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3).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708292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3).ppt(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阴阳五行学说 v主讲 叶建君 1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主要内容 1 阴阳的起源 2 阴阳学说的概念 3 阴阳的基本内容 4 阴阳的基本特征 5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1 起源与形成 1 起源于中国 萌芽于远古 奠基于 周初 成熟于春秋 2 是古人在对日月昼夜等自然现象的 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并经过漫长的 摸索 逐步归纳总结完善的 3 是人类认识自然 理解自然和利用 自然的一种原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 日月 4 昼 夜 5 热 寒 6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2 阴阳学说的概念 阴阳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 性

2、的概括 既可概括宇宙中相互对立且相互关联中 两个事物或现象 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 立又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用阴阳来分析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 以及某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 从而认识 和把握自然界错综复杂变化的本质原因及其基本规 律的学说 7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阴阳属性 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 双方 具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 可以用阴 阳进行概括 这就是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阴阳属性划分 阴阳属性不能随便划分 阳代表积极 进取 刚强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或 现象 阴代表消极 退守 柔弱等特性和具 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8 静 动 火

3、 水 9 阴阳的属性特征 阳 温 热 明 亮 兴 奋 上 升 向 外 运 动 无 形 阴 寒 凉 阴 暗 抑 制 下 降 向 内 静 止 有 形 10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3 阴阳的基本特征 阴阳属性的特性 1 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存在于万事万物中 2 阴阳的相关性 划分阴阳必须处在同一范畴 同 一层次 同一统一体中 3 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划分不是绝 对的 一成不变的 而是相对的 可变的 11 第二节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4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 阴阳对立 制约 对立即相反 制约即抑制 约束 阴 阳相互对立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制 约 相互约束

4、2 阴阳互根 互用 是指阴阳之间互为根本 相互依存 并互相资生 促进 助长 素问 生气通天论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12 第第二二节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3 阴阳消长 平衡 消即减少 消耗 长即增多 增长 4 阴阳 相互 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可以向其 相反方面转化的 重阳必阴 重阴必阳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此长彼消 热盛伤阴 寒盛伤阳 此消彼长 阴虚火旺 阳虚阴 盛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补气生血 补血养气 气虚引起血虚 血虚引起气虚 13 太 极 图 阴阳鱼太极图 v黑白分别为阴阳的各自 属性 vS线代表阴阳的消长变 化和运动中的平衡关系 v黑中之白眼 白中之黑 眼 代表着阴中有

5、阳 阳中有阴 14 第第二二节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1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阳 表 上 左 外 侧侧 腰背 背胸 六腑 心 肺 手足 三阳 经经 阴 内下右 内 侧侧 胸腹腰腹五脏脏 肝 脾 肾肾 手足 三阴 经经 15 第第二二节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素问 生气通天论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 阳 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 阴 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 出 阳 降 入 阴 常态 阴阳平衡 病态 阴阳失衡 16 第第二二节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1 分析正邪的阴

6、阳属性 2 说明疾病的病变机制 1 阴阳偏胜 阳胜则热 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寒 阴胜则阳病 2 阴阳偏衰 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 3 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4 阴阳转化 阳证转化为阴证 阴证转化为阳证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7 第第二二节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 用于疾病的诊断 5 指导疾病的防治 6 指导养生防病 7 确定治疗原则 18 阴阳学说小结阴阳学说小结 1 阴阳的起源 中国古代 2 阴阳学说的概念 阴阳 阴阳学说 阴阳属 性 阴阳属性划分 3 阴阳的基本内容 普遍性 相关性 相对性 4 阴阳的基本特征

7、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 长平衡 相互转化 5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9 第第二二节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主要内容 1 基本概念 2 五行的特性 3 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4 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5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 第第二二节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一 基本概念 v五行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最早出现 在尚书 洪范 中 v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 v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 土爰稼穑 v润下作咸 炎上作苦 曲直作酸 从革作辛 稼穑作甘 21 第第二二节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v 五 是指人体内 升 降 出 入 化 五种气机 也是指 木 火 土 金

8、水 五种基本物质 v 行 一是指行列 次序 二是指运动 变化 v五行定义 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 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引申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 都是由这五 种物质不断运动 相互作用的结果 22 二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生长 升发 条达 舒畅 火曰炎上 温热 向上 升腾 光明 茂盛 土爰稼穑 生化 承载 受纳 金曰从革 沉降 肃杀 收敛 刚柔相济 水曰润下 滋润 下行 寒凉 闭藏 23 v 木曰曲直 所谓 曲直 是形容树木的生长形态 特征 主干挺直向上生发 树枝曲折向外 舒展 故引申为木有升发 生长 条达 舒畅 曲直刚柔于一身等特性 24 曲 直 向上 升发 舒展 25

9、 v 火曰炎上 所谓 炎上 是说火在燃烧时 能发光 放热 火焰蒸腾上升 光热四散于外 故火 有发热 温暖 光明 向上的特性 进而引 申为凡具有温热 升腾 温通 昌盛 繁茂 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均可归属于火 26 向上 升腾 明亮 27 v土爰稼穑 所谓 稼穑 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 即所谓 春种曰稼 秋收曰穑 引申为凡 具有生化 承载 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均归属于土 28 生 化 承 载 受 纳 29 v金曰从革 所谓 从革 顺从和变革 引申为凡 具有沉降 肃杀 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均归属于金 30 肃 降 收 敛 沉 降 31 v水曰润下 所谓 润下 是指水有滋润寒凉 柔 顺 流动趋下

10、的特性 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 滋润 向下 闭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均可归 属于水 32 上善若水 水润万物而不争 向下 寒凉 滋 润 33 三 五行的归类属性 v1 归类的依据 五行特性 v2 归类的方法 1 比类取象法 从事物的形象中找出反映本质 的特征 直接与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较 以确定其 五行的归属 如日出东方 与木之升发特性相似 故东方归属于木 2 演绎推理法 根据已知的某事物的五行属性 推演归纳与此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的五行归属 如已知肝属木 因为可推演络绎胆 筋 目皆属木 34 35 36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肝属木 木曰曲直 枝 叶条达 有升发之性 肝性条达 恶抑郁 有 疏泄之功

11、心属火 火曰炎上 有 温热之性 心居膈上 有温煦之功 37 脾属土 土性敦厚 生化万物 脾居中焦 化生气血 肺属金 金性清肃 收敛肃杀 肺性清肃 以降为顺 肾属水 水性滋润 下行闭藏 肾有藏精 主水之功 38 四 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39 v相生 是指此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 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v意义 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 难 经 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 生 我 者为母 我生 者为子 比如木 为火之母 土为火之子 1 五行相生 40 41 火 土 42 我 木 火 土 生 生 生我 子 母 我生 43 相克 是指此事物对另一事物在其变化过度时 所发生的正常抑制或制约 是自稳调节作用 意义

12、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 内 经 把相克关系称为 所胜 所不胜 关系 克我 者为我 所不胜 我克 者为我 所胜 比如水为火之 所不胜 金为火之 所胜 2 五行相克 44 众胜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 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 45 46 木 土 克 克 所不胜 我克 克我 所胜 水 我 47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克我者所不胜 我克者所胜 顺位相生 隔位相克 48 五行制化 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 又相互制约 维持平衡协调 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生 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 没有克 就不能维持事物 间的正

13、常协调关系 因此 必须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相反相成 才能维持事物间的平衡协调 促进稳定 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和谐社会 五行制化规律 五行中一行亢盛时 必然随之有制约 以防止亢而为害 即在相生中有克制 在克制中求 发展 49 五行生克制化图例 子 火 我生 克我 我克 金 土 所不胜 所胜 生我 水 母 木 我 50 3 五行相乘 倍克 相乘 乘 即乘虚侵袭之意 相乘即相克 太过 超过正常的制约关系 使事 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 规律 与相克同 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51 相乘现象可分两个方面 其一绝对亢盛 一行本身过度亢盛 出现过度相克的 现象称之为相乘 以木克土为例 土本身正常 而木 过度亢盛

14、 这样过度的木克土 超过了正常的相克程 度 则称之为木乘土 其二相对亢盛 一行本身不足 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 虚侵袭 乘 而使它更加不足 即乘其虚而袭之 仍以木克土为例 土本身不足 衰弱 而木乘土虚而 克之 这样的相克 相对土而言 木仍是超过了正常 的相克程度 使土更虚 亦称之为木乘土 52 相克 和 相乘 尽管在次序上相同 但是二 者是有区别的 相克 属五行之间正常的制 约和调节 相乘 则是五行之间异常而太过 的制约 在人体 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 关系 是生理常态 后者是异常相克现象 是病理状态 相克与相乘的区别 53 54 木 土 木土 木 土 乘 木土 乘 克 10g 10g 20g 1

15、0g5g 10g 20g 5g 乘 相乘图例 55 4 五行相侮 反克 相侮 侮即欺侮 有恃强凌弱之意 相侮是 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 使原 来克它的一行 不仅不能去制约它 反而被它所克制 即反克 反侮 规律 木侮金 金侮火 火侮水 水侮土 土侮木 56 木 土 木土 木 土 侮 木土 侮 克 10g 10g 10g 5g10g 20g 5g 20g 侮 相侮图例 57 五 行 乘 侮 关 系 图 金 木 土 木强 木 弱 有余 金克木 木克土 不及 制己所胜 侮所不胜 所不胜 所 胜 木旺侮金 木强乘土 木弱金乘 己所不胜 侮而乘之 木弱土侮 己所胜 轻而侮之 58 五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

16、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起到三个作用 一是利用五行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 经络等组 织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联 二是借助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来分析和研究各脏腑系 统 经络之间和各种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是运用五行之间的乘侮和母子相及关系来阐释脏 腑病变的相互影响 从而指导辩证和治疗 因此 五行学说不仅用于理论阐释 并可用于指导 临床诊治 59 一 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广泛渗透于中医学对生理现象的解释中 五行学说解释五脏的生理特性 五行学说将脏腑分 别归属于五行 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 例如 木性曲直 枝叶条达 具有向上 向外 生 长 舒展的特性 肝属于木 其禀性也喜条达舒畅 恶抑郁遏制 所以说肝主疏泄 火性温热 其势 炎上 具有蒸腾 热烈的气势 心属于火 所以说 心 禀阳气 60 五行学说不但将人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 而且还把自然界的五方 五时 五气 五味 五色等与人的生理系统联系起来 认为同 一行的事物之间有着 同气相求 的关系 体 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性和统一性 如 春季养肝 夏季养心 长夏养脾 秋季 养肺 冬季养肾等 61 二 说明人体脏腑间的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