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针灸治疗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69266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针灸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针灸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针灸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针灸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针灸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针灸治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针灸治疗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2006 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74 例,采用推拿治疗,结果:274 例病人,治愈 174 例,好转 68 例,无效 32 例,总有效率 88%。结论:采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针灸治疗 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腰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或扭转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或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等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以往命名很多,如椎间盘滑脱、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破裂、椎间盘损伤、髓核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等,现在比较公认、统一的命名为腰椎间盘突

2、出症。 一、病因病机 1.病因 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在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伤所致。 (1)椎间盘的退变:腰椎活动多,负荷大,腰椎间盘退变发生早且机会多,在 20 岁左右就开始产生退行性变,椎间盘含水量逐渐下降。由于脱水,髓核张力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各层纤维软骨板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失去韧性,纤维环与软骨板及椎体缘附着处亦松弛,软骨板可发生囊样变。纤维环的后外侧变化最明显,出现向心性小裂隙,成为椎间盘破裂突出的基础。 2(2)损伤:积累性损伤,是促成椎间盘退变的因素,也是造成椎间盘破裂突出的诱因。如弯腰搬物时可以使椎间盘受力成倍增

3、加,容易造成椎间盘破裂。长期弯腰搬物使椎间盘损伤的机会增加。扭伤外力易使椎间盘后外侧部薄弱处损伤,也是容易造成椎间盘破裂突出的常见损伤。 二、治疗 (1)手法治疗:手法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整复腰椎畸形之功效,达到使髓核复位,松解神经根受压的目的,因而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手法复位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尚短,或病程长但症状较轻;单侧凸起型和破裂型,青壮年患者为宜。手法禁忌证为:中央型突出的患者。骨质增生明显,或突出物有钙化者。病程长,多次手法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者。 常用的治疗手法有按、揉、点、压、滚、摇、扳、抖等。目前流行的定点旋转复位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以棘突向左偏歪为例介绍如下:患

4、者端坐于方凳上,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助手面对患者,以两腿夹住患者的左大腿,双手压住右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术者正坐在患者之后,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掌压颈后,患者稍低头,同时嘱患者臀部坐正不移动,术者左手拇指顶住偏向左侧之棘突,然后右手压患者颈部使身体前屈 90,接着向右侧弯,尽量大于 45,在最大侧弯时,术者以右上肢牵引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向右推顶棘突。立即可觉察指下椎骨微微错动,3并发出“喀啪”声响。之后双手拇指从上至下理顺棘上韧带,同时松动腰肌,最后一手拇指从上至下顺次按压棘突,检查偏歪之棘突是否拨正,上下棘突间是否等宽。如果患者棘突向右侧偏歪,则手法操作相反。(2)

5、牵引治疗:牵引可以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同时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促使突出物的回纳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因此,常用的是骨盆牵引。即在腰部系上腰带,每侧牵引重量为 1020kg ,足跟一侧床架抬高 15左右,便于对抗牵引,每次牵引 3060 分钟,根据病情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3)药物治疗 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也可选用三七伤药片、红药片等中成药。 肝肾亏损型:治以滋补肝肾、舒筋通络,方用杜仲散加减,也可选用六味地黄丸、补肾强身片等中成药。 外感型:风寒湿互阻者,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亦可用大活络丹、疏风定痛丸等中成药。 (4)针灸疗法 主穴: 突痛穴:在髓核较突出部位的压痛点;突对穴:与突痛穴相对,在脊柱的另一侧;椎中穴:在突痛与突对两穴中间(亦在病变椎节棘突中间)。下痛穴:在椎中穴下寻最明显之压痛点,大约在骶椎之间隙。 配穴: L4L5 椎间盘突出取秩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穴。L5 S1 椎间盘突出取次谬、承扶、委中、承筋、4昆仑等穴。肝肾虚损:取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等穴。 灸法: 在椎中穴和下痛穴的针柄上插约 6 分厚的清艾卷,距皮肤 1 寸多,然后从艾卷下方点燃。 隔姜灸:取鲜姜两大片,每片二分厚,用竹签刺满小孔,取三分厚清艾卷放在姜片上并用细竹签固定,点燃放在主穴突痛穴、突对穴上,灸至皮肤发热微红时可上下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