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经典原文9日知录三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24834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经典原文9日知录三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经典原文9日知录三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经典原文9日知录三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经典原文9日知录三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经典原文9日知录三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经典原文9日知录三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经典原文9日知录三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知录三则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他改名炎武,字宁人。因家乡有一亭林湖,故学者尊他为亭林先生。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始祖,硕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著作繁多,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用毕生心力所著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读书札记的合集,以考据性文字居多,内容丰富,考证翔实,集中反映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顾炎武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

2、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北宋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全盛时期,思想界形成的理学思潮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哲学。明清时代,科举考试题目出自儒家经典,也沾染上了理学的味道。顾炎武生于明末,深切地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楚,坚决反对满清入主中原,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活动。这就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渊源。顾炎武反对理学家一味推崇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他治学弃华就实,不为空言。举凡典章制度、郡邑沿革、天文仪象、河漕兵农、赋役屯田、军事边防

3、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都是他关心的焦点。这充分体现在他的力作日知录巨著之中。 梁启超评价说,清代学术思潮的兴起,是“对于宋明理学的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并说“当此反动期而从事于黎明运动者,则昆山顾炎武其第一人也”。日知录作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他花了30多年心血“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笔记形式的著作,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贯通古今,博大精深,在政事、世风、礼制和科举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19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4、,可谓好学也已矣。”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明道”,为了“救世”。日知录是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录,它提出了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社会兴衰的观点,认为“风俗衰”是乱之源,并列举了整顿风俗的具体措施。作品主张进行社会变革,主张淡化至高无上的君权,表现出初步的民主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薪火相传的范本之一。本课所选的日知录三则分别从文史的功用、著书的难易、文人的名与义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学以致用的务实思想,表明了作者“以实为宗”的学术主张,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兴亡的精神品质。日知录三则主要内容文须有益于天下作者虽然立论为“文须有益于天下”,却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而且把重点稍稍落

5、在了对写无益之文的批判上著书之难以考察子书演变的轨迹为缘起,纵议“著书之难”,意在强调自成一家的独立创作的可贵文人之多引用古人论述,结合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后文人泛滥、世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融入了作者对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文须有益于天下著书之难 文人之多对应学生用书P78诵读文须有益于天下,完成以下各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断绝)(事理)(2)察民隐也(考察)(3)若夫怪力乱神之事(句首发语词,表示引出议论)(4)无稽之言,剿袭之说(根据)(5)多一篇之损矣(危害)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文之不可绝于

6、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译文:文章在国家不可断绝的原因是(它能)宣传事理,记述政事。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译文:对国家有益处,对将来有益处。句式:倒装句,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有益”。(3)有损于己,无益于人。译文:对自己有损害,对别人无益处。句式:倒装句,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于己有损,于人无益”。3在文须有益于天下中,作者认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的理由有哪些?这些理由各自强调什么内容?明确四个理由,即宣传事理、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这四个方面,可谓层次分明:“明道”是阐明为政理论

7、,“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察民隐”是体察民心,“乐道人善”是体悟人情。执笔为文,若能有以上功用,才称得上“有益于天下”,这样的文章,才可以多多益善。4顾炎武提出“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他不是为帝王立论,而为天下后世立论。他说,“怪力乱神”的事,没有根据的传闻,剽窃别人的东西,以及拍马屁的文章,这四类文章于人无益,于己有害,越少越好。而宣扬观点的文章,记录政治事件的史料,反映民间不得上达的隐情的资料,以及引导人向上、而不是引导人堕落的文章,都是不可断绝的。表达了作者经世致用、资政育人的思想。这在作

8、者生活的时代中,是最开明的。直到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诵读著书之难,完成以下各题。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皆自成一家言(独自)(自己的思想体系)(2)此子书之一变也(指四部分类中的子部书籍)(变化)(3)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大概)(罢了)(4)庶乎其传也与(或许)(流传)(通“欤”,语气词,吧)(5)其中小有舛漏(差错和疏漏)(6)其视成书太易(看待)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此子书之一变也。译文:这是子部书籍的一大变化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2)其必古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译文:(诸子之书)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句式:判断句,以“必”作为

9、判断标志。(3)庶乎其传也与?译文:或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句式:固定句式,“庶乎也与?”即“或许吧?”(4)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译文:(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句式:倒装句,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于求名急故也”。7“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这句话有什么内涵?明确这句话实际上是顾炎武回答了什么样的著作才有永久性价值的问题。那就是过去的人不曾说过、不曾涉及、而将来的人又不可缺少的内容,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对后世有极大的意义的文章,才可以流传下来。而顾炎武本人毕生著书,正是严格地遵守了这一原则。8顾炎武的“

10、著书之难”的含义是什么?他认为要写出传世之作需要什么条件?明确(1)顾炎武所说的“著书之难”是指“要著作永久流传很困难”,不是说“写书很困难”。(2)顾炎武指出要写出传世之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适应时代要求,言他人所未言,写“后世之所不可无”的有深刻思想的书。二是要求作家用一生精力去写就著作,精益求精,力求避免有“舛漏”。否则“愈速而愈不传”。诵读文人之多,完成以下各题。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固有不识经术(本来)(经学)(2)经训乃菑畲(经籍义理的解说)(本义耕耘。耕稼以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3)潢潦无根源(地上流淌的雨水)(4)马牛而襟裾(穿衣服)(5)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

11、人(器量与见识)(一旦被称作)(6)摭我华而不实我实(拾取)(汲取)(内在实质)(7)谓文章止于润身(使自身受益)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译文:唐宋以来,为什么文人这么多!句式:固定句式,“何也”译为“为什么呢!”(2)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译文:自身行为陷于不义之中,却还企望得到很多的赞誉。句式: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在“陷”字后加介词“于”。(3)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译文:既然凭借文人的名声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推重呢?句式:倒装句,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是“然则以文人于世名”。11文章引用韩愈符读书城南一诗,有何用意?明确引用韩

12、愈之诗首先有力佐证了作者“士当以器识为先”要重实轻虚的观点;其次能拓展文章内容,深化作者的表达主旨,增加文章的文采,吸引读者。12顾炎武写道:“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他想说明什么问题?明确华而不实指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而内容空虚。古人有“翠纶桂饵,反而失鱼”的说法。传说古代鲁国有一个特别喜欢钓鱼的人,他用桂花做鱼饵,用黄金做鱼钩,用白银做鱼漂和坠子,用翡翠鸟的羽毛做钓线,十分奢华,可是拿到水里去钓鱼,一天也钓不上一条鱼。黄庭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根据文章来提拔奖励后生,所以只是外表好看,内容空虚(所选拔的人才徒有其表,

13、而无其实)。”顾炎武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追求华而不实的弊端进行了讥讽。 对应学生用书P115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绝:断绝B剿袭之说,谀佞之文 谀:谄媚C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就:成就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摭:拾取,摘取解析:C项,“就”的意思应该是“完成”。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B皆以一生精力成之C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D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解析: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马牛而襟裾B然则以文人

14、名于世C焉足重哉 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解析:C项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推崇。其他三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为:穿衣服;出名;汲取。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和相同,和不同B和不同,和也不同C和相同,和也相同D和不同,和相同解析: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指示代词,“这”;助词,与“下”连用,表示时间界线;介词,“把”。答案:B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_,_,乐道人之善也。(2)文章岂不贵,_。(3)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_,_。(4)若此者,_,_,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答案:(1)纪政事也察民隐也(2)经训乃菑畲(3)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4)有损于己无益于人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人书集,一一尽出其手,必不能多,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