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南朝诗两首参考资料粤教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186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南朝诗两首参考资料粤教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南朝诗两首参考资料粤教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南朝诗两首参考资料粤教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南朝诗两首参考资料粤教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南朝诗两首参考资料粤教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南朝诗两首参考资料粤教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朝诗两首-参考资料知识总结 一、课文总结1背诵“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等名句,并领会这些诗句的妙处。2把握登池上楼感情线索。先是满目荒凉的冬景,表达了诗人进退两难,病卧海隅,官场失意,仕途风波险恶。接着笔锋一转,登楼而望,春色满目。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震荡。从全诗来看,写到这里,情绪渐渐出现开朗欣喜的暖色调。最后六句抒怀一坚持节操,心生归隐。诗的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也就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称疾辞职归隐到始宁的祖居。3把握晚登三山望京邑思想感情。谢跳登楼遥望京城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

2、京城洛阳一样,所抒发的不仅是眷念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臣,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4品味这两首诗华丽的词藻。这两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许多名句脍炙人口。二、学习心得收获:_问题: 思路分析诗歌教学不能像文言文教学那样,满足于字词的解释,着眼于诗句的翻译。对于这两首诗的教学,不要求甚解。先是要反复地吟诵,直至有板有眼地朗读,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所写的景物、所抒发的情感和写法上的特点。讲这些特点不要太细,太学究气,不要强加给学生,是让学生在朗诵中自己感悟,自己总结。或者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去体会。也可以不从整体

3、着眼,在诗中抓出几个重点句子,进行赏析。对于优秀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让他们发挥想象,对诗歌中所创造的意境进行再创性地口头描述,以加深对诗的理解。 学海拾贝 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直接把物当作人来写。和比喻不同的是,它不是去寻找一个外物作喻体,来打比方进行描写,而是在描绘事物的特点时,就直接赋予它人的特性,让事物显示出入的动作、心理,并和人一起行动、交流等等。拟人的作用:使对事物的描写活泼新鲜、生动感人,使文字富于抒情色彩。例一: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例二: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4、。 谢朓和新体诗 自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由于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齐永明年间周顒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著四声切韵(今佚),同时的著名诗人沈约(441513)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力求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样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的确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在这以前,陆机虽然也谈过“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但只是初步地意识到诗歌音韵的必须调协,并未提出具体的调协音韵的办法。沈约自称“自灵均以来,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

5、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虽多少有点夸张,但基本是符合事实的。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它的出现,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发展到讲究格律的必然趋势。声律说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它除对诗歌的形式有直接影响外,对于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唐封演见闻记说自沈约倡导诗歌声律说以后,“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慕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可惜沈约等永明作家的诗歌,虽然在运用声律、词藻上有新的成就,但思想内容多半平庸乏味,甚至还有不少空洞无物的形

6、式主义作品。只有谢胱,是这个时代比较优秀的诗人。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出身贵族。最初作南齐诸王幕下的参军、功曹、文学等官职,曾得随王萧子隆、竞陵王萧子良的赏识,后来为明帝掌中书诏诰。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后回朝任吏部郎,因事牵连,下狱而死。谢朓的出身经历,和谢灵运有些类似,他的诗受谢灵运影响较大,现存的优秀的诗篇大部分是山水诗。有的作品颇有摹仿谢灵运的痕迹。但总的说来,诗风清新流丽,较少繁芜词句和玄言成分,和谢灵运的富艳精工、典丽厚重颇有不同。例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溪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

7、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诗中刻画春江日暮景色,词语颇为精警工丽。“馀霞散成绮”两句,由于李白的赞美,向来为人们所传诵。谢朓现存的诗歌,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作品是在作宣城太守的两年中写成的。他的名作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就写于赴任途中: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这首诗中“天际识归舟”两句,写天边疏淡的归帆远树,表现了诗人平静和谐的心境。“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等句,在表现喜得外任的心情中,又流露了士族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

8、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政治态度。宣城是当时江南大郡,经济发达,又有敬亭、双溪等名胜。因此,他在宣城所写的山水诗,脍炙人口的佳句也特别多。例如:“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冬日晚郡事隙);“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这些诗句,很像一幅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平淡而又富有思致。不仅和谢灵运的富艳精工的诗迥然不同,就是和他自己以前在建业、荆州写的诗篇相比,也颇有变化,藻绘流丽的色彩冲淡了,清新自然的成分增加了。这里可以看出陶诗对他的一定影响。谢朓的山水诗,

9、也和谢灵运一样,存在“有句无篇”的缺点。上面所举的他在宣城所写的佳句,多半就是从玉石杂陈的篇章中挑拣出来的。此外,他的观朝雨答王世子等篇,还明显地存在着钟嵘所说的“善自发端,而末篇多踬”“意锐而才弱”的缺点。王阊运八代诗选选录谢朓集中的新体诗共二十八首,说明他集中属于永明体的篇章并不多。其中名篇如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輈。纳献云台表,功名良可收。这是他的隋王鼓吹曲十首之一,内容是歌颂建业京都的富丽气象。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新体诗的特点是:力求平仄调协,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但是,他在声律上还没有完全避免沈约

10、的“八病”,如开头两句,就犯了“平头”的声病,正像沈约自己的诗也存在声病一样。他的新体诗中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模仿南朝乐府民歌的小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玉阶怨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王刊、游这些诗虽然写的是贵族生活,和民歌内容有别。但语言精炼,情味隽永。艺术上比乐府民歌有所提高。谢朓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是有影响的。严沧浪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也主要是就他的新体诗说的。唐代一些著名诗人很重视谢朓的诗,李白更在诗中屡次称引他的佳句。 谢灵运和山水诗 宋齐时代的山水诗代替东晋以来的玄言诗,是南朝诗歌发展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变化

11、。晋宋时代,江南的农业有较大的发展,士族地主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更加优裕了,园林别墅更多地建筑起来了,士族文人们在优裕的物质条件下和佳丽的江南山水环境中过着清谈玄理和登临山水的悠闲生活。在他们的清谈中,常常出现一些发挥老庄自然哲学来赞美江南山水的名言隽语。由于这种风气的影响,当时流行的玄言诗里也开始出现一些山水诗句,作为玄学名理的印证或点缀。东晋著名的玄言诗人孙绰讽刺人的时候说:“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世说新语赏誉篇)可见玄言诗和山水诗本来就有共同的阶级生活基础和共同的思想基础,玄言诗中本来就包孕着山水诗的成分。当然,“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即使点缀上几句呆板的山水诗句,也无法改

12、变那种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面目。直到东晋后期,出现了谢朓游西池等少数集中力量刻画山水景物的诗篇,才开始给玄言气氛笼罩着的士族诗坛带来了一点新鲜的空气。到刘宋初期,谢朓的侄子谢灵运继续从这个方向去开拓诗境,大量创作山水诗,在艺术上又有新的创造,终于确立了山水诗在士族诗坛上的优势地位。于是,山水诗就由附庸蔚为大国,而玄言诗则由大国降为附庸。虽然这基本上只是题材和艺术上的革新,但在诗歌发展史上究竟前进了一步。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祖父是谢玄,他十八岁就袭封康乐公。他热衷政治权势,到了刘宋时代,感到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威胁,政治欲望不能满足,心怀

13、愤恨;因此在永初三年作永嘉太守以后,就肆意遨游山水,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后来更干脆辞官回会稽,大建别墅,凿山浚湖,经常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到处探奇访胜,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晚年作临川内史,因谋反被收。他的临川被收诗说:“韩亡予房奋,秦帝鲁连耻。”明白地表示了对刘宋王朝的对抗。最后在广州被杀。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作永嘉太守以后写的。在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例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佛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14、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这首诗写他从石壁精舍回来,傍晚经湖中泛舟的景色。很像一篇清丽简短的山水游记,语言精雕细刻而能出于自然。“林壑”“云霞”两句写薄暮景色,观察入微,深为李白所赞赏。但结尾依然残留玄言诗的痕迹。又如石门岩上宿:朝搴宛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阳阿徒唏发。这首诗写他夜宿石门,期待知音的感受和山中夜静的环境气氛,相当成功。诗中除借用楚辞的比喻外,没有任何玄言佛理的辞句。但是,像这样把叙事、写景、抒情结合得比较好,玄言佛理成分也不太多,艺术风格较为完整的作品,在他诗中为数很少。谢灵运

15、一生都不能忘怀政治权势,但他在政治和生活上又没有高尚的理想,他在政治失意时游山玩水,只是在声色犬马之外寻求感官上的满足,并以此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因此,他的山水诗虽然能够描绘一些外界景物,却很难见出内心的思想感情。当诗中涉及思想时,他总是借一些玄言佛理的词句来装点门面。他对玄学佛典又有丰富的知识,所以装点起来就很不费力。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说的“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机务,而虚述人外”,虽然主要是批评两晋那些伪装清高的文人,但对于谢灵运也同样适用。所谓“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正是很准确地指出了他山水诗的根本弱点。他的山水诗所以多数不能做到情景交融和风格完整,原因也就在这里。但是,由于他把自己目击的山光水色,朝霞夕霏用诗句描绘出来,的确给当时诗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在艺术上,他也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篇)大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诗风,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他的诗在艺术上也有明显的缺点:玄言词句多,辞藻堆砌多,往往有句无篇;结构多半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