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把握教师道德在教师角色中的核心作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43010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9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如何把握教师道德在教师角色中的核心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谈谈如何把握教师道德在教师角色中的核心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谈谈如何把握教师道德在教师角色中的核心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谈谈如何把握教师道德在教师角色中的核心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谈谈如何把握教师道德在教师角色中的核心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如何把握教师道德在教师角色中的核心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如何把握教师道德在教师角色中的核心作用(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如何以德育人?其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教师教学生学做人,首先自身得会做人,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怎样才能完成这一神圣使命。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同时要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 两者在完成教育使命方面互为补充。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而育人又是以教书为基础的,教师的道德教育往往贯穿于知识教育中。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 调整自身价值定位和行为标准, 应注意以怎样的道德去熏陶、影响学生。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

2、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既要言教,又要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命不仅意味着一个活的有机体,生命的意义更在于它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存在。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经常反省自我: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尊严了吗?珍视学生的存在了吗 ?平等对待学生了吗?教师在习惯行为中还没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一个“人”平等对待。一个人假如缺乏尊严地生活,必然导致兴趣与信心的失落,进取心的衰退, 学习的失败, 生命的色彩也会黯淡无光。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 让教育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3、 爱生就是教师时时注意言教与身教的结合,事事处处努力做学生的表率。教师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诚实正直的品质, 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平等地对待学生是教师重要品德, 也是邓小平同志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具体要求。如果说师爱是师魂,那么师德就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如果说“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备课 ”的智慧,那么,教师的“ 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的智慧。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

4、课?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样追问几乎是徒劳,因为一堂好课所隐含的因素过于复杂,甚至不可言说。 事实上,一堂好课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 简单”的要素。我们借用韩愈的框架,认定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传道、授业和引起主动学习。韩愈的原话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传道”在这里主要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在这里主要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在这里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 对孩子来说, “传道 ”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这里的“ 传道”是指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

5、知识也许是可教的,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可教的。教师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他的学生。 对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重要的。但是,无论知识和技能多么重要,它从来就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 苏格拉底说: “知识就是回忆 ”。我们现在无法简单地相信,人“先天地具有知识”,以至于光靠回忆就能够获得知识,但我们至少可以断言,人“先天地具有自由精神”,人一旦发展了这种自由精神,他就能够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的命题“知

6、识(学习)就是回忆”可以转换为“知识(学习)就是自由”。教师的基本使命,就是让学生因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而主动求知、自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授业”“授业”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里的“授业”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达到掌握的水平。在重视“笔纸”考试的现实社会中,“授业”可能是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主题。 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讲解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学习就是打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当然,也可以加上另外两句话:“学习就是学说话”和“学习就是学走路”。 第一句话:学习就是“打游戏”,与之相关的概念是“及时反馈与矫正”。中国教师

7、和中国家长目前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接近“无度”地沉溺于“网络游戏”中。学生为什么愿意把自己交付给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究竟有什么诱惑力?原因可能是,游戏里面隐含了学习的秘密。游戏里面隐含的第一个秘密是,任何游戏总是为游戏者提供及时的反馈。游戏里面隐含的第二个秘密是,任何游戏总是让游戏者满怀希望,无论游戏者经历了多少失败,但只要游戏还在延续,游戏者就有成功的希望。实际上,这两个秘密是相互缠绕的,它让参与者满怀成功的希望,并为参与者提供及时的显示成功或失败的反馈。 第二句话就是“学习就是认地图”,这也是一条教育隐喻。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看看用哪种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者在一个星期之内掌握整个北京市地图

8、的所有街道。掌握和理解的标准是:你问“安外大街 88 号” 在哪里,学习者就可以回答出从大兴出发,经过哪些街道就可以抵达那个地方。 最有效的办法是,学习者最好先确定自己在哪里,然后找出“主干道”,比如东西走向有几条主干道,南北走向有几条主干道。掌握了主干道之后,再去学习“分支”和“分岔”的街道,这就是“整体学习”。如果老师一条街道一条街道慢慢地教,那么,学生可能永远都不会掌握和理解北京地图。 学习就是打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这两个隐喻提示我们:及时反馈与整体学习这两条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引起主动学习 如果说“传道”是一堂好课的第一个标志,有效地解决知识困惑是一堂好课的第二个标志,那么,教师引起

9、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 有关主动学习最恰当的教育隐喻是 “学走路”。“学走路”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经过爬行,跌跌撞撞,然后就学会了直立走路。尝试、摸索、跌倒、摔跤之类的错误是成长的正常代价,如果不付出尝试、摸索、跌倒、摔跤的代价,人就不会掌握走路的技巧。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只能提供帮助,但无法代替。成人在某个时候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往前走,但这种“牵手”也是需要克制的,在必要的时候要“放手”。这个秘密至少在叶圣陶那里已经被识破。1962 年,叶圣陶在给教师的通信中提出,教学如

10、“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黄武雄先生曾经讲过一个“父亲的脚后跟 ”的故事。主动学习究竟有多重要,这个故事大体可以提供一些解释: 小时候我曾住在丰原东边的山里,父亲常带着我入城。这条路很长,走起来总要两三个钟头。每次父亲走在前边,我跟在后头,他的步伐大而且快,我必须两脚不停地划,眼睛不停地盯住他那双破旧的布鞋,一路不停地赶。 有一次,天色向晚,路过一道铁桥,一根根枕木的间隔比我的步子还宽。平常父亲总会歇下来等着我爬过去,或索性抱着我过去,但那天他心里不知牵挂些什么,等到我爬过桥,抬头一看,他已经“失踪”了。 突然,我涌起一阵恐惧

11、:“这条路来回已跟着父亲走过二三十趟了,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陌生?” 我哭着等在桥端的田埂上,几个钟头在黑夜里又饿又怕。我甚至分不清家的方向。我苦苦思忆,但呈现的总是父亲那双不停晃动的布鞋。午夜时分,总算由远而近,传来了母亲苛责父亲的声音。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回到家竟还不知我早在半途就已走失。 今天,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不告诉学生“我们去哪里”,从不指出大体的方向。一开始就下定义,一味要学生一步步陷在“推理”的泥坑里,以为这便是思考训练,这便是“教学”,其实这只是教学的“形式”。演示解题时也是一样,一步步非常严密,非常工整,每写一行就问学生一句:“对不对?”学生的回答也是非常合作:“对。”这样热烈的上

12、课情绪,该说是天衣无缝了。若效果不好,只好怪学生素质不佳或教材不当了? 事实是:学生看到的不是“路该怎么走”,他们只看到了“布鞋不停地晃动”,简单的“左-右- 左-右” 的换脚规则是知道的,但一旦没有“布鞋”在前面带路,便觉一片陌生。家在何方?路怎么走? 我深深相信,当时父亲如果像赶牛一样让我走在前头,出城的时候便用手指明家的方向,然后问我:“吴厝的大榕树,旧厝的土地庙,阿公溪上的铁桥,南坑阿婆家后的小径你认不认得?”而在我点头之后,叫我逐一带路走过。我必定在走过一趟,回到家之后便会十分熟悉整条路径。 如果父亲是最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许他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带路,他在后头宁可随我多走一点冤枉

13、路,一边加以修正。其后并画图比较近路与远路,如此我不仅能熟悉家城之间的路径,城东郊的地理我必也在走过一遭后便了如指掌,再也不愁迷路,甚至可以常常代我父亲跑腿办事。 可是我不敢苛求,我仍该感谢父亲,毕竟他不会抱着或背着我走,使得我尚有一丝镇定,能在漫长的四五个钟头里守在同一个地方等着他与母亲回来找到我。 在今天的教室里,我看到学生不敢或不知问出一句:“老师,我们去哪里?”总觉得老师走在前头,一味要学生“尾随”。甚至有的老师是将学生“背着走”的。要改良教学,或许我们今天该提出要学生“带路走”的赶牛教法.有感“业精于勤 ”古话说的好,“业精于勤”,“业广惟勤 ”,“勤有功”。一个“勤”字,道破了多少

14、勤奋致业、至善弘德、取获成果之奥妙。世上无所谓万应灵丹的秘诀,却有成为优良传统的常理。辛勤,就是好习惯,好作风。不论求学做事,人都想找到通途捷经的办法。通途捷经这个办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存在的。但是,找到了这种方法,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有勤奋的精神,付出辛劳的代价。没有意志和毅力,是很难做到的。这里,不妨说说投机取巧的问题。一般讲,投机取巧是“舍正路而弗由”,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人们为之而反对。但投机取巧之所以错误,并不在于“机”和“巧”,也不在于寻机求巧。“机”是有利条件和关键时刻,应当看得清,拿得准;“巧”是窍门和经验结晶,应当找到它,掌握它。在一定情况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和“窍门满

15、地跑,就看找不到”这样的话,是有现实意义的。不过,要达到上述要求,没有刻苦踏实的学习和实践是办不到的。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投机取巧之所以错误,正在于不愿付出辛勤劳动,又要收获丰饶果实。他们不想艰苦努力,又想位居上游;希望成功和荣誉,又怕去克服种种困难。有了这种思想,投不劳而获之机,找守株待兔之巧,当然是不足为训的。至于旧时的那种投机取巧,更何须一谈。但熟能生巧并非容易。要熟,必须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好比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松。这种行为叫功夫,没有功夫,那有技巧?功夫就是辛勤的果实。硬本领,好手艺,大学问,真知识,全是从勤学苦练中来的。辛勤是才能的基础,辛勤也是

16、业精的补拙。辛勤的落脚点是实践。如果脱离实际,即使付出辛劳代价,也是华而不实,甚至有害无益。客观世界靠自己去认识,间接知识靠自己去学习。经一事,长一智,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悟,并不断加以完善。杜甫谈到他的创作,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可简单化。我以为,仅有读书万卷,是否下笔如神?杜甫之成为不朽的诗人,还是同他那充满血泪的时代、充满血泪的生活,以及他在诗歌中的勤奋与实践分不开的。如此看来,我们要学会辛勤并善于辛勤,就必须战胜自己。须志存高远,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去克服困难,并高标准要求自己,“滴水穿石”,“有志者事竟成”。任何朝三暮四、浅尝辄止、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态度,都将导致半途而废,功败垂成。须见贤思齐,知耻后勇,正视自己,取长补短,努力剔除自身消极的东西,在自省中自励,在反思中提高。须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勇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是强者;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只能步人后尘。但是,战胜自我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任何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