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24012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球体就可以视为质点B. 质点没有大小,所以和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C.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 质量很大的物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2. 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C.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D.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3.

2、小球从5m高处落下,被地板反弹回后在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 5m2mB. 7m3mC. 3m3mD. 7m2m4.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末的速度为4m/s,它运动的加速度为()A. 2m/s2B. 3m/s2C. 4m/s2D. 5m/s25. 如图所示,拖拉机拉着耙耕地,拉力F与水平方向成角,若将该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它的水平分力为()A. FsinB. FcosC. FtanD. 6. 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 40NB. C. D.

3、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7.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很小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D. 加速度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可能不同8. 一个苹果从树上无初速度地自由下落,将苹果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取向下为正方向。设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速度为以加速度为a、下落时间为t,则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9. 两小球A,B靠在一起,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图( )A. B. C. D.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水平向右拉力F的作用下,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

4、上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如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 )A.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mgB.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M+m)gC. 一定小于D. 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11. 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3.62cm,BC=4.38cm,CD=5.20cm,DE=5.99cm,EF=6.80cm,FG=7.6

5、2cm,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0s。12. (1)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电源.(选填“交流”或“直流”)13. (2)计算出打下B点小车的瞬时速度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 (3)用逐差法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5. “验证里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结果画出的图16.17.(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2)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A实验中必须记录弹簧秤拉力的方

6、向B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C把橡皮条节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计算合力的大小D用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必须相同(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A极限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放大法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18. 如图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试由图像求: 19. (1)质点在这4s时间内做的是什么运动?(2)质点的加速度大小.(3)质点在前4s内的位移大小.20. 从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10 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计时,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和最后

7、1 s内的位移大小;(3)小球下落时间为总时间一半时的位移大小21.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kg的物块在固定斜面上受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而匀速向上运动,斜面的倾角为30,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则拉力F的大小为多少?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候,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行,要看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解答】A

8、.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与物体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B.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与几何中的点不一样,不是物体的中心,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C.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故C正确;D.当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没有影响时,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如地球很大,当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C。2.【答案】C【解析】解:(1)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都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相同的 (2)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

9、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运动越来越远,没有摩擦,物体永远运动下去没有力就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C牛顿第一定律的得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1)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运动,停止用力物体停止运动他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速度改变的越慢,物体运动越远推理:如果没有摩擦,速度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概括,得到牛顿第一定律(1)正确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依靠的是物体的惯性 (2)掌握研究牛顿第一定律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3.【

10、答案】B【解析】解:小球从离地板5m高处落下,通过的路程是5m,被地板弹回,在离地板2m高处被接住,通过的路程是2m,则小球通过的路程是7m起点到终点的线段长度是3m,则位移大小是3m 故选:B 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移动,用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 本题是常规题对于位移,关键确定物体的起点与终点的位置,大小等于起点与终止的直线距离4.【答案】A【解析】解: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故选A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代入已知量直接求解即得 熟练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根据题设条件直接处理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以F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由数学知识求解竖直方向的分力。

11、本题是简单的分解问题,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解。【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以F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如图则有F2=Fcos;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6.【答案】B【解析】【分析】在二者夹时,由勾股定理解得每个力的大小,再在夹角为时,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判断合力大小。本题主要考查力的合成,知道当两个等大的力合成时,若二者夹时,其合力与分力等大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一般。【解答】由于两力等大,故二者垂直时,合力由勾股定理可得:,解得,而当二者间夹时,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可知该图形为菱形,由图形可知合力与分力等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7.【答案】ACD【解析】【分析】解决本题要掌握:速

12、度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和速度以及速度变化量无关。本题考察了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情况,明确速度、加速度、加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解答】A.根据可知:速度很大,但若速度的变化率很小,则加速度也可以很小,故A正确;B.根据可知:物体的速度变化很大,但所用时间很长,加速度则可能很小,故B错误;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D.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可能与速度的方向不同,故D正确。故选ACD。8.【答案】AC【解析】【分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

13、下保证了物体的加速度为g;从静止开始保证了物体初速度等于零;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特点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符合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切推论。【解答】AB.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v=gt,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A正确,B错误;CD.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是不变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9.【答案】A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弹力产生的条件,一定要注意只有当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会产生弹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即可做出选择。【解答】弹力的产生必须

14、满足两个条件: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A.两个小球所受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个小球都受到了对方的合力作用,从而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故A正确;BC.由图可知:B、C中两个小球都相互接触,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挤压的作用,也就不能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不能产生弹力,故BC错误;D.B球受重力和竖直面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不能平衡,则A球对B球必然有弹力,故D正确。故选AD。10.【答案】AD【解析】【分析】隔离对M分析,抓住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无论改变F的大小,只要m在木板上滑动,则m对M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木板仍然保持静止。本题中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不能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f2=2(m+M)g是错误的。【解答】AB.对M分析,在水平方向受到m对M的摩擦力和地面对M的摩擦力,两个力平衡,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f=1mg,故A正确,B错误;C.因为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对木板总有2(m+M)g1mg,所以1不一定小于2,故C错误;D.无论F大小如何,m在M上滑动时对M的摩擦力大小不变,M在水平方向上仍然受到两个摩擦力处于平衡,不可能运动,故D正确。故选AD。11.【答案】(1)交流电;(2)0.40m/s;(3)0.80m/s2【解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