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8《麻叶洞天》 一课时 教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25632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8《麻叶洞天》 一课时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8《麻叶洞天》 一课时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8《麻叶洞天》 一课时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8《麻叶洞天》 一课时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8《麻叶洞天》 一课时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8《麻叶洞天》 一课时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8《麻叶洞天》 一课时 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叶洞天 一课时 教案教学目标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教学重点学习麻叶洞天,可以和以前学过的山水游记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真切体会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教学过程一、文化背景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二、作者及作品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

2、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在记

3、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三、内容理解第一段:这一天(正月十七日)上午,徐霞客在游麻叶洞之前已先游了上清洞,因为该洞大半浸在水中,空间狭窄,举火都很困难,所以他入洞不久就不得不放弃探险。麻叶洞离上清洞三里,因干燥无水,以遂畅游。作者言“得麻叶洞”,着一“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谓“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课文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就像现代卫星定位系统一样,在群山之中,标志出洞之所在。

4、依照作者的叙述,完全可以勾勒出一幅简明的地形图。作者用朴实的文字,不假雕饰,准确地传达出亦真亦奇的山川风貌。其中也不乏生动之笔,如“涧捣其西”,“环如展翅”等,既富动感,又颇形象。第二段:由写景转为叙事,谈到了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找火炬容易,找向导难。究其根本,是因为当地土人认为洞中有神龙,进去会丧命的,除非有能降龙伏妖的道士。当一个已然答应带路的向导确认了作者的身份不是“大师”而是“读书人”之后,便畏惧不前了。好不容易花重金找到的向导,又临阵脱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迷信思想在当地的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还保有万物有灵的“泛灵”痕迹,神秘事物对他们仍具有极大的威慑力,甚至“重资”都不能打动他们

5、。这样,作者寻求不到当地人的支持,只好和家仆结伴下洞,去会见莫须有的“神龙”或“精怪”。作者是信仰科学的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有什么神怪,所以他能冷眼旁观整个事件,注意到洞口来看热闹的村民有几十个之多了,他们之中,有樵者、耕者、炊者、织者、牧者、行者,这些各色人等都仿佛被什么巨大的魔力吸引过来,放下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作者的叙述语言舒缓有致,引述语言原汁原味,加之故事有起有伏,及今读之,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样引人入胜。第三段:全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按照行程依次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所思。“大仅如斗”的洞口,无疑是增加该洞神秘感的重要原因。待转至洞底,就可以矫首遐观了。虽然

6、洞内仍曲折回环,低矮难行,但却“甚燥而平”。伏地蛇行以通过那些洞内管道,是徐霞客娴熟的钻洞技法,他在游江西永新梅田洞时,在游桂林青珠洞时,都是这样做的。而且,如果遇到“大仅如筒”的内洞时,还得“去衣赤体”前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了科学探险坚忍不拔的毅力,也可以分享他涉险过关的乐趣。到了洞的内层,真是豁然开朗了。“既入,内层亦横裂”以下,进入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部分。只见裂隙纵横,远近高低,宽窄不一;西南东北,西北东南,走向复杂。更为奇特的是,裂隙中又别有洞天,层现叠出,石形怪异,石理精美,令人称奇。有的夹缝处不能容火炬,有的一线天可以漏星月,真是人间幻境了。作者在陶醉之余,还保持着冷静的科学

7、头脑,注意到“涧底南通”的走向,对涧水昔日“涌流”、今日枯竭表示叹惋。第四段,继续写行程,而比前一段更偏于对洞内景物的描摹。经过了“北循”“西攀”“北转而东”“度鞍历峤”,一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出来:“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简短的句式,把洞石的光华色泽、形状纹理形象地刻画出来,而且有动有静,动静相间,读之如在目前。溶洞之内,可谓移步换景。再往下走,愈来愈奇,幻出一条石巷,“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更有一石榻,石莲下垂,连成帷幔,结成宝盖,更有如雕似绘的圆柱,晶莹洁白,立于后壁。这是巷中第一奇景,让熟识溶洞的作者也不得不为之赞叹,为之流连

8、。这难道就是土人所说的龙宫或怪府吗?可惜只见卧具,不见主人了。火炬将尽,作者一行二人,不得不原路返回。出洞之外,恍若隔世,大有脱胎换骨再生一世的感觉。第五段:写出洞的所见所感。洞外看热闹的人,又多了几十个,见作者出来,都额手称幸,目之为“大法术人”。这里,作者照录土人的话他们的担心忧虑,他们的心理活动,以及信仰神灵毫不动摇的执著,更多地表现了当地民风的朴厚诚实。作者并没有以法师自居,反而诚恳地向围观的人致歉。因为他知道,虽然在他看来他做的是常事,但在土人看来却是非常之举,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不安和精神的困惑。同时,作者也在对土人“何以畏入乃尔”的困惑中结束了对事件的记述。总之:不妨可以这样说,徐

9、霞客到边地的探险活动,也给尚未开化地区与文明社会的交流创造了契机。他以实际行动现身说法,作了一次破除迷信的演示。也许那些土人一时还不能理解他的作为,但终究有一天会理解的。社会进步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总需要有先知先觉者的启迪才行。四、比较鉴赏写作特色1文章思路清晰。此游记涉及的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复杂,但全文贯穿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游踪,亦即作者足迹、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经过的景观,逐一描写。最后写出来的情形。2详略得当。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略写出发时间,详写上山游洞的经过,其中关隘、景物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游洞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写了出来。详写出洞的过程,表达了

10、自己的感慨。3观察细致。作为一个以勘察地貌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处对一些细节观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细致。如洞里的裂缝、石头的形状等,写到每个景点,尤其注意地形地势、周围环境等。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观察细致,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学的严谨性。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历历在目,颇具文学的形象性。游褒禅山记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

11、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深刻的启示是: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奇特景观,常在险远,故行事当“尽志”无悔;其二,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传“何可胜道”,故治学当“深思慎取”。作者借游褒禅山,说明无论是建功立业、治学或是办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成功。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

12、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 “物”从略。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