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五年上语文专项复习资料之《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2719491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小学五年上语文专项复习资料之《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小学五年上语文专项复习资料之《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小学五年上语文专项复习资料之《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小学五年上语文专项复习资料之《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小学五年上语文专项复习资料之《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小学五年上语文专项复习资料之《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五年上语文专项复习资料之《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一、说教材落花生是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落花生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许地山先生很有影响的一篇文章。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本文围绕“落花生”展开叙述,略写种花生、收花生,详写吃花生、议花生。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较详细。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文章主次分明,条理清楚。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文章朴实无华,但主题深刻;小

2、中见大,且富有生活情趣。在结构剪裁上,作者独具匠心,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白,鞭辟入里,借物抒情,由物及人,以物喻人,耐人寻味。编者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思考、积累,从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迪。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二、说课标和学情(一)说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

3、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读书。(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生活经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篇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理解起来稍有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重点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另外,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花生的品格中领悟出做人应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

4、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三、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爱慕”、“体面”、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

5、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四、说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二)教学难点: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五、说教法学法:本课通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学生对课文中花生品格的学习,使学生 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分角色朗读教学法。 使用情景教学法是因为课文采用到借物喻人的写法。 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花生外形不美却很实用的特点, 我特意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内容产生浓

6、厚的学习兴趣。 使用讲授法是因为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对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内容,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用谈话法,在这一问一答的形式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文中的疑点、难点。利用这一方法,目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 是确定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对文中的问 题给人以点拨指点,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学生通过“以读为主, 读中感悟” 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

7、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6、 说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吃吗?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2.多媒体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落花生的由来。普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二)读中感悟、突破难点讲授法:找重点。1.本文围绕题目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哪个是重点?(议花生)2.有哪些人议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我们谈、父亲谈)3.指名读,

8、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4.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然后在小组里合作学习,边读边议、感悟体会。朗读法:读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启发式教学:品重点。1.读父亲的话,然后体会:“花生的好处很多”。都有什么?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

9、处:美味、榨油、便宜。2.进一步品味: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出示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的投影片)3.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明确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桃子、苹果、石榴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体会父亲这样相比,突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让学生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品格。4.“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

10、国家。)体面什么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齐读这句话5.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深入透彻地理解,学懂文章,学习做人。(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

11、一个著名作家。(四)总结写法、课外拓展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2.课文运用“借物喻理”的写法,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设计意图: 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

12、为写作服务,加深这一知识点的内化,从而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5) 布置作业: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2.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小练笔:用一段话写写身边那些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不平凡的人。七、说板书设计:2 落花生(一)种花生,收花生(略写)(二)母亲的建议(略写) 兄妹们议花生(略写) 默默奉献(

13、3) 尝花生,议花生(详写) 不求虚名 父亲议花生(详写)8、 说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能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较好地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体会主次分明写作的好处。教学时,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课文中的三种水果桃子、石榴、苹果,并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它们既好看,又实用,课文中与花生作对比恰当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这要引导学生,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比较,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来谈论人生,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外表好看,而不实用。第2篇 :搭石说课稿

14、一、说教材搭石是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一篇,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让我们从书海中感悟人性的光辉。这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搭石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述了搭石的由来。第24自然段分别通过“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乡里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第5自然段讲搭石联结了乡亲们美好的感情。课

15、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本篇课堂教学的开展。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2.过程与方法:(1)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2)读中感受美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中流淌着的和谐美、人性美。(3)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学习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