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21课)

上传人:雪****7 文档编号:12705895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21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21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21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21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21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塞下曲: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此诗是卢

2、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墨梅: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

3、深邃,耐人寻思,应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作者介绍】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742年756年)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代宗大历(766年779年)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

4、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教学目标】1.认读“芙、蓉”等7个字,会写“芙、蓉、洛”等8个字,理解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4.体会诗歌表现了

5、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指名读

6、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洛(lu)阳玉壶(h)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2.交流反馈。(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

7、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夜雨绵绵

8、,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4.走近作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冰”“玉”体会到纯洁、无暇。)诗人想表达什么?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什么口信?(报平安)6.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更能表达他

9、对亲友的深情。)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边塞诗出塞从军行)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在屡次被贬后,仍不改壮志雄心,这期间也有友人作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比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补充诗句,指名读)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仍然“一片冰心在玉壶”。7.作者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江雨,诵读这首诗。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指名读一读,并

10、说说自己的体会。(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3.诵读积累。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了作者的孤寂,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我们还读过很多,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柳宗元的江雪。“烟雨迷蒙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人有悲欢离合,离别的哀愁诉说不尽,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诉说衷情的常见方式,你还记得哪些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这是诗歌的魅力,是经典的魅力,是中华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吧!【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寒雨山孤(孤寂)冰心玉壶(高洁)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

11、辛渐,感悟了王昌龄在送别诗里的悲凄孤寂和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今天让我们随唐代诗人卢纶,走进他笔下的边塞诗,领略一个扣人心弦的追击场面,感受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单(chn)于遁(dn)逃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雁”,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两个“亻”,别漏写;“隹”的右边是四道横。)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的节奏。抽生读诗,男女赛读,师生点评。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以前我

12、们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看图、联系上下文。)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结合注释,理解大体意思。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四人一组,互助学习,互动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3.小组交流汇报。(1)了解作者:(交流资料,出示PPT)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河中浑元帅府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丰富,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2)读懂诗意:读懂了哪句诗?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交流意思,学习方法。(3)结合意思,讲故事,悟诗情。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师讲故事,生诵读诗句。月

13、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很高。(“月黑雁飞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夜遁逃”)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欲将轻骑逐”)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落满了弓箭和弯刀。(“大雪满弓刀”)4.品析鉴赏: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被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逃。“月黑”,无光也。“雁

14、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5.拓展:诵读塞下曲(其二)。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本文选的是第三首,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从哪句看出来的?(勇敢,“将军夜引弓”;力大无穷,“没在石棱中”。)让

15、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3.背诵积累。五、课堂小结。作者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诗歌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唯有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龙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边塞诗塞下曲。【板书设计】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第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墨”的写法,上“黑”下“土”。2.理解“墨梅”。墨梅就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