扶的人呢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是谁之过与 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 龟甲 宝玉毁在匣子里 这是谁的过错呢 这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双重喻义 虎兕出于柙 喻指季康子去攻打颛臾 龟玉毁于椟中 喻指颛臾在境内遭到攻打 这是第一重喻义 老虎 犀牛从笼中跑出 龟甲和玉在盒中被毁皆因管理人员失职 因此来喻指季路 冉有失职 这是第二重喻义 冉有的狡辩 夫子欲之 吾二臣皆不欲也 冉有在老师敏锐的责问下 把责任推到季氏身上 对于攻伐颛臾 冉有真的 不欲 吗 如果不是真的

11、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吗 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 并非真的 不欲 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 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说明冉有口是心非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 推卸责任 开脱自己 2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先引名言 不能尽职就别尸位素餐 再作类比 既为辅助就当恪尽职守 后设比喻 猛兽出笼为害 龟玉毁于柙中 谁辞其咎 冉有曰 欲之 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不能者止 危 颠 则 相矣 且尔言 出于柙 龟玉 是 与 冉有曰 夫子欲之 孔子曰 求 曰 颠而不扶 且尔言过矣 是谁之过与 朗读第三段 冉有曰 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 今

12、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 远人不服 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如今 那 坚固 表并列 b 一定成为 忧患 祸害 痛恨 讨厌 那 舍弃 回避 表转折 给 托辞 借口 孔子自称 句中助词 古义 诸侯的封地叫国今义 国家 古义 卿大夫的封地叫家今义 家庭 担忧 害怕 少 不均匀 贫困 不安定 表并列 倾覆 这 本国以外的人 施行 使 来使动 使 来使动

13、 使 安心 使动 辅佐 使 来使动 分崩 分裂 离析 涣散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 不可收拾 保全 策划动武 表转折 国内 课文第三段 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是怎样辩解的 冉有第二次狡辩 冉有的辩解 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颛臾 城墙坚固 离季孙的封地费很近 现在不占领 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分析 冉有要作辩解 表明冉有仍然坚持对颛臾动武 这必将受到孔子进一步批评 由此也将进一步显示孔子的思想 课文第三段 孔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求 君子疾夫舍 欲之 而必为之辞 冉有啊 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做 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做法 哼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

14、不安 我听说过 无论诸侯还是大夫 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 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或者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 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若是财富平均 便没有贫穷 和平相处 便不会人口少 安定 便不会倾危 盖 表示语气的情态副词 常放在句首表示提示语气 无 没有 寡 与 少 是同义词 倾 倾覆 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做到这样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 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 既来之 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 远人不服 而不能来也 既然使他们来了 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如今仲由和冉求辅佐季孙 远方的人不归服 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抚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5、 国家支离破碎 却不能保全 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 却在鲁国国内吧 思考 冉有前面遮遮掩掩 最后道出内心主张 原来是支持季氏讨伐颛臾的 这时孔子态度有何变化 从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可看出孔子的态度是气愤的 狠狠地训斥 对于冉有编造借口 孔子为什么只批评了一句 就转换话题 谈论 文德 这表明孔子的谈话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编造借口属于冉有的个人品质问题 文德属于治国之本 前轻后重 孔子当然要避轻就重 表明孔子谈话善于撇开枝叶 紧抓主干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 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 在孔子看来一个君主要

16、治理好国家 对内对外各应当怎样做 对内要 均和安 对外要 修文德以来之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 实行礼治 加强教化 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是什么 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 安定的政治局面 使人民安居乐业 对外加强文教德化 使外邦异族归附 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 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的学生犯下了哪三个错误 一误 远人不服不能来二误 分崩离析不能守三误 谋动干戈于邦内 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最后一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末句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季氏发动战争的本质是谋乱 妄图篡夺鲁国的政权 这句体现了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 归纳文中衍变出来的成语 祸起萧墙或萧墙之祸 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分崩离析 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 不可收拾 分崩 分裂 离析 涣散 季孙之忧 原指季孙氏的忧患 后借指内部的忧患 祸起萧墙 1 2 3 背诵思路 冉有为季氏辩护 孔子提出安邦原则 冉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