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重点班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09306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崇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重点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重点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重点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重点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崇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重点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崇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重点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崇义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重点班(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重点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郑庄公不仅不为平王奔丧,还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周王朝统治名存实亡 B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C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 D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 2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史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 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 D促进了地方经

2、济恢复发展3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C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 D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4下面是关于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的一幅漫画。这反映出 A公民在审判时总能团结一致 B陶片放逐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理念C公民既是立法者又是审判者 D该方式一定意义上维护了雅典民主5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A注重调解商业纠纷 B道德意识

3、融入法律C保留习惯法的痕迹 D重形式且程序繁琐6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说明“光荣革命”A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C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8以下是商

4、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史料选取不同 B.史观运用不同 C.内外时局不同 D.社会性质不同9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党魁直接指派;党员也分成三个级别,即“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所有党员必须立下誓约,并加盖指模(即按手印),声明“牺牲自己,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其背景是A君主专制势力十分强大

5、 B领导涣散致革命屡次失败C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 D民国时期民主化持续发展10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表明当时A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B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11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

6、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九江,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正确地预判了革命的战略形势121918年,俄国召开了酝酿已久的立宪会议。参加会议的3600多万人有900万人选择了布尔什维克党,2100多万人选择了社会革命党。列宁说,“把全部政权交给立宪会议,同样是和凶恶的资产阶级妥协”。于是,人民委员会解散了立宪会议:这主要反映了A苏维埃政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B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C布尔什维克党未得到群众支持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13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

7、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在商代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 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14宋朝常常对农器、粮食、布帛等买卖免税,对民间小摊小贩零星细碎的日常生活品交易免税。据此可知,宋代通过税收A.抑制土地兼并 B.稳定社会秩序 C.促进租佃经营 D.集聚商业资本1515世纪,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下

8、列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 B16世纪后地中海商业更兴旺C利益驱动下的西欧积极探索 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16. 1854年,英国作家狄更斯艰难时世中描写英国工业城镇: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上面冒着长长的黑烟;运河被染得又黑又臭。大街小巷都一个样,里而住的人也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时间上班下班,做同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今天和昨天、明天没有不同,今年和去年也一样。这表明了A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C城市化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D工业革命中人们没有人生追求17. 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

9、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 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 D城乡差距的扩大18. 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1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表中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与抗战时期的史实不相符的是时间19378193821938

10、719381019381219407迁移方向上海武汉武汉宜昌宜昌川渝等地内迁企业数量121家304家448家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发展壮大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D企业内迁影响近代中国工业布局20. 1933年,罗斯福利用广播向美国人民宣称:“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仅3天后便有574家银行恢复营业。美国银行家称之为“收音机拯救美国金融”。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新媒体运用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B信息化时代有利社会经济的转型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觉悟提高 D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21. 对下表著作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分析

11、,可知汉朝 A 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B 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 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22. 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醣”。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政治活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重要性C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百善孝为先思想源于宗法观念23.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

12、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24. 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研究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实情。实际上,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作者认为“王学”A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B主要上承陆九渊的学说C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D与程朱思想具有一致性25. 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中国西方1596

13、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 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B 文化间的交流加深C 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D 政治体制本质差异二.材料题(26题25分,27题12分)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到“作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影响的西方传教士,远涉重洋,揭开了中西文化交汇激荡的历史篇章。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天儒冲突”。天儒礼仪之争,最初只是一个译名之争

14、。基督教中的造物主Deus音译为“徒斯”,但这两个字的中文含义不明,利玛窦强调耶儒相通,采取“多与孔、孟合”的路线,将其译为“天主”或“上帝”。除此之外,礼仪之争更主要的是祭孔和祭祖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宗教”单位,宗教信仰的发生、传授,宗教仪式的举行多以家庭为中心。中国传统的宗教仪式主要是对祖先的拜祭。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教师在伦理关系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孔夫子作为“万世师表”,被中国人当作圣人一样受到供奉祭祀。祭孔因而也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基督教是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为第一教义,这是其十戒中的第一条。礼仪之争由一个理论问题演变成清王朝与教廷之间的直接冲突。清朝雍正年间,终于全面禁止了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