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696065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体系)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培训体系)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培训体系)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培训体系)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培训体系)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体系)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体系)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 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 新的课程理念的挑战 在新世纪刚刚到来的时候,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起步。此次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革命,涉及到观念、态度、内容、形式、技术、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工具,在历次的课程改革中都是首当其冲的。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是影响教材编制的三个重要因素。而不同的时代,受不同的课程理念的影响,这三个因素的制约作用有所不同,因而教材的价值取向也有不同。 当今的世界,处在一个全球巨变的时代。人们已经感受到了知识的社会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的网络化。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

2、需要人们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新的时代,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基于此,这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理念的提出,为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得教材能够从传统的框架中解放出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相对于“以学科为本”提出来的。“以学科为本”强调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成为学科专业人员。具体表现为学生不但要获得学科知识、求知方法,也要认同学科的专业体系,课程仅仅为学科而存在。在这种课程理念下编制的教材,往往过分地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比较成人化,出现繁和难的状况。“

3、以学生发展为本”则强调课程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理念,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而是给它以新的内涵:不再把知识和技能视为仅供记忆和存储的定论,而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再认为知识只有确定的意义和客观的尺度,而认为它还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和主观的创意,其本质在于运用它进行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不再把知识的呈现视为惟一的任务,而要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观点来把握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判断、主动选择的能力和品质。由此可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指导下,

4、教材从结构设计到内容表述,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我们正是在这种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突破教材以学科体系建构的框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建构教材的宏观结构突破教材以传承知识为主的框框从方法论的角度建构教材的微观结构二、 地理教材改革的突破口近20年来,我们的地理教材(人教版)一直处在不断的改革之中。当然,每次教材改革都受当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们进行了一轮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改革。这次地理教材改革,从内容框架来看,打破了区域地理分洲

5、列国志式的传统框架;从表达方式来看,摈弃了区域地理“八股”式的写法,给当时比较死板、沉闷的初中地理教育带来很大生机。今天,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改革。这次地理教材改革,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突破口呢?这里面包含了我们对这次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现实地理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理性思考。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第一个课程改革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看,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地理教学

6、尚未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这些问题阻碍着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假若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如探究,通过问题、案例、主题、情境等方式来组织教材内容,就可能会“激活”地理教学。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习?我国有专家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材围绕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个核心,力图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编排的探究性教学内容表达的多样化教材语言的通俗化教学内容选择

7、的有用性按照上述思路,与以往的地理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以下方面应作较大调整。 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 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 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与情境无关 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中,把引发思考、鼓励动手和体验探究的设计,在课文中一并呈现。 把知识的习得和活动的展开,安排或限定在一定的课时内 把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 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 展示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讨论、阐述观点的机会。三、 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呈现方式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初

8、中地理教材是区域地理。基本框架如下。世界地 理总 论地球和地图 陆地和海洋 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分 论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东南亚 印度 俄罗斯)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 欧洲西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澳大利亚)西半球的国家(美国 巴西)极地地区中国地 理总 论从世界看中国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经济发展分 论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首都北京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宝岛台湾 西北边陲新疆 )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 西双版纳)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 长江沿岸地带)走向世界的中国 1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始终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

9、)满足基本要求。我们把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一分解,并落实到教材的每一节,以保证新教材对课标内容的验证性。(2)突出学习方法。我们寻求更多地展示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强调对地理知识“量”上的把握。地理教学的内容是被限定在一定的时空框架内价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呢?我们抓住了以下两点。 第一,强调探究探究基本的地理规律、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这些内容中贯穿着地理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第二,精选区域本着突出区域特色的原则选择区域。世界地理部分选择1个大洲、5个地区、6个国家;中国地理部分,不同尺度的区域共选择了9个。显然,地理知识在教材中只

10、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出现,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是地理思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例1 七年级上册对气候类型内容的设计(探究地理规律)目标设定: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类型的内容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学生把很多精力花费在记背复杂的气候类型上,而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些具体的、比较细碎的知识,不能形成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宏观认识,其结果可能把“活”的知识学“死”了。当然,作为基础知识,一些典型的气候类型特点也并非不涉及,而是把它们有目的地分散到相关的区域中。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析气候类型分布的方法之后,具体的气候类型的特点也就在掌握之中了。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逻

11、辑联系用下面的框图表示。从与天气的对比和人们的感受中体会什么是气候阅读气候类型图,了解世界气候是有差异的找规律,析原因:影响热带和寒带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东西向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影响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例2 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内容设计(探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目标设定:了解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任何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都有其特有的地理因素作为支撑。地理要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它们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现象的多样性和地理成因的复杂性。“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是一个主题,在分析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

12、梳理出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上,试图传达探究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思路。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用下面的框图表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从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引入例3 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关于区域内容的选择(探究区域特色)分区部分是这次地理教材改革最具创意的部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各列2节内容如下。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第一节 中东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长期的热点地区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洲五海之地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丰富的石油资源 匮乏的水资源 文化差异

13、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长江沿江地带 高山、荒漠和绿洲 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沿江地带的城市沿江地带的工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3)注重拓展空间。教材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迁移留有余地。例如,在大洲这个层面上,我们选择了亚洲,对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当然,各大洲的差异很大,不可能用一个大洲代替其他大洲。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编写亚洲时,尽可能多地利用“活动”这个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利用分析亚洲地形和气候方法,分析其他若干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这样,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图把“洲”这个层面上的“点”和“面”结合起来。 例4 “亚洲”一章中涉及到的其他大洲的内容 亚洲涉及到的其他大洲世界第一大洲七大洲的面积比较地形和河流(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北美洲的地形(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复杂的气候(使用气候类型图)非洲的气候(使用气候类型图对比)(4)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汲取人民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