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序列写作2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709396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1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序列写作2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序列写作2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序列写作2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序列写作2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序列写作2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序列写作2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序列写作2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序列写作(二)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指的是议论文中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深入地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述的一种论证思路。这种思路体现在议论文结构方式上称为层进式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进行论证。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先后顺序不可调换。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般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这是要求学生通过联系能切实掌握和熟练运用层进式论述结构。一、层进式议论文结构模式这三种层进式论述结构有以下三种模式:二、层进式结构分论点的提炼方法1.分解法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

2、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示例:题目: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2问答法对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

3、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示例:题目:要钻牛角尖(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展创造。(为什么)(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3分析法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示例:题目:和尚动得,我动不得?(1)阿Q摸小尼姑的头皮,遭到抗议,答曰:“和尚动得,我动不得?”(摆现象)(

4、2)这种处世原则,通常只施用于弱者,至今顽固地存在于某些人身上。(析危害)(3)这种逻辑,是一种良知泯灭的麻醉剂,一种自我欺骗的借口,向邪恶看齐的哲学。(挖根源)(4)我们应首先斥责,制止惩处那些先动手并在那里大动的“和尚”,其次,对大嚷大叫“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人加以揭露批判。(指办法)三、层进式结构议论文写作注意点1.角度要固定。横向议论是围绕一个中心,发散开去;纵向展开议论则是从一个起点出发,直线延伸,一贯到底。2.结构递进。在纵向延伸过程中,层次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关系。3.层层深入,先后顺序不可以颠倒。4.结论要深入浅出。5.要能落到一个具体的点上进行循序渐进的分析,能言之有物,言

5、之有理,言之有据,尤其要能自圆其说。6.选取视角时角度要小,开掘要深。要尽可能化大为小,大题小做,小中见大,化虚为实,以实论虚。7.要善于联系,善于联想,就所叙之事引发的感受要真,结论要新,在叙述之中或叙述之后提升的观点可以多一点哲理性议论。8.从揭示事物发展规律、预测事物发展趋势的角度去深入探究,得出一些个性化的结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6、。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立意分析材料中,英美军方认为“弹痕多”意味着容易受创,因此应在“弹痕多”的地方加强防护。而沃德则更多关注弹痕少的部位,他认为弹痕少并不意味着不容易受创,一旦受到重创可能无法返航。材料中英美军方所作的统计调查仅限于幸存的飞机,忽略了没有返航能力的飞机,因而得出与事实相反的谬论。这个案例充分印证了“幸存者偏差”,其逻辑错误在于过于关注人或物幸存了的某些经历,而忽略了不在视线内或无法幸存的人或物,即“沉默数据”。事实是,虽然“死人不会说话”,但仅从幸存者那里获取信息会导致很多偏差,而这种偏差会导致

7、各种错误的结论出现。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思考:(1)军方关注的是幸存飞机,而沃德关注的是弃毁飞机,即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所以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往往很重要。(2)英美军方在调查时只看到幸存的飞机上的数据,因而无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由此得出看待问题要全面的结论。(3)从幸存战机的状况来看,表面上看幸存的战机弹孔密布的部位需要加强防护,但实际上,反倒是弹孔少,易遭重创的部位必须要加强,由此可知要透过表象(现象)看本质。(4)从英美军方的态度来看,哪里弹孔多就加强哪里,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思维方式,可这种思维的结论有时并不那么稳妥,由此可确定要打破思维惯性。(5)沃德面对英美军方力排众议,事实证明,他

8、是正确的,可以谈坚持正确的观点,不迷信,不盲从。考生需要注意,不管选择何种立意,联系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都是体现思想深度最好的方式。赏析层次清晰,论证层层深入。文章围绕“现象与本质”这一立意阐发论述,巧用材料设问引出话题,谈到惯性认识不严谨从而深陷迷雾,由古今对比到揭示表象,看清本质,再到联系网络时代眼花缭乱的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线贯通,层层推进,体现了严密、辩证、有深度的逻辑思维。深入本质,对比论证。清政府认识片面以致落后挨打,现代中国改革开放认识全面而获得成功;关注报道中的片面现象使认识偏颇,全面解读信息才不会成为井底之蛙。对比鲜明,对话题进行了深入阐释。事例丰富,联系现

9、实。本文列举大量的事例,由古到今,从实例到寓言,正反对比,用丰富的材料论证了观点。最可贵的是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解决疑惑,拨开了浓雾。设问反问,语言犀利。本文用设问方式引出材料,观点态度已经明了。论证过程中穿插一些反问句,增强了表达的语气。在论述问题的严重性时有些语言犀利有力,不仅突出了自己的观点态度,也引起读者的反思。技法总结(1)构思过程中,先选择一种适合本文写作的层进式结构,然后确定文章的论证思路,安排各段内容,最好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2)层进式文章的层次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不能随意调换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安排好层次之间的先后顺序。(3)层进式结构方式不易让人一目了然,所以每

10、段开头的句子一定要写好,既要紧扣行文的要求,又要体现文章的层进式结构。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有这样一个寓言。在地狱中,众鬼魂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夹到了食物却无法放到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在天堂中,众天使也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同样是长长的,但是他们夹到食物就相互放到对方的嘴里,于是个个吃得饱,人人都开心。这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也是幸福与不幸的差别。想一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这样来的吗?请以“幸福从何而来”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思路点拨幸福从何而来?结合所给材料可以看出从“爱心”而来,人人都奉献爱心,人人都会得到爱心,人人都会得到幸福。相反,自私自利永远不会得到

11、真正的幸福。这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弄清了二者的不同结果,分析其不同的原因,并理解“天堂”和“地狱”的含义,然后行文即可。佳作展示幸福从何而来每个人在出生时,都会得到一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人人都为得到幸福而努力。然而,幸福之门究竟在何方?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找幸福,也得到不同的幸福。(开篇引出议论的话题。)有的人把物质上的满足看作幸福。杰克伦敦这样想,在几部小说取得成功之后,他陶醉于挥金如土的奢靡;隋炀帝这样想,他“大方”地一掷千金为琼花;葛朗台这样想,他每日以欣赏靠吝啬与狡诈积攒下来的金币为乐。然而,幸福毕竟是人内心自发产生的愉悦情感,把金钱作为幸福的基础,当然是极不稳定的,这样得到的

12、所谓“幸福”,也只能靠物质享受刺激神经,得到短暂的满足后,巨大的空虚会把他们击垮。于是,杰克伦敦在大房子中自杀,虽然他曾教导我们热爱生命;隋炀帝被反抗的人民推翻,成为后世君主的反面教材;葛朗台赢得了金钱,却失去了亲人,带着空虚的内心向金币告别。人们把天使看作幸福的象征,天使之所以会飞翔,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轻,倘若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飞不远的。所以,通过物质的满足来寻找幸福,找到的只是幸福的替代品。(承接话题,提出分论点一,正反对比论证,否定第一类人的幸福观。)正因为如此,有人开始尝试避开世俗的名利诱惑,想在宁静中自我修炼,提升人生的境界,以此来获取幸福。正如与世无争的陶渊明、超

13、凡脱俗的周敦颐,他们隐居避世,避开纸醉金迷对自己幸福观的冲击,在山水、诗文中寻求快乐,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得到幸福。但是,这种在宁静淡泊中得到的幸福,实际上是对现实的逃避,抑或是狭隘的幸福。隐士在自己的内心得到幸福时,可曾给别人带来幸福?没有。所以说这种自我的小幸福太狭隘了。(提出分论点二,与上文形成递进关系,对第二类人的幸福观依然持否定态度。)最终,只有那些胸怀天下、情系祖国的仁人志士,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奋斗中找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杜甫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漫卷诗书喜欲狂”;李大钊在刑场上可以激情演讲;乔冠华在联大会议上纵情大笑。他们的喜悦与激动是以把国家放在首位的信念为前提的,他们看到

14、了国家的希望、革命的曙光,他们便得到了幸福,他们做到了难得的忘我,他们得到了宝贵的超凡快乐。(提出分论点三,进一步论证第三类人的幸福观才是“更高层次的幸福”。)幸福从何而来?从金钱中得来的幸福,太缥缈,太浅薄;从隐居中得来的幸福,太平淡,太狭隘。唯有从心系天下、为民奋斗中得来的幸福,才是真幸福。在追求真幸福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之门。(最后紧扣标题,照应开头重申“真幸福”的观点。)名师点评文章紧紧围绕“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找幸福,也得到不同的幸福”展开,列举了三类人的不同幸福,结尾点明“唯有从心系天下、为民奋斗中得来的幸福,才是真幸福”的论点,呼应开头,结构完整。三个分论点从形式

15、上来看是并列的,但从内容上来看是层层递进的。从“物质上的幸福”到“自我的小幸福”,再到“一心为公的大幸福”,逐层深入,层层推进,深刻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作者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有中有外,有古有今,有正有反,论据充分,令人信服。语言上采用排比句式,行文简洁,论证有气势。 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海洋开始的。先是沿海14个开放城市,接着珠三角、长三角,现在是沿海一系列自贸区的建立。我们已经通过海洋收获了足够的权益,可以把目光转向大陆了。我们又像甘英(甘英,公元97年中国向罗马派去的第一个使者。他历经高原、雪山、沙漠到达波斯湾,准备跨海西渡,终因畏惧海上风浪,半途而废。康有为斥之“中西亘数千年不通文明,不得交易,则甘英之大罪也”)一样,向西面对着麦金德的心脏地带(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他把甘英跋涉过的地区取名为“心脏地带”)进发。但是我们今天已经不是甘英了。我们不会再被距离和时间击垮,我们有了战胜距离和时间的工具,这就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我们的高铁能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前行,如此算来从中国到罗马,一天多就可以了。甘英的问题距离、时间解决了,但是“多边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何跨越政治、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