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市区域旅游空间拓展与辽金文化资源挖掘整合研究.修订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42149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兵山市区域旅游空间拓展与辽金文化资源挖掘整合研究.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调兵山市区域旅游空间拓展与辽金文化资源挖掘整合研究.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调兵山市区域旅游空间拓展与辽金文化资源挖掘整合研究.修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调兵山市区域旅游空间拓展与辽金文化资源挖掘整合研究.修订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调兵山市区域旅游空间拓展与辽金文化资源挖掘整合研究.修订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兵山市区域旅游空间拓展与辽金文化资源挖掘整合研究.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兵山市区域旅游空间拓展与辽金文化资源挖掘整合研究.修订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调兵山市区域旅游空间拓展与辽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今年以来,铁岭市委书记吴野松做出了“要做好铁岭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为全市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持续强大的文化动力” 的重要指示。按照 这一精神要求,全市上下掀起了开发利用铁岭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热潮。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调兵山市,如何在开发利用铁岭历史文化资源的大潮中引领潮头、博浪前行?这无疑是一个必须认真解答的课题。调兵山市是一座具有红山文化积淀和辽金文化底蕴的城市。商周时期的石器、春秋时期的三足鼎及其所代表的令人叹为观止的“ 红山文化” ,在铁岭乃至辽宁占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这里唐属燕州,辽属黄龙府隶上京,金属会州

2、,有久远的历史可考。特别是域内的调兵山、兀术峰、调兵沟、兀术街、锁龙沟等这些独有的地域称谓,以及辽金时期女真族首领完颜家族调兵遣将大败辽朝的辽金历史文化积淀,为这座城市增加了厚重的历史沧桑感。独特的辽金历史文化积淀,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使这片热土注定成为让世人瞩目的地方。 近年来,调兵山市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特别注重依托古代遗址建筑发展辽金文化特色旅游,复建的明月禅寺和兀术城复原再现了历史文化建筑,同时又开发了宗教文化旅游资2源。随着这些复建的古建筑名声鹊起,众多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成为调兵山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然而受诸多发展瓶颈的制约,调兵山辽金文化的挖掘整理利用一直处于小打

3、小闹的境况,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速度依然十分缓慢,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尚不紧密,历史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尚未发挥最大效能。为使调兵山乃至铁岭拥有的深厚的辽金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弘扬和光大,为挖掘整理开发利用铁岭历史文化资源抛砖引玉,笔者将结合调兵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现有资源,在研究、开发、整合、利用辽金文化资源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力争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转化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以期促进调兵山市乃至铁岭市旅游经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一、调兵山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辽金文化资源优势分析近年来,调兵山市瞄准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以辽金文化为依托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并注重利用优势,多

4、方改善环境,按照 “塑造一个品牌、打造两张名片、构建三大文化旅游板块、建设四个基地”的总 体设想,全方位开发调兵山旅游资源,满足多方游客的消费需求,力求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发展,使旅游业成为调兵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3把调兵山市建设成为新兴旅游城市。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融调兵山地域文化于休闲娱乐之中,积极开发调兵山辽金文化资源,使之成为调兵山旅游业的重要支点,为调兵山市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难得的机遇。面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调兵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地作出了文化立市、旅游强市的重要部署,无疑为调兵山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劲。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5、,在全方位建设旅游强市的工作中,辽金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利用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境况,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速度依然十分缓慢,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尚不紧密,历史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尚未发挥最大效能。那么我们是否具备做大做强辽金文化的优势和基础,并以此拓展调兵山乃至铁岭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呢?答案是肯定的。 调兵山一个蕴藏诸多历史的名字,它位于辽宁省北部,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资源,还是一座具有厚重古文化历史积淀的城市。它西依绵绵燕山,东瞰辽北平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相传 800 多年前,金太祖完颜阿古打四太子完颜宗弼曾在此屯集粮草、演练兵马、调兵遣将,挥师大宋,掠得徽钦

6、二帝坐井观天,调兵山因而得名,并成为辽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使其成为辽金时期的一处军事要隘,一座屯兵重镇,一个交通枢纽,一方精神圣地。4纵观辽金文化历史进程,我们不难看出,调兵山市在辽金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多重文化符号和地名资源优势: 第一、蕴含辽金时期文化符号的地名繁多初步查证:调兵山、兀术街、锁龙沟、调兵沟等这些集于一地并沿用至今的地域称谓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其 “一山(调兵山)一城(兀术 城)一街(兀术街)一阁(兀术阁)一台(点将台)两沟(调兵沟、锁龙沟)”的地域金源文化布局也总是被相关的史实、文物和传说所佐证。据呼伦贝尔志略、 黑龙江志稿、 法库县志等记载,法库县

7、东北五里许有山仙村,村后有山高数十丈,山顶平坦处,有古代战壕遗迹。山下有古井,深丈余。相传金兀术曾在此山屯兵,用古井之水饮马,故称作金兀术饮马泉。传说此井有些怪异,人呼兀术井,井水就变苦;人呼皇帝井,井水就变甜。在法库县东南有大子山、小子山,在小子山东有白石条砌筑的营垒。相传金兀术曾在此占山为王,故称兀术街。其南有锁龙沟,是以宋徽宗被囚于此而得名。村北有调兵山,是金兀术调兵聚合之处。呼伦贝尔有古边壕,据考证为辽代所修的边壕;在西布特哈,有金代修的界壕边堡。在民间传说中,它们都是金兀术修筑的长城,用以防御蒙古。调兵山 1982 年以前隶属于法库县,而法库县东南即为现在的调兵山,可见兀术街、锁龙沟

8、、调兵山这些地域称谓自古有之并沿袭至今。5调兵山一名的由来:八百多年前,一个来自北方马背上的骁勇善战民族,在这里描绘了一幅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辉煌画卷,上演了一幕惊天地的历史大戏。大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名兀术,在与金国众豪杰比武夺得帅印之后,便立志以铁血强兵争夺中原天下,为氏祖创天下一统,于是上奏金世祖完颜阿骨打道:“父王还记得金人从辽之时吗?父王曾带我去三父家,那时我就喜欢山势地理。 ” 阿骨打道:“我儿说的是辽时双州之地的殿坛山吗?” 兀术道:“父王言及正是。那是一处最佳的练兵之地。儿臣将在那里锤炼一支天下无敌的军队,日后发兵长驱直捣汴京,拿来那宋朝皇帝老儿,为父王牵马坠蹬。父王便可君

9、临华夏,兴我祖烟。 ” 金世祖听罢兀术壮语,禁不住心中大悦,抚案笑道:“吾儿如此雄心大志,日后定成金国栋梁,伐宋有望,准奏吾儿殿坛山屯兵演练。兀术接令,翌日带领军师、手下大将,一路烟尘,从黄龙府赶往殿坛山。 先上山祭祀天地,然后修庙建宇,颁布告示,招兵买马,建立营盘。 ”时光一晃逝去,夏去秋来,殿坛山一带兵营散座方圆十几里,红日东升,号角奏鸣,战马嘶叫,各部兵强马壮,但听不到兵卒们的嘈杂声。可见这支军队纪律是何等严明。金兀术把这支军队命名为“ 铁鹰军” 。后来,金兀术就带着他的“ 铁鹰军 ”,蜂拥南下,先取燕地六州,后 捣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后来人们把金兀术调集兵马的殿坛山叫做调兵山。而今调

10、兵山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能源新城。6兀术街地名的由来:相传当年金兀术把在殿坛山东南峰武圣庙前接驾的地方做为金兀术和将官家属的居住地。金兀术领兵驻扎在调兵山,与宋朝军队轮番作战,军队将官,尤其是一些高级将领,要有家属随军侍候,当地百姓开始制售农产品、手工艺品及日杂用品,于是形成了辽金时期较早的商品交易集市,这就是当年的兀术街。今在调兵山东山下,仍有一个街道和村委会沿用兀术街的名字。锁龙沟位于调兵山南山脚下。据史料记载,锁龙沟原称唢呐沟,因沟的走势外展内收,形如喇叭而得名,后又称杏花沟、锁龙沟。金军攻辽伐宋所向披靡,并将宋朝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俩掠至于此,寻得枯井一座,囚禁徽钦二帝,留下“ 古

11、井 锁双龙” 及 许多一直被人们津津 乐道的故事。这里远离喧嚣,幽静怡人,山清水秀。锁龙沟当今也是一个村庄的名字。 第二、蕴含辽金时期文化符号的传说颇多“兀 术当年 调金兵,此地今修兀 术城” 。矗立于调兵山市兀术街内的兀术城,延用了金代青砖青瓦风格、占地 176 亩。它的建造源于一个传说。传说当年金兀术率金军南下行至此地,登上山顶纵目四望,但见山峰相连,形成一个个山的套环,以调兵山为核心的群山俯视着东方辽河平原,形成一个巨大天然屏障,这是金国进入辽河平原,继而进入中原的一条咽喉要道,又是与中原对峙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调兵山7地形复杂,山连山,山中有沟,沟中有塘,满山树木,山下还有一条小河,山

12、中还有几眼清泉,正是屯兵、藏兵、练军队、调兵遣将,窥伺时机,进攻中原的好地方。于是金兀术下令,在此安营扎寨,他的中军大帐就设在调兵山上,他在这里操练部队,调兵遣将,向南宋朝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直至南宋灭亡。兀术古城所在地原为金兀术在此调兵时的一处军营地,金兀术练兵于此三年,演练了一支天下无敌的“铁鹰军”,从而赋予了兀术城深邃的历史内涵。2003 年,兀术古城被评为“辽金四大古建筑之一” ,并获得了 “金国第一城的美誉。 ”相传一个深夜,星空晴亮,金兀术在中军大帐研读兵法。突然,一束火光从天而降,落在山头的松林间,看见是一只乌龟的轮廓。他便下令到山林间寻找。一个时辰后,士卒气喘嘘嘘进来报告:在

13、右面的山头上,有一块大石头,很象一只大乌龟。金兀术骑马来到山上,果然有一块头朝南,尾朝北,做爬行状,背上刻满圆坑的龟状大石。仔细一看,龟背上的坑点和条纹正是按八卦方位布置,内紧外张,向外可以攻击任何一方来犯之敌,向内可以缩紧形成一体,可单打成队,也可八队拼成一体,于是就称它为“神 龟八卦阵” 。之后金兀术利用这一阵法,调集了各路精兵演练了一只天下无敌的“铁鹰军” 。今在原有神龟石传说基础上,修建 单层双檐的神龟亭。此亭建筑面积 57 平方米,高 8 米,外部仿金彩绘,如今已是调兵山辽金文化旅游主要景点。 8第三、蕴含辽金时期文化符号的遗址甚多一是古道遗址。公元 1127 年,金灭宋北返,掳走宋

14、徽、钦二帝,同得上万人口、黄金 300 万锭、白银 800 万锭、大彩缎 1500 万匹、绢 5400 万匹、牛车 850 辆,循古道而来,金兀术沿途驻留先后有三站,第一站是曾定府,在今石家庄正定县;第二站是北京,当时叫燕山馆,在旧圆明园的昆明湖园中的延寿寺;第三站就是调兵山。调兵山辽金古道的若干段落至今仍清晰可见,比较成型的一段是,从铁岭辽河右岸起,经镇西堡、大青往西走,进入晓南,项荒地、城子进入法库的榆树底,再经过丁家房、登仕堡进入新民、入黑山,经过千百年的车马碾压形成这条古道。二是锁龙井遗址。金兀术率领精兵强将讨伐南宋,大败宋军,并掠得徽钦二帝沿古道返归金人故地。兀术峰的西角有个沟、崖、

15、丘交汇的村落(今调兵山市锁龙沟村)有一口枯井,金兵将徽、钦二帝放到枯井中,用锁链子往下输送食物,这就是金兀术囚禁被掳的徽、钦二帝“ 坐井观天” 之地,现有“锁龙井” 遗 址,并有一座古 钟尚存。 三是点将台遗址。金兀术于端午节前在殿坛山的东南侧修建了一处方梯形点将台,以备阅兵之用。一日金兀术带领众将官到各部军营查视,当走到南峰山上,给南峰山上的哨兵讲释如何观察敌情、用旗语报信时,忽有信卒报:“太祖皇上驾到,已于南峰山不远。 ”金兀术听后 为之一振,便急忙下山9来到南峰山下的武圣庙,恰巧一些村民正在庙里敬香,这时见父皇太祖骑着高头大马,在将官和卫兵的护拥下快步而来。父子相见格外亲切,就在南峰山下

16、的大营之中,大摆宴席,全体将官士卒庆贺三天。之后,太祖阿骨打与宗弼兀术登上点将台,检阅兵马,其盛况很热闹。后来金兀术就在此台点将发兵灭宋。点将台的遗址现依稀可见。四是兀术峰烽火台遗址。金兀术当年深知中原军事阵法奥妙无穷,光靠硬拼是不行的,就经常在兀术峰上的峰火台上查书据典,研究阵行、阵理,并运用天象占卜出征的日期。现根据兀术峰遗址建于调兵山市制高点的兀术阁(海拔333.8 米),用腊像的方式重现这一金国英雄当年研习兵法的场景,并用图片、文物等手段向游客展示金兀术的战绩史。站在阁顶,整个山区、平原尽收眼底,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之感。兀 术阁主体高 16 米,建筑面积 198 平方米,是调兵山市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最好的观景台。第四、蕴含辽金时期文化符号的文物尽多近年来,经国内无数考古专家和考古爱好者考证,调兵山所处地域确是中华“ 红山文化” 之余脉。 调兵山出土过典型的辽金时期的六耳铁锅、铜镜、铁熨斗、陶瓮、陶坛、陶罐的口沿、轮制的彩釉盘子等等。更为有趣的是,每等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