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371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20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947 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在该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美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促成欧洲政治经济的统一 B.加强欧美等国家内部团结 C.实现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 D.抵制苏联对西欧国家渗透 2.2015四川文综,12,4分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A.冷战格局的扩展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3.2016全国卷,35,4分20世纪5

2、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4.2019天津文综,1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

3、险5.2016江苏高考,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

4、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分)(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

5、成各自认识的依据。(4分)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6.2018北京文综,23,4分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7.2017海南高考,20,2分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

6、.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8.2018浙江4月选考,25,2分下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图1图2欧洲一体化进程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B.C.D. 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9.2020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有美国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 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这说明()A.苏联解体并非美国愿意看到的B.美国失去了推行霸权的能力 C.

7、世界政治格局影响着国际形势 D.苏联对一些国家有约束作用10.2020全国联考有学者认为:“2017年国际安全形势发展变化中的不确定性上升,局部动荡和武装冲突频有发生。主要国家战略忧虑增加,军费投入呈上升态势,围绕有关热点问题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该现象表明()A.两极格局有利于经济发展B.当前国际冲突不断加剧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D.“一超多强”局面正在形成考法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9全国卷,34,4分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

8、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本题以美国对待印第安人的态度为切入点,考查两极格局下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当时美苏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不是分权制衡的结果,也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A、C两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相违背,排除D项。B22017全国卷,34,4分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

9、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本题以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为切入点,考查两极格局下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20年,苏联成立于1922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漫画中显示的只是斯大林格勒的工业化建设,不足以说明苏联实现工业化,故B项错误;二战全面爆发前苏联经济建设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因苏德战争爆发而中断,故C项错误;漫画中的人在听到“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的内容后被“吓倒”,说明

10、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建设引起了它的“敌人”的恐慌,结合二战后美国对苏联推行的遏制政策可知,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D解题反思图画型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如下:一是审图,即弄清图画中人物、器物、文字三要素和图的含义;二是审注解,即图例说明,其内容有助于理解图的含义、辨析选项或组织答案;三是审设问,设问决定了答题的方向。考法2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2018全国卷,35,4分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本题从19451975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切入,

11、考查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材料中变化最大的是非洲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说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重要平台,体现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增多不等于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出经济区域化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A解题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亚非国家凝聚起“万隆精神”,发起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有力冲击。考法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

12、强42017全国卷,35,4分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本题从七国集团、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先后出现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这一现象切入,考查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凸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七国集团成员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后来逐渐有中国、巴西、印

13、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加入组成二十国集团,说明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冲击了由西方大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旧秩序,故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在二战后已经出现,B项排除;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体系,故C项错误;二十国集团只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D项错误。A素养 运用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认识多极化趋势下大国关系变化的基本准则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行“空椅政策”坚决抵制。欧共体不得已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

14、这反映了A.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存在分歧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C.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的斗争激烈D.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材料反映出欧共体成员在内部决策机制方面存在着严重分歧,从本质上说,各国想通过不同的内部决策机制来维护本国的利益,这反映了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存在分歧,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内部问题,并非与美国的抗争,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并不是欧共体领导权问题,C项错误;欧共体最终通过了全体一致原则,欧洲一体化进程未被阻碍,排除D项。A研析1 冷战的阴霾:美苏冷战的影响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

15、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由可知,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是全球“冷战”与局部“热战”共存;反映了对于冷战有批评与赞扬两种不同的观点;从美国人的视角客观地看待苏联及冷战的影响。几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