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一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2704405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一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一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一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一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期末测试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环境保护是当今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B氮氧化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C过度使用煤作能源会引起雾霾等环境危害D一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I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 He和He互为同素异形体D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CO3Na2+CO323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A生石灰Ca(OH)2B重晶石BaCO3C绿矾Cu

2、SO45H2OD小苏打NaHCO34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酸性氧化物酸盐混合物电解质A干冰CH3COOH烧碱(NH4)2SO4FeSO46H2OC2H5OHBAl2O3HNO3NaHSO4氯水CuCP2O5HClO纯碱铝土矿H2ODNOFe(OH)3CaCO3浓盐酸NH3AABBCCDD5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8.70g食盐B用广泛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值为3.5C在蒸发皿中灼烧氢氧化铁获得铁红D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自来水厂可用明矾作净水剂B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

3、应,所以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C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DMgO、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7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Fe3+Cu2+2Fe2+C铜片和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2Fe2+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8下列实验装置不合理的是()A图可证明酸性强弱:H2SO4H2CO3H2SiO3B图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氯气C图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O气体D图可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9下列关于Na2CO3和NaH

4、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C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D相同物质的量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CO2一样多,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0下列无色透明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K+、Mg2+、CO32、ClBNa+、Ba2+、HCO3、OHCMg2+、H+、Cl、SO42DK+、SO42、Cu2+、NO311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久置,酸溶液的浓度都会降低B和铜反应中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酸性C浓硝酸常保

5、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浓硫酸不可干燥氨气、二氧化硫等气体1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金属钠B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粗硅C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高温下焦炭和氧化铁直接作用炼出铁D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1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8H2O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B1molFe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3NAC标准状况下,22.4L等物质的量的CO2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2NAD2molL1NaCl溶液中含有Na+个数为2NA14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SO3通入BaCl2溶液中BCO2通

6、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MgCl2溶液中DCl2通入KI淀粉溶液中1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操作和现象结论A常温下,将铝箔插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铝和浓硝酸不反应B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C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酸性KMnO4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D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生成了NO2AABBCCDD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

7、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6已知反应:Cl2+2KBr2KCl+Br2;KClO3+6HCl3Cl2+KCl+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反应中若有1mol Br2生成,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C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ClO3Cl2Br2D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17下列关于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B加入烧碱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C加入盐

8、酸,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D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1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图表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B图表示四种物质均能与新制氯水反应,其中b能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C图表示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情况D图表示Ba(OH)2 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时导电性的情况19甲、乙、丙、X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4种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其中甲和X可能是()A甲为C、X为O2B甲为Fe、X为Cl2C甲为N2、X为O2D甲为NaOH、X为SO220称取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6.4

9、0g,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不一定为0.64gB生成气体体积为2.016LC实验中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D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87.5%三、非选择题(共50分)21选择适当的分离物质的方法填空(填字母)a萃取溶液 b升华 C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22(2015秋连云港期末)A、B、C、D、E、F、G、H、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纯净物,A、C是氧化物,B、D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G焰色反应呈黄色,H难溶于水,I为黄绿色的气体,相关物质间

10、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和某些条件已省略)(1)H的名称为,试剂b的化学式为;(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E溶液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写出检验E溶液中阳离子所用的试剂是;(4)反应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学反应,它的主要用途有24如图1是某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某次学生实验需要0.4molL1H2SO4溶液250mL,若由你来配制所需溶液需要量取mL上述硫酸试剂进行配制配制溶液时除需250mL容量瓶、量筒、玻璃棒等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有、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填字母)a容量瓶水洗

11、后未干燥b向容量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3)某实验探究小组在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时,共设计出如图2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用固体Cu制备CuSO4溶液,可设计如图三种途径:写出途径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其中还原剂是上述途径中你认为最佳途径是,选择的理由是25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Mgx(CO3)y(OH)zwH2O的主要流程如图:(1)上述流程中,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写化学式),向滤液中加入CaO的目的是(2)上述流程中,检验“过滤”后碱式碳酸镁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3)已知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

12、可得到MgO,取碱式碳酸镁4.66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和标准状况下CO20.896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2018-2019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环境保护是当今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B氮氧化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C过度使用煤作能源会引起雾霾等环境危害D一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B氮氧化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C煤燃烧产生可悬浮颗粒物;DCO2、碳氢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形成温室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