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_0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70230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迹材料]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_0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事迹材料]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_0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事迹材料]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_0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事迹材料]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_0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事迹材料]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_0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迹材料]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迹材料]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_0(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来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19xx 年建场至今,xx 农牧场已走过了 xx 个春华秋实,作为第三代农垦建设者的我,在父辈们手中接过的是一个农业现代化的新农垦,今天的高速发展源于父辈们拓荒牛一样的勤恳奉献,在那个百业待兴、一穷二白、科技滞后的艰苦年代,他们是怎样垦荒耕耘的?在众多无私奉献的第一代拓荒者中,我首先想到了至今仍为 xx 人屈指称赞的全国“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劳动模范 xx。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现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居住的 xx 老人的电话,10 月的一个早上,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拨通了老人的电话。“谢谢局党委和场党委还惦记着我,那时候,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我和大家都是一样的

2、” 老人的谦逊和蔼,不由得更加让我肃然起2敬。屯垦戍边 理想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xx 年,xx 牧场正式建成,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感召下, 16 岁的xx 怀揣屯垦戍边建设家乡的梦想,投身于垦区建设的大队伍中,成为牧业生产第一线一名普通的女职工。熟悉农牧场工作的人都知道,牧业职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和牲畜打交道,挤奶、放牧、接产、喂犊牛建场之初,有些青年人觉得牧业职工每天就是围着牛屁股转,一年 365 天没有闲时间,连件干净衣服也穿不上,工作环境艰苦,活又脏又累没什么出息。可是 xx 认为,听党的话最光荣,任何工作都是建设社会主义,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光荣的。她认为年轻人就要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为建设社

3、会主义作贡献,在 xx 乳牛场 xx 生产队 xx 一干就是 18 年。地处祖国北疆的 xx 牧场,冬季漫长,严冬寒风凛冽,最低气温在零下 40 多度,夏季虽短,但酷暑时节也是烈日炎炎,还有蚊虫的叮咬。那时候,牧业属于粗放型管理,夏季游走放牧,冬季圈饲干草。工作环境异常的艰苦,夏季挤奶、喂犊牛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蚊虫的叮咬和牛尾巴抽打蚊蝇时甩在满身满脸的鲜牛屎,而是连阴天雨水的阴冷和因没有雨鞋光着脚在泥泞的圈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工作;冬季,特别是到了滴水成冰的“三九天” ,挤奶的时候小手指冻3得像猫咬一样钻心的痛,十几个奶牛挤下来,常常是手脚冻得麻木不听使唤,睫毛、刘海上挂满了冰霜,汗水打湿了棉袄,

4、冷风一吹不自主的打着寒颤。xx 虽然年纪小,但她从不叫苦喊累,她觉得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年轻人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应该干在人前,吃在人后。因为她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扎根边疆,建设家乡,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爱岗敬业 青春在平凡的岗位闪耀光华19xx 年初冬 ,寒霜笼罩着草原 ,河水结了薄冰,为了节约饲草,xx 和同伴依然坚持每天到河畔放牧犊牛,50 多头犊牛并不象成年牛那样听话好放。一天,一头胆小的犊牛因受到惊吓慌乱中跳进了河里,这一跳引得不知所措的犊牛群乱了阵脚,有 8 头牛犊也相继跳进入水中。怎么办?此时 xx 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她和同伴刘淑兰毫不犹豫地跳入

5、没腰深的冰水中抢救牛犊,落水的犊牛在冰冷的河水中连踢带蹦拼命挣扎,溅起的河水打湿了她和同伴的棉袄、头发,此时她们全然感觉不到河水的冰冷,只想着快些把落水的犊牛救上岸,落水的牛犊一个个被安全的救上了岸,她才感到冰水刺骨的寒冷, 手脚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她和同伴搀扶着爬上河岸,湿透的棉衣、棉裤沉沉的、冷冷地裹在身上冒着白烟,冰水顺着发梢流在脸上,风一吹刀割般的疼痛,xx 和同伴颤抖着上牙磕下牙的说不出话来,不约而同地撵着犊牛群赶紧往犊牛舍跑,4犊牛的生命保全了,她和同伴冻病了。xx 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感染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被大家誉为能干的铁姑娘。她能干但从不蛮干,聪颖细心

6、的她发现,一个饲养员最多只能拿两个哺乳器,一次最多喂两头犊牛,工作效率很低。怎么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呢?她常常想,如果一个人可以同时喂多头犊牛的话,工作效率就可以提高了。于是她尝试着改制工具,几次改制工具不成功,不看好她的想法的人开始冷言冷语了,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可她并不灰心,经过潜心研究,在同事们的帮助下,19xx 年“自动哺乳架”试制成功了,一个饲养员一次可同时喂 xx 头犊牛 ,提高工效 x 倍之多。19xx 年春季,风雪交加,队里有 37 头乳牛瘦弱不堪,频临死亡的边缘。37 头乳牛,对于建场初期的 xx 生产队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呀,xx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主动请缨,与犊牛组的

7、姐妹们一道精心饲养,又是犊牛,又是病牛,添草、饮牛、温奶、喂犊、清理圈舍、配合兽医为病牛打针治疗,本来就忙碌不堪的犊牛组的姐妹们,像上了发条的陀螺忙转个不停,可大家从不叫苦叫累,因为每天第一个上班的是 xx,最后一个下班的也是 xx,几个月的精心饲喂,眼看着 xx 头乳牛转危为安,日渐强壮, xx 舒心的笑了。聪明能干的她常常细致地观察每头牛犊的动态,很快总结了一套5先进的工作经验,犊牛饲养要做到三定即定时、定量、定温,三化即饲料多样化、精料煮沸促消化、麦芽糖化补充维生素。她还能从观察犊牛的粪便,了解每头犊牛的健康状况。19xx 年她在饲养 xx 余头牛犊和 70 口猪的任务的同时,主动承担了

8、生病犊牛的护理工作,不分昼夜地照顾病犊,患病的牛犊不能吃食了,她就想办法使用小勺一下一下地给牛犊喂奶,在她如同爱护婴儿般的精心护理下,生病的犊牛一个一个渐渐地恢复了健康,群众都由衷地竖起了拇指,称赞她是牛犊的“保姆” 。身先士卒 模范带动首创全局千天不死犊牛记录19xx 年 9 月国营 xx 乳牛场成立,畜牧业生产形势比较好,xx 所在的 xx 牧业队,担负着繁育良种 xx 牛的重任,为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在党的号召下,工作在牧业战线的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涌现出大批的劳动积极分子,xx 的表现尤为突出,xxx 年她被评选为呼盟农牧场管理局生产积极分子,同时被评为 xx自治区级

9、劳动模范,同年 x 月,作为正式代表,她参加了全国农业水利系统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见到了可亲可敬的毛泽东主席,这让她更加勤奋的工作。19xx 年,由于 xx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主人翁精神,组织上任名她担任犊牛组组长。19xx 年,因为工作出色,她被任命为 xx6生产队牧业队长兼任犊牛组组长,担任生产队的领导之后,她不居功自傲,仍勤勤恳恳地工作在生产一线上,并处处以身作则。经她手饲养的牛犊成活率高,长得又壮。她亲手饲养的 93 号犊牛 x 个月龄重达 xxx.x 公斤,平均日增重 xxxx 克。虽为领导,她仍坚持工作在生产一线,一个人完成 x 个人的工作量,饲喂犊牛 xx 多头,大、小猪

10、x 多口,还负责照料生病的犊牛。这一年她被评为额尔古纳右旗模范团员,成为全牧管局畜牧战线的标兵。建队初期,也就是 19xx 年,犊牛成活率仅为 xx.4%,之后的几年随着管理和饲养经验的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和成活率也逐年提高,1956 年犊牛成活率提高到 xx.x%,19xx 年牛犊成活率为xx.x%,19xx 年牛犊成活率提高到了 xx.x%, 19xx 年牛犊成活率为 xx.7%,到 xx 年以后牛犊成活率提高到了 xxx%。从 1960 年 2月 21 日到 xx 年 xx 月 xx 日,xx 带领生产队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牛犊组全体组员,共同创造了 1392 天不死牛犊的全局记录。这

11、一串串数字的背后,凝结着 xx 和犊牛组三姐妹及全组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千天不死犊牛的口号,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出的,起初大家只有一个心愿,就是保证犊牛每年 100%的成活率,庆祝了一周年、五百天不死犊牛后,在庆祝七百天不死犊牛的时候才明确提出了为一千天不死犊牛而奋斗的口号,口号已提出,职工群众的干劲更足了,特别是 xx 带领的犊牛组三姐妹。7为了实现这一目标,xx 生产队开展了百日大竞赛、做一件好事运动等竞赛活动,十天一记工,一月一评比。在为一千天不死犊牛而奋斗过程中,在 xx 的影响和带动下,犊牛三姐妹表现尤为突出,19x 年,她们除了担任饲养犊牛工作,还承担了牛奶加工、放犊牛和犊牛接产工作,三

12、个人完成了五个人的工作,节约 600 个工作日。为了给奶牛提供多汁饲料,1962 年她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种了八亩甘蓝,收获四万多斤。在千天记录的最后一百天里,大家遭遇了不少难关,三姐妹中盛金花饲养的二段 xx 头犊牛中 xx%患上了拉稀病,除了配合兽医治疗,还为犊牛寻找更舒适的棚舍,代用的犊牛舍找了十几处都觉得不妥,最后男职工们把自己的宿舍让给了犊牛。犊牛一个个恢复了健康,只有一号犊牛严重的不吃东西爬不起来,xx 急的到卫生院找人用抗菌素,盛金花守护了七天七夜,病犊终于死里逃生;农历腊月二十九,人们都纷纷忙着过春节,刘新芳白天喂牛拉草,晚上还坚持守护生病的犊牛;张德英为了养活早产 32 天的

13、犊牛,不分昼夜精心护理照料;xx 怀着八个月的身孕,骑马寻找丢失的犊牛到深夜;为了在大风雪来临之前,为犊牛建一幢新的牛舍,xx 带领牧业队职工利用休息时间奋战两个月.而这只是千天记录最后一百天里许多事情中的几个片段。8xxxx 天,xx 头牛犊全活全壮,这是 xx 牧场的首创记录,也开创了全局第一个千天不死一头牛犊的记录。无私奉献 真情付出赢得尊重收获赞誉工作中她巾帼不让须眉,生活中她是爱人的贤内助,丈夫刘凤亭是场里难得的高才生,专心于 xx 牛、xx 马的选育工作,常年在工作在七卡生产队,就连逢年过节都很少回家, 无暇顾及家庭, 她从不拖他的后退,就在她怀孕身体不灵便的时候,仍然照常上班和操

14、持家务。一天,因为给犊牛挑草不慎从草垛上摔倒雪地上,他们的头一个男孩不足月就降生了,爱人顾不上陪她,看到母子平安,第二天就返回了工作单位。由于长期忘我的超负荷工作,几年来积劳成疾,19xx 年 xx 患上了头痛、胃痛、肝痛、经血不调多种疾病,病情严重的时候她常常四肢麻木、呕吐、失眠、腹胀吃不下饭。为此她曾偷偷地掉泪,她不是担心自己的病情,而是怕不能继续工作了,她从心底感到痛苦不安,感觉对不起党的培养。生来倔强的她常常带病坚持工作,头痛就用毛巾扎起来;腰腿痛就用酒精擦一擦,同事们劝她休息治疗,她说:“学习焦裕禄就不能怕死!”挤奶、接产、护理病牛她为广大职工竖起了一面永不退色的红旗。9在的文化大革

15、命期间,xx 和他的爱人 xx 并也受到了批斗。白天他俩参加生产劳动,晚上挨批斗到深夜。那时,他们的大儿子只有 8 岁,下面还有 6 岁和 3 岁的两个孩子。每天临出门,听到孩子们哭喊着“妈妈我害怕” 、 “妈妈别走 ”时,她多想陪在孩子们身边,而每次和爱人总是忍着心痛呵斥甚至是揍孩子,孩子们哽咽着不敢大声哭,听着门缝间传出孩子们压抑的哭声,xx 的心都快碎了!无私的奉献, 默默地辛勤耕耘,为她赢得了鲜花和荣誉,1956 年她被评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她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农牧林水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此后,她多次被 xx 自治区、呼盟、额尔古纳旗评为先进生产者,先后四次到北京参加群英会,成为全区牧业战线的一面红旗。19xx 年,由于爱人调到 xx 局工作,xx 不得不离开她辛勤耕耘了近三的家乡。她说:“搬家的前一天,彻夜未眠,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牵挂.”如今,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 xx 老人,总喜欢跟儿女们聊一聊在 xx 生活工作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儿。现在,在 xx 提起 xx 的名字,仍是妇孺皆知,她的精神一直激励影响着 xx 人奋勇争先。10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