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分析

上传人:zejun11****26.com 文档编号:12748680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及其特点 本文为谢培善博士论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机理、制度与日中比较第五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谢培善(2007届世界经济博士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以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改革逐渐成为日本政府的主要政策之一,日本经济体制进入了全面变革的时期。本节以此为背景,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结构条件为前提,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制度为主线,从制度环境条件、制度变迁和制度绩效之间的梯次关系入手,着重分析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制度的构成等有关问题。5.2.2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制度的构成本节以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

2、结构性制度改革为重要历史研究背景,将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制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着重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整体或阶段性的内容及构成等。1)低利率政策利率作为资金分配的杠杆和调节经济景气变化的金融工具,在世界各国的金融政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日本低利率政策突出表现为战后初期的人为低利率政策和新世纪初的零利率政策。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日本战后及在高速增长时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是将利率压到低于反映资金实际供求水平的均衡利率以下,并通过信用配给,解决扭曲的低利率带来的资金供求不平衡的一种政策,因此称为人为的低利率政策。这种人为低利率政

3、策与当时日本的资金供求状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战争使国民财富丧失殆尽,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表现为企业的资金积累降到了空前的低水平,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大部分依靠外部筹措;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投资需求特别旺盛,资金短缺明显。通过官定利率,即日本银行对其它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率引导民间金融机构的信贷利率,实行人为的低利率政策,以鼓励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在人为的低利率政策下,日本银行不但以很低的利率向城市银行等提供贷款,把长期信用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限制在很低的利率水平,而且也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很低利率水平的贷款;既通过再贴现率波动范围限制来抑制贷款利率的上升,又

4、直接限制各金融市场的利率上限。从战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官定利率在4.25-6.25%之间波动,是西方国家中最低的。张玉喜.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机制、体系与政策M. 北京:经济科学出处社,2007.日本银行以超低利率政策大幅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极大地激励投资增长,使得日本民间企业的投资远高于其它西方国家,进而也有力地支持了日本在此期间内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为刺激经济的复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日本政府更是采取了超金融缓和的金融政策,继续推行长期超低利率。但是,我们也注意到,90年代以前日本国内外金融市场是分割的,资本不可以在国内外自由流动,使得超低利率的信用分配

5、制度得以发挥作用。90进入年代以后,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金融业务的对内开放使得金融逐步实现了自由化。利率过低抑制了国内储蓄,资金剩余者可以将资金投向利率高获益大的外国金融商品,导致信贷资金来源减少,抑制信贷和投资总规模的扩大,超低利率政策的推行难以为继。低利率的金融动员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金融结构和行为的扭曲,存在着诸多不利经济产业发展的隐患,在新形势下其作用效能甚至大打折扣,给其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低利率政策仍是比较明显体现的政府经济意图,突出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高级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2)超额货币供给和贷款倾斜的

6、信贷政策从战后经济恢复到高速经济增长时期,日本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需求旺盛而供给普遍不足的局面。对此,日本政府实施了超额贷款的政策,也就是日本银行支持商业银行借贷超过其在央行的准备金规定的范畴。而对于实行超额贷款中的资金不足部分,商业银行向日本银行再贴现。按照常理,商业银行从央行借入现金准备是一种典型的透支行为,而在当时的日本,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恶性透支行为,而是央行为了满足其经济发展意图而放任商业银行实行超额贷款的主要行径。当然,这也是在当时日本企业法人受制于企业发展需要和整个金融环境的压制而亟待超借的情形下,商业银行继而“超贷”的正常反应。例如,1970年都市银行存入日本银行的存款总额为25

7、83亿日元,而日本银行提供给都市银行的贷款总额达21729亿日元,为其存款的近10倍。张锁柱.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金融政策J. 现代日本经济.2000,(4).由于日本的官方贴现率低于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使得商业银行更愿意以官方贴现率支付利息,进而对从中央银行借款有强烈需求。银行为设法弥补其已成负数的储备资产,一有可能就试图以低廉的价格直接从中央银行借款,而不依赖相对昂贵的短期货币市场。所以日本银行的贷款与其说是为商业银行的现金准备,不如说主要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资金来源。泡沫经济崩溃萧条及进入二十一世纪景气后退时期,日本相继又实施了超金融缓和政策、世界金融史上的“零利率政策”和“数量宽松

8、的货币政策”。该系列政策的实质与日本历史上的越低利率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它们的实施对日本经济摆脱长期停滞和实现战后以来最长时期的经济复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更是为当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筹措创造了宽松的环境,确保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的供给。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不仅如此,为促进高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活动,日本政府还促成了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的银行机构,以低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率向高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种利息差额往往可以视为政府对于研究开发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质性补助金。这种贷款一般由日本开发银行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提供。日本开发银行于1951年设立

9、了“新技术产业化贷款”,1964年又设立了“重型机械开发贷款”,1968年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新机械企业化贷款”,三者形成了“国产技术振兴资金融资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在国内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实际应用和商品化。1970年,中小企业金融金库针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设立了“国产新技术产业化等融资制度”,对新技术的企业化以及新机械的商品化试验提供低利率贷款。1980年,日本开发银行的新技术产业化贷款改为新技术开发贷款,在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所需的设备也成为贷款的对象。3)加强行政指导在实施超低利率和超额的货币供给的制度下,日本金融市场的功能特别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机制丧失发挥效用的机能,以传统的

10、法定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调节市场的手段也失去其中应有之义。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在控制信用总量的同时,指导贷款的使用方向,保证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先发展部门的资金需要,就成为了日本银行的政策选择。由于日本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超额贷款政策,即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可超过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并规定金融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的贷款限额,对超过限额部分加收罚息,因此,金融机构对日本银行的依赖性很大,“窗口指导”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日本在战后通过金融监管使近70%的社会资金流入银行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府主导下信贷倾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保证了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重点企业发展的资金供给,支持了

11、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实施。4)完善的政策金融体系日本的政策性金融不但体现为历史最为悠久的、体系最为发达配套的、实力最为雄厚强大的、地位最为显赫的等鲜明特征上,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它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柱与主要体现者”、是“实现资源配置社会合理性目标的主要资源配置主体”。白钦先,耿立新.日本近150年来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演变与特征J.日本研究,2005,(3). 首先,日本政府针对特定目标的、针对特定领域、发挥特定作用构建了体系健全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历史上,日本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由“二行”、“九库”组成。近年来进行了重大合并重组,调整后形成了两家政策性银行和六家金融公库组成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即

12、国际协力银行(原进出口银行)、政策投资银行,以及国民生活公库、中小企业公库、住宅金融公库、农林渔业公库、公营企业公库、冲绳振兴开发企业公库。2008年,日本政府依据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法对其政策性金融体系进行改革,成立了株式会社日本政策金融公库,统合了原有的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际协力银行的国际金融部分;将政策投资银行转型成一家政府资助的股份公司。其次,为充分地贯彻国家意志与政府意图的,日本政府通过实力强大资金雄厚的财政投融资体制,为政策性金融提供持续的、不断扩张的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供应,赋予它完成国家与政府特定目标和任务的强大实力。第三,为实现日本资源配置主体与

13、目标的协调均衡,实现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均衡协调性发展,日本政府以系列化法律制度的形式,特别是以专业化政策性金融业务等制度,经由政府直接强力扶持、诱导和虹吸扩张等功能,通过信贷分布和倾斜,最大限度地使政策性金融自觉地实现政府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例如,日本政府在不同时期通过政府控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重点产业实施了以信贷政策为主的金融倾斜政策,实现政府对重点产业的资金导向功能,从而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对其确定的主导产业实行低利率政策,不仅在宏观上实现了资金的最佳配置,满足了主导产业资金需求目的,而且在微观上降低了企业的筹资成本,推动了主导产业

14、的技术革新。日本政府还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实施大量隐含的或者是明显的直接信贷配给影响主导产业。其配给的主要对象就是能够执行政府产业政策的、政府认为需要保护和扶植的主导产业部门。以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信息产业为例,自从信息产业在1957年的一项法律中被确定为主导产业时起,以信贷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就受命对主要信息企业扩大贷款。虽然政府的贷款和以补贴方式给信息产业的直接帮助比较小,但主要信息企业都能方便地通过政策金融机构获得利率优惠的贷款。5)发达的企业信用担保与信用保险体系企业担保机制是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的重要途径。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较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体系,也是信用担保法律体

15、系、结构体系和风险补偿体系等较为发达完善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早在1950年就出台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法,由中小企业厅特别会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其后,日本于1951年成立了信用保证协会,1958年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并将信用保证协会的职责转移给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1961年建立了机械设备信用保险事业,1984年机械设备信用保险事业并入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1999年7月1日成立了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并入其中。为进一步扩大信用担保体系的运作能力,便于动员二板市场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担保机构,日本政府在2000年又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了修订和调整,设立了特别公司债保险

16、,为投资者进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供方便。目前,日本中小企业信用补全机制包括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两方面。信用担保由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的信用保证协会承担,具体业务由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的信用保险公库开展。信用保证协会的主要职能为:作为保证人,为中小企业从民间金融机构借款提供信用保证;通过信用保证,对借款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预期;与借款企业一起参加融资洽谈;为借款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促使中小企业多方筹措资金,以利于开展经营业务。信用保险公库专为得到信用保证协会保证的中小企业债务提供保险服务,其规定的投保限额上限为2亿日元,保险费费率上限为0.6%,填补率达70%80%。目前,日本已经基本形成了由民间机构参与,中央与地方共担风险、担保与再担保相结合的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缓解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舒缓金融环境急剧恶化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6)主银行制度为主导的关系型融资制度在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