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文章七篇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720019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中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文章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中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文章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中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文章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中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文章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中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文章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中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文章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中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文章七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中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文章七篇爱国永恒的话题XX中学高一(1)班XX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想,不论国家遇到什么样的处境,作为中华儿女,爱国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爱国精神贯彻古今,是一条永远割不断的精神纽带。自古至今,爱国之情停留在文人墨客中,范仲淹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爱国诗人陆游提出“位卑未敢忘优国”的高尚情操;席慕容的一首乡愁道出了游子内心深处的故乡情思。然而,爱国不仅停留在文人墨客的诗集中,还停留在广大爱国人士的深刻实践中。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时代,鲁迅抱着自己的理想,带着自己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求医。当他

2、从电影中看到了中国人被日本人屠杀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杀而麻木不仁的人群情景,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之后,他就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这样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何等的伟大!相比鲁迅忧国忧民的精神,辛弃疾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情操,同等的伟大!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在国家危难时刻,辛弃疾曾耗费大量时间,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美芹十论内容具体详细。论文的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的尖锐矛盾。后

3、七篇针对南宋方面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规划,不幸的是,当时宋金两周国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能够采纳他的建议。但他为国分忧,“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情操留在广大中华儿女的心中。对于鲁迅,辛弃疾的爱国情,海外同胞于右任临终之举更是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国共内战促使台湾同胞同大陆分离。因而,无数台湾人民都渴望回到亲爱的祖国故乡。作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也一直企盼着回到祖国故乡,但他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前,他做了一首诗,名为望大陆,诗的内容抒发了他无限的思乡之情。“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

4、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是一首深切的思乡情!是一首殷殷的爱国情!他们,是爱国的代表者;他们,是爱国的传承者;他们,使爱国精神永垂不朽!作为新时代的光辉,我们更应努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永恒。伸手温暖世界XX中学高一(3)班XX伸出自己的手,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充满精彩。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身处峥嵘岁月依然为国倾心,舍弃自我,报效祖国的中国人,时时叩击着我的心扉,仔细回味这个世上的人和事,你会发现,那些突然得到大回报的人,那些头上突然掉下馅饼的人,当初一定是不计成本,甘愿奉献的人。世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给自己回报,却忽略了自己到底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多少。那年,我

5、刚好14岁,香港影视界的传奇人物邵逸夫辞世,享年107岁。邵逸夫的一生堪为传奇,这其中的精彩固然离不开他开辟了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电影时代,但更值得我们怀念的是他的精神。在世时,据统计,他在内地助建了6013个大中小学校,并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等,遍布中国各地,而且,他还设立“邵逸夫奖”,用以表彰世界各地在天文,数学和生命科学与医学等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他在全世界的捐赠数额已经超过65亿港元。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邵逸夫走了,但他的慈善之心与慈善之举永远值得我们敬重与学习。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传承慈善精神才是对邵逸夫的最好的纪念。不仅在我们身边,世人温暖

6、人心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山东烟台的一位九旬的老人刘盛兰17年用自己捡破烂所得的微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而自己却过着清苦的生活。17年来,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可捐资助学总计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为了能拿到4000元的生活补贴捐给贫困学生而一直没进养老院。当他因得肾病住进了医院时,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与此同时,北京丰台区的一位扫桥爷爷窦珍每天带着扫帚、簸箕和抹布来到天桥这里义务扫桥,

7、风雨无阻,一直坚持了11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扫桥爷爷”。“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清扫大桥,锻炼身体,生命不息,守桥不止”,这是扫桥爷爷给自己编的顺口溜。一个平凡好人的生命却在2013年11月25日上午戛然而止,87岁的老人不慎从桥上坠下离开了人世。老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一个公民的担当可以和生命一样漫长,只要你坚持。窦珍老人不光扫净了桥面,也扫净了我们的心灵。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大,年纪有多大,都可以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外面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镜子,我们不做屋檐下叽叽喳喳的麻雀,要做搏击蓝天高瞻远瞩的雄鹰。我们不做路边随风摇摆的小草,要做高山根深叶茂顶天立地的苍松。我

8、们不做山沟里易涨易退的小溪,要做寒暑不变一望无涯的沧海。社会需要爱心,人类需要帮助。伸出你的手,去帮助你身边的人;伸出你的手,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伸出你的手去温暖世界。只有当世界暖了,才会看到人们心灵之花绽放的美丽,才会发现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精彩。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XX中学高一(5)班XX生活在江河流域,只觉摇篮带来的是温暖题记五千年的流传,五千年的传颂,五千年的美好,牵引着中国几千年来飞越的发展,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好,五千年之传奇愿续写更美的神话。待放的年华,华丽的青春赋予我心灵一种神圣的使命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文化不知从何谈起,只觉它似一条涓涓细流,孕育了八方人

9、民;又似一部经典的名著,使读者腹有中华气;还似一米阳光,普照大地,温暖人类的家园每个民族都相传着一种精神,精神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个民族所有的内涵与气魄,在我看来中华民族精神蕴藏在文化之中,中华文化展现了民族精神的风采。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要培养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发扬中华精神,让社会因文化而焕发光彩。中华汉字,是做为一名龙的传人要掌握的最本分的文化,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身边的事实却反应了大多数人要将这笔财富拒之千里之外哩,幸好一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扭转了可怕的局面,让更多人对中华汉字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更多人感到汉字的重要性与失去这笔财富的危险性,更是唤醒了青少年对知

10、识寄于渴望与追求的炽热的心。愿凝聚着中华人民智慧结晶的汉字在祖国花朵的手中得以永久传承。依我所见,文化多蕴含在教科书里,因此,学生便成为文化的重要传人,可读书并不是件容易事呀!若成为一名学生便要将自己定格在学校的框架里,有目标,有理想,更要有追求。知识由文化汇聚而成,所以知识与文化同是一笔财富即“腹有诗书气自华”,常言道“孝”即清朝王永彬所言:“百善孝为先”是一种品德;正如孔子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种品格;又如龚自珍的诗中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情感由此看来知识便是文化的一种寄托。然而我们要从知识中去挖掘其真正的价值。一切知识都是朴

11、素的,但事实并非想象这么简单,这笔财富也并非那么容易能得手,所有一切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学习也并非一日之功,学习是一场挑战,亦是一次不长不短的旅程,我们需要鼓起勇气,磨炼意志,一直坚守着心中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有人便觉现在的教育太枯燥,那么学生不就对文化失去了兴趣么?而我想畅谈的却是:若想学好,便一心一意的专注于目标,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足矣,不也就满足了我们对文化寄于渴求的炽热的心么?炎黄子孙都将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沉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肩负弘扬文化的使命,同怀有一种祝福,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流芳千古,愿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承情XX中学高一(4)班XX有人说: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

12、髓和传承的载体。那么我认为;汉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徽记与象征。题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其室家我第一次读桃夭时,内心是震撼的。因它几乎将汉语的炼字功力发挥到极致,几乎已不可能有超越原诗的解读了。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把以“灼灼”状桃花之鲜,看作是思考千年也难易一字的佳构。我亦在那一刻被汉字的魅力所深深震撼。五千多年来,汉字是是自国家政治、经济、外交,下至黎民百姓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的重要载体,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汉字已经深入了我们的骨血。当我们在阅读经典文章时,当我们在回味汉唐盛世时,当我们在朗诵唐诗宋词时,我们是否想过若是没有了汉字,那么这些将会湮灭在那

13、一个历史角落里。有人说,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中的精华渗透在书籍中。这样说是不无道理的,但是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想过,若是没有汉字,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又将何去何从?中华人民对汉字总是有一种敬畏之心的。例如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就有种种说法:“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着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创造汉字的仓颉也被古人尊称为“字圣”。中国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它不仅数量多,材料丰富,而且有自己的特点与规律。而且汉字发展到后来可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四个阶段,今文字可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阶段。中华民族是唯一

14、一个能够以文字为载体而发展艺术的民族。世界上有许多文明古国,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但都没能像中国的汉字书写那样,形成书法而步入艺术的殿堂。书法是中华民族对汉字的一种爱的表现。深入民族血液的汉字让我时常会想起自己是炎黄子孙,也经常朗诵一句唐诗宋词,说一段至理名言这是汉字的魅力,我们被汉字所浸染,汉字被我们所敬畏。我喜欢听古风歌,不单是因为它的音韵,更是因为它的歌词;一般的古风歌词都会有一股子诗意在里面,而且它的用字也会很巧妙,有时不听歌,光是看词,便会觉得似是有一股清泉流进心田,很是“解渴”,又会觉得似是飘渺的花香,清雅却又捉摸不透。这是写词人炼字的美,亦是汉字流传千年所沉淀的美,这种美,令我折服

15、。汉字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媒介与有力载体。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愿汉字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在未来,依旧回旋在历史的空中。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XX中学高一(3)班XX滚滚长江水,悠悠向东流。古老的东方大地,腾飞着一条巨字“中国”,古往今来这片神奇的土地,适应各种形式的变化,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当今“洋节”风靡,而传统文化却逐渐被人们淡忘。清明节还有多少人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端午节还有多少人会安静地在家包粽子呢?中秋月圆之夜,又有多少人和家人一起惬意地坐在院子中,吃着月饼,抬头赏月呢?中华的传统文化慢慢被人淡忘,传统佳节在社会中日益冷清,这些现象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无形的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因子,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五千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