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探究性学习课》素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089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探究性学习课》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探究性学习课》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探究性学习课》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探究性学习课》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探究性学习课》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丹江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探究性学习课》素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探究性学习课探究性学习课是立意新颖的、开放深刻的而又难度很大的课型。探究性学习课是课程改革的产物,它风貌崭新,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可供借鉴或者推广的形态模式。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曾指出,在教学中应“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及教学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现在,这种突破是必需的、必然的了。因为“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要求、需要我们对“探究性学习课”进行探究。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科教学中的最新理念之一。语文新课标以极大的力度谈到了探究性学习:它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

2、学习方式的形成”。它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它在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应“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井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真是反复要求、多角度强调啊!这就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不仅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被反复提及,而且成为教学中的一种

3、要求,一种规定,一种基本精神。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在探索“探究性学习课”的时候有“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三个概念摆在我们面前,虽然三者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都是为了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我们仍有必要对此加以理解。“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含义是相近的,有时是同义的,只不过“研究”二字的分量比“探究”重一些,给教师的压力大一些。但在目前的语文课程理念中,这二者的区别倒是大了起来。这是因为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要求、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研究过程,它更是一门选修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要开展有个性

4、化的、延续时间较长的、以表现自己探索研究成果的专题研究活动。综合性学习主要是一种学习过程,它提倡跨领域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组织综合性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求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与“研究性学习”一样,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课程理念,一种学习素质的培养要求,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带有一定的专题性,由此而表

5、现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活动性。合作性和个性化。与“研究性学习”这种“课程”相比,“探究性学习”所要求的范围小且时间短;与“综合性学习”这种”活动”相比,“探究性学习”所要求联系的内容较少区活动的形式比较简洁;与上述二者相比,“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也表现了“探究性学习课”的实用价值。但真正从设计探究性学习课课型及课中活动来讲,很多语文教师是有难度的,难度本身恐怕在于教师的力不从心,在于教师本身的探索研究能力不够,在于教师的创造性阅读的功力较差。所以,要想在大面积上实践“探究性学习课”,在目前来讲,还得从降低难度做起。第一,不要把“探究”当成“研究”,可把“探究”当成

6、“发现”,这样,压力要小一些。第二,可把探究性学习的观点先集中在阅读教材上,集中在阅读教学中。第三,可把探究性学习的课型任务定在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或初步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之上。第四,可设计一下探究性学习的训练序列,分步进行,逐层推进。第五,将“探究性学习课”中的安排内容少一点、容易一点。第六,如果我们把探究性学习的视点先集中在阅读教材上,那么,我们可综合考虑如下角度的指导内容,来设计、运用探究性学习课:l从发散的角度探究、发现一篇课文的美点、妙点、弱点、疵点;2从纵深的角度探究、发现一篇课文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特别之处;3多侧面地探究课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成

7、因;4多元地探求课文的结构划分或旨意表达;5从横向联系的、辐集的、单元教学的角度探究语言文字的某种表达规律;6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单元复习的角度探究课文中的人物与事物、语言与手法、结构与主题7从求异的角度探究课文中已成定论的看法;8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9从课文出发进行有创意的读法、学法交流;10针对课文难点组织合作的学习;11就某一教学要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12就某一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13从课文内容出发向课外延展,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文化内涵、科学内涵丰富的探究性阅读

8、。下面请看笔者尝试着对死海不死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课”的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1整体理解课文内容。2进行探究性学习。二 课型与课时探究性学习课,两节三 教学创意1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2用“微型话题”的方式,进行由课内到课外的、跨学科的探究件学习活动。四 预习要求1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2想一想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内容入手,来引申、扩展我们的知识面,来让我们得到进行探究的实践机会?五 第一节课的活动1教师十分简洁地导入课文。2教师板书如下内容,要求学生就课文的写法理解这10个字的含义:悬念 插入 补说 关键信息3同学们讨论:原来,这篇科学小品的构思方法是,先在开头描绘出

9、死海的情景,设立一个悬念,就像记叙文中的“倒叙”法开头一样;然后在每次说明内容之前,插叙一个故事传说,增加课文的生动性;最后对说明对象的某些问题作一点补充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就是那两个说明段。4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两个说明段。阅读理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这一段。(教读:理解中心信息,理解说明的方法,理解段中的因果关系)阅读理解“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这一段。(自读:理解中心信息,理解说明的方法,理解段中的因果关系)(过渡,引入到对课文词语的积累)5要求同学们理解、积累课文中的二字雅词与四字短语,将它们抄写在笔记本上:此起彼伏 无边无际 寸草不生 勃然大怒 安然无恙 大惊失色 改

10、邪归正汪洋大海 日日夜夜 执迷不悟 游弋 保佑 谕告 告诫 家眷 塌陷 转瞬 不逊 干涸 日趋6教师引导:我们将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组织大家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的方法是先由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适合探究的“点”,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话题”,然后我们对这些“点”进行探究,展开这个话题。如课文中说到死海是一个“咸水湖”,我们就可以探究什么是咸水湖,世界上有多少咸水湖,中国有多少咸水湖,请同学们读课文,给大家“贡献”探究的“话题”。7师生共同活动,找探究“点”,教师进行综合,展示话题,请同学们自由选定,回家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查找资料,对自己所选定的“点”进行探究。五 第二节课的活动1教师导引:今天我们是用

11、“微型话题”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每位同学所探究的,都是一个小小的“话题”。2媒体再展示“话题”:第一层面的话题:死海不死的开头死海不死的结尾死海不死中故事的作用死海不死的构思特点死海不死中的说明方法死海不死中的因果关系死海不死中的“死”课文中的几条关键信息第二层面的话题:说说浮力的故事什么是咸度,说说咸度与生命世界上的咸水湖中国有咸水湖吗为什么种庄稼需要淡水什么是“神话”,什么是“传说”话说“盐类”,“盐类”与化学工业为什么湖水有的淡,有的咸海水为什么会有治病功能从死海的形成看地壳运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路撒冷这座城古罗马的奴隶话说约旦国“转瞬”有多长约旦河水中为什么矿物质特别多食盐的生

12、活用途死海真的会死吗什么是“人体的密度”海面为什么“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死海与旅游用地理学的观点看“大裂谷”我设计的死海疗养方案“石人”传说知多少我所知道的死海见闻矿物质与人的生活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死海如果死海和地中海相通联死海边上能建工厂吗“死海”的网上资料查询3同学们进行小组活动,展开自己的话题,交流自己的见解。4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优选,请特别有见解的同学在班上交流。5教师小结这次活动的成果,从思想方法上再给学生点拨。探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在单课教学中进行尝试外,还可以从单元教学的角度、从某册课文内容横向联系的角度进行组织、由于资料的丰富,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将进行得更加深入和更富有情味。如

13、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诗词单元上到单元小结的时候,可以由学生来进行一次“微型课题”的探究。这个微型课题是:浅谈宋词中_。学生们也许会写出这样一些题目:浅谈宋词中的“典故”,浅谈宋词中“愁”,浅谈宋词中的“流水”,浅谈宋词中的“楼台”,浅谈宋词中的“离别”,浅谈宋词中的“忆”,浅谈宋词中的“梦”,浅谈宋词中的“战乱”,浅谈宋词中的“月”,浅谈宋词中的“叹”,浅谈宋词中的“爱情”,浅谈宋词中的“苏轼作品”,浅谈宋词中的“李清照作品”,浅谈宋词中的“写景名句”,浅谈宋词中的“抒情名句”,浅谈宋词中的“爱国情怀”在这样的“微型课题”的探究中,哪怕每位学生只能够写上简单的几句,这样的课也是成功的因为,这毕竟是学生自己进行的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