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练刷题辑(PPT版)全国通用(含最新模拟题):仿真(二)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044910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练刷题辑(PPT版)全国通用(含最新模拟题):仿真(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练刷题辑(PPT版)全国通用(含最新模拟题):仿真(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练刷题辑(PPT版)全国通用(含最新模拟题):仿真(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练刷题辑(PPT版)全国通用(含最新模拟题):仿真(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练刷题辑(PPT版)全国通用(含最新模拟题):仿真(二)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练刷题辑(PPT版)全国通用(含最新模拟题):仿真(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课练刷题辑(PPT版)全国通用(含最新模拟题):仿真(二)(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仿真(二)标准仿真预测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蛭欲废立,也难行其事。“齐桓公从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B诸侯偷越天子之礼C-周王失去“共主“地位D礼乐制度荡然无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齐桓公不赞同周惠王废太子另立的主张,说明齐桓公干预周王太子的废立,并未恪守宗法分封制,故A项锦误;材料中未体现齐

2、桓公偷越礼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周惠王对齐桓公干预太子废立尽管不乐但无能为力,说明齐国强大,周王室衰微,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礼乐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答案:,C25.下表是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材料可以说明东汉()二月|_可林粟、秤、大小豆、麻、麦孔,收新碳三月可林粟,买布四月可林穗及大麦,收敞絮五月|可林大小豆、胡麻,朱大小麦,收敞絮及布帛A士地著芯现象盛行B.地方经济独W性强C-田庄目给官尽特余D._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汉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

3、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故C项正确。答案:C26.唐未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D民族融合椎动了民间佩仰变革解析:材料中,宋、金对抗体现了对时代的要求,借助民间信仰,融合了理学对人格的塑造,使关羽信仰官方、民间地位迅速提升,故A项正确;小说的繁荣是在明清时期,时代不符合,故B项错误;理学为民间信仰注入了新的内容,而非理学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故C项错误;材料中属于官方行为,所以不是推动民间信仰变革,故

4、D项错误。答案:A27.明清时我国产生了手工业行会组织,行会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吸收学徒的数额、年限、工资水平、技术传授范围、劳动时间长短,都有严格规定,以垄断本地区行业的业务。据此材料可推知()A中国已产生了工业垮断组织B行会不利于资本主义萍芽C-,明清旷期出现跨坚域苛鄞D工商业经沥得到盛解析:明清时期中国是手工生产,没有工业垫断组织,故A项错误;从材料行会规定严格垄断本地区行业,可知行会不利于行业创新发展,故B项正确;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工商业经济稳定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28.鹄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

5、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蛛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饱读倩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_口,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土地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饲读俊家经典的体观.故A项错误;鹄片战争是中英两国政府的战争,乡绵没有主动浑掉,故B项锦误;鹰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知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29.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倒。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A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B.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D政治逞择坂弦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