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759981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2016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不能发生渗透作用B. 动物细胞都有呼吸酶,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 植物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发生能量的转换D. 植物细胞间都有胞间连丝,细胞膜上没有受体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

2、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详解】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但可发生渗透作用,A错误;人和动物细胞都有呼吸酶,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正确;植物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有线粒体,因此植物根尖细胞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C错误;高等植物相邻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需要受体蛋白参与,除此之外,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受体,有的信息分子的受体在细胞膜上,有的信息分子的受体

3、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B。2.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死亡率极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HIV的遗传物质会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B. 合成HIV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C. 感染HIV后的机体没有免疫应答不能产生特异抗体D. 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A错误;合成HIV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是RNA,由HIV自身提供的,B错误;感染HIV后的机体可以在HIV的刺激下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抗体无法消除细胞内病毒,C错误;HIV通过破坏T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遭破坏,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感染其他病原体或恶性肿瘤,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繁殖过程等,掌握艾滋病的致病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同位素

5、标记法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14C标记的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可证明碳的转化途径B. 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腺泡细胞中可证明生物膜间有联系C. 用14C或18O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 将15N标记的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可证明DNA的复制方式【答案】C【解析】【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6、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供应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A正确;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B正确;科学家分别用同位素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C错误;将15N标记的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再采用离心方法,可证明DNA分子

7、半保留复制方式,D正确。故选C。4.在生物体内,控制tRNA合成的基因经过转录生成tRNA前体,tRNA前体经过核糖核酸酶P的剪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tRNA。据此分析,核糖核酸酶PA. 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B. 通过破坏氢键剪切前体RNAC. 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D. 可对双链DNA分子进行剪切和加工【答案】C【解析】【分析】在生物体内,DNA分子上的tRNA基因经过转录生成tRNA前体,然后被加工成成熟的tRNA。tRNA前体的加工包括:切除前体分子中两端或内部的多余核苷酸;形成tRNA成熟分子所具有的修饰核苷酸;如果前体分子3端缺乏CCA顺序,则需补加上CCA末端。加工过程

8、都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详解】t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因此tRNA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从题意中没有看出核糖核酸酶P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A错误; tRNA中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其内部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在碱基形成氢键将两段tRNA形成双链结构,若氢键破坏,tRNA分子结构遭到破坏,B错误;DNA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真核细胞内线粒体或叶绿体内也有少量DNA,它们都能转录合成RNA,C正确;核糖核酸酶P具有专一性,只能作用于RNA,而不能作用于DNA,D错误。故选C。5.胃粘膜壁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的H+-K+-ATP酶是一种质子泵,它能催化ATP水解,在将细胞外的

9、K+泵入细胞内的同时,也将细胞内的H+泵出,从而维持胃液的酸性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质子泵运输H+和K+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B. 该质子泵能促使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断裂C.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的过量分泌D. 胃液pH的大小与胃腔内的K+浓度成正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题干信息“质子泵能够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K+通过质子泵泵入细胞内”,同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项。【详解】K+泵入细胞内,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质子泵能催化ATP的水解,因此

10、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能促使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断裂,B正确;质子泵使胃上皮细胞排出H+,吸收钾离子,使胃液呈酸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的过量分泌,C正确;胃液pH的大小与胃腔内的H+浓度成负相关,D错误。故选D。6.下图甲、乙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病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个家族中的致病基因均可独致病,II-2和-3均不含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据图分析,甲、乙两个家族中的致病基因A. 既可能都是隐性致病基因,也可能都是显性致病基因B. 既可能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都位于X染色体上C. 既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D. 既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在两对非同

11、源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中1号2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2,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既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图中3号4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6和患病女儿3,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根据以上分析,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均不是显性致病基因,A错误;甲病致病基因既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而乙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根据题意,II-2与II-3均不含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说明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错误;控制甲病和乙病的等位基因既可

12、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D。7.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镉浓度对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对照组低浓度隔组高浓度隔组总叶绿素含量/(mgg-1)3.5373.3420.853叶绿素a/b(比值)3.9753.8787.246(1)为得到表中的有关数据,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这种方法提取色素的原理是_,提取色素时加入适量碳酸钙的目的是_。分析上表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有:_。(2)该科研小组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浓度镉组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据此推测,高浓度镉组植物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的原因是_。【答

13、案】 (1). 无水乙醇能溶解色素 (2). 防止色素被破坏 (3). 镉浓度越高,降低叶绿素含量的效果越明显;不同浓度的镉对叶绿素a和b的影响不同 (4). 高浓度镉可能降低细胞中酶的含量,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及其他酶促反应的进行【解析】【分析】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详解】(1) 提取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常使用无水乙醇(有机溶剂)

14、研磨法来获取色素,加入少许二氧化硅使得研磨更充分。纸层析法是分离叶片光合色素的简便方法。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镉浓度对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自变量是隔浓度,因变量是叶绿素a/b(比值)和总叶绿素含量/(mgg-1),分析上表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镉浓度越高,降低叶绿素含量的效果越明显;不同浓度的镉对叶绿素a和b的影响不同。(2)高浓度镉组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据此推测, 高浓度镉可能降低细胞中酶的含量,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及其他酶促反应的进行,使植物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点睛】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以及探究影响色素合成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从题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5、8.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在不同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比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回答下列问题:(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的_集合。若要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_、_等群落水平上的问题。(2)群落交错区的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与周边群落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据此分析该区域出现“边缘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各种生物种群 (2). 物种组成 (3). 空间结构(或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 (4). 复杂的环境条件使植物种类更加丰富,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解析】【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