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30628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处于关键期。支持我国农业经济长期发展的各项要素稟赋条件均发生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积极发掘并盘活农业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创”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双创”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我国前一时期以增量改革为特征的体制转轨要素稟赋将会逐步消退。m人口稟赋、投资稟赋及自然资源稟赋条件等均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使“双创”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驱动力。 (一)人口禀赋条件发生变化,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内生的经济需

2、求 一直以来,我国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经济取得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19822011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从61.5%上升至74.4%,但2011年后,劳动力供给呈下降趋势,我国持续30余年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将在2017年开始下降“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转型期的巨大挑战。0人口结构的转变使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由“人口红利”阶段转为“人口负债”阶段,并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负面影响是农业劳动者的工资和非农业产业工人的工资显著提高。此外,从劳动力迁移角度看,由于传统低效率农业满足不了农民就业的需求,一些地方出现“农地抛荒”现象;伴随工业化及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也会进一步加快,农业劳动力短缺状况将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的特点也愈加凸显。2008年,农村40岁以上的劳动力比重首次突破50%,且呈逐年上升之势。据相关调查,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57岁,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接近60岁。H这种变化必然会通过要素价格等信号让企业家、投资者及劳动力的供给者做出反应,其结果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因此,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其本身为适应诸多条件变化而内生的经济需求。 (二)投资禀赋条件发生变化,“投资驱动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 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拉动,出现了高投资、高储蓄

4、的特征,形成了投资稟赋。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投资占GDP的比重平均为20%30%,而我国的投资率一直处在30%40%之间。1520002008年,我国投资回报率处于8%10%之间,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大幅下降。2012年,已降至2.7%的新低水平。H这意味着债务堆积的风险加剧、对外资吸引能力的下降及经济潜在增长速度的下降,这说明以高投资为特征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近年来,农业作为以往各类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冷落”领域,开始得到关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

5、才培养计划,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同时,构建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这一政策将支持未来现代农业投资状况的改善,但该政策的具体落实面临“人口红利渐失”的巨大挑战。只有在保持人口红利”的前提下,加大投资才能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可见,单纯依靠资本要素来驱动农业经济发展变得不可持续,有必要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发生变化,“双创”驱动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应运而生 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工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自然资源稟赋。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严重破坏

6、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代价沉重。其中,我国农业资源的消耗及其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增无减,目前按播种面积计算我国氮素化肥平均施用量分别是法国、德国、美国的151%、159%和329%,而粮食单产水平较这些国家低一至三成;薪柴和秸轩等传统的生物质能的使用绝大部分采取传统炉具直接燃烧的方式,能源的有效转换率仅为10%20%,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1.25%。另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告显示,2007年农业排放的二氧化碳(CO2)、总氮(TN)和总磷(TP)达到1324.09万吨、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全部排放量的43.71%、57.19%和67.27%。2010年,上述三大污染物的排放量

7、分别达1310.44万吨、350.75万吨和48.95万吨。7其中,总氮和总磷的排放量分别比2007年上升29.69%和71.95%。今后一段时期,能源和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对经济发展的掣肘作用也会越发明显。我国亟须建立低耗能的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 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等“无形要素”的投入,有助于突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达国家已率先改变以往主要运用科技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借助于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的“双引擎”作用,拓展农业功能,提高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提升农业附加值。荷、日、德、英、法等国家因此获得了显著的

8、经济及社会效益,而我国的创意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增强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依靠科技创新带动发展的同时,文化创意等“无形要素”的投入成为现实需求。因为文化是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无形之手,能渗透到创新过程的各环节,影响着创新的思维、质量及其转化效果o“双创”驱动型发展方式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优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结构等多重意义。 二、双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 建立在“双创”基础上的创意农业是创意经济的产物,它突出表现在对科技、文化、社会和人文创造力的综合运用上。它不仅使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通过创意得到改造和提升,而且使农业的休闲、观光、体验、娱乐、度假、文化传

9、承等功能放大,使农业各环节联结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打造创意农产品、创意农业活动和创意农业景观,传播创意农业文化,形成综合性、互动性的产业价值体系,从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实现大发展。创意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主要有: (一)可使农业向知识性、节约型转变 创意农业可充分运用并释放文化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引领农业发展方式向知识型、资源节约型转变。一方面,创意农业通过智力对生产全过程及其产品进行创意,从而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及精神需求。91另一方面,创意农业注重培养并不断提升创意农产品的文化创意感召力,使创意农产品的消费者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产生心理共鸣,

10、甚至也参与到创意中来,在实现资源节约的同时,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二)可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创意农业本质上是一组完整产业链条,其创意具有“乘数效应”引领农业发展方式向结构优化型、效益型转变。创意农业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重组、改造产业链各环节,并向相关产业渗透,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创意农业生产的创意农产品覆盖面广,不仅包括面对消费者的创意农产品,而且还包括大量以中间品投入为存在形式的创意农产品。此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创意农业节庆活动、农事体验、田间课堂等都是新的生产能力的良好载体,通过提升其文化附加值来提高经济效益。创意农业生产者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同时进行创意,将会产生“乘数效

11、应”,经济效益也随之倍增。创意农业的价值核心是位于创意农业产业链价值高端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品牌等),它拥有强大的辐射力,带动产业链条各增值环节,共同实现产业链条的整体价值。 (三)可使农业向科技型转变 创意农业的各增值环节,包括创意的产生、创一52新研发、创意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均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将相关的创意主体连接起来,从而产生创意农业经济。此外,创意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从田间作业到栽培养殖,再到保鲜储运、加工包装等,各环节均具科技性和智能性。各种先进生产技术以及智能化、多功能化农业设施的广泛运用,都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转型与增效。 三、以“双创”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当前

12、,我国各种要素稟赋条件的新变化,使“双创”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现实需求。这要求我们从文化生态培育、创意人才培养、风险规避、组织化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双创”驱动路径进行“顶层设计”。要在全面分析阻滞“双创”耦合度提高的诸多深层次障碍因素的基础上,在统筹考虑全国各地创意农业发展的较高层次上,兼顾农业经济发展的全局,寻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创新行为。 (一)构建文化生态,培养多元型”人才 创意农业离不开创意,而创意需要一定的生成及生存环境。荷兰创意农业水平世界领先,是因其拥有良好的创意性社会结构”作支撑。这种结构包括适合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新体系(如荷兰花卉产业链的源头部分

13、是由不断推出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科研机构,以及助推花卉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公司和不断加强“链战略行动计划”研究资助与落实的相关政府部门等组成),以及激发创意的社会、文化及地理环境(如荷兰的创意经济环境、围海造田的地理环境和长达400年之久的郁金香文化等)。我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陈村花卉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领衔国内花卉产业,这主要是因为顺德区被誉为中国大陆包容性最强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包容性”文化是对外来投资人的最大吸引力。特别是对技术而言,它是社会嵌入和制度嵌入的过程,必须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欣。 创意农业需要“多元型”人才。创意农业人才要求在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知识基

14、础上,结合创意经济学、农业审美学、市场营销学、现代旅游学、知识产权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工具、方式、产品进行创意和设计的能力,并能依靠这些能力实现增加农业附加值、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目前,我国创意农业人才紧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应努力成为创意农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并通过校企联合搭建培养平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规避农业科技创新风险及文化创意风险,确保创意农业稳步发展 在“双创”驱动创意农业发展过程中,有一现象不可忽视,即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主体间在地域和空间上存在分隔,相互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在这种高风险的技术与创意的融合及投资过程中,信任与互动交

15、流的缺失直接影响科技成果与创意在创意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转化与应用。当前规避农业科技创新风险和文化创意风险主要依靠两个体系:一是建立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信息双向公开、资源共享、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建立双创”互动过程中的信任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建设能大大降低“双创”互动过程中的技术与市场风险。此外,规避农业科技创新风险还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农业科技创新除面临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外,区域性的差异及自然环境的限制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本,农业科技发展基金能为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径。 (三)加强组织化建设,发展创意农业产业集群 目前,创意农业占农业经济的比例还不高,参与创意农业的人口比例也较低。从创意农业长远发展目标看,高端品牌的运作及景观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等都需要整合开发和规模经营。当前虽已涌现出数量不少的创意农业企业及相关合作组织,但其规模和水平尚待提高。推进创意农业产业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