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7020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州铁一中学、南宁三中高二上学期联考理科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把一小块生物组织捣碎后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其中含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由此可判断该生物是( )A. 水稻 B. 老鼠 C. 病毒 D. 细菌【答案】B【解析】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类,水稻是植物,没有糖原,A错误;老鼠属于动物,其细胞内有水、蛋白质、DNA和糖元,B正确;病毒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没有糖原,C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糖原,D错误。2. 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地鉴别出下列哪些物

2、质?( ) 葡萄糖 蔗糖 胰岛素RNAA. B. C. 只有 D. 【答案】A【解析】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是0.1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 CuSO4溶液,葡萄糖是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正确,错误;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A液是0.1g/mL的NaOH溶液,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g/mL CuSO4溶液,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稀释为0.01g/mL的CuSO4溶液后,即成为双缩脲试剂的B液,因此也可利用上述试剂鉴定蛋白质,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正确;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不能用上述试剂检测,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点睛

3、】本题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的异同,进而利用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并围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的相关知识,对各选项作出合理的判断。3. CTX是从蝎子毒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能与某些种类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M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M-CTX)进入细胞。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 CTX通过口服方式进入机体发挥作用 B. CTX在核糖体合成后直接进入高尔基体C. M-CTX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肿瘤细胞 D. CTX可用于上述种类肿瘤的特异性治疗【答案】D【解析】CTX 为多肽,口服

4、后,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无法发挥作用,A 错误;CTX 为多肽,为毒液中的蛋白质,是一种分泌蛋白,故在核糖体合成后会直接进入内质网,再进入高尔基体加工,B 错误;M-CTX 为大分子,进入细胞方式为胞吞,不是主动运输,C 错误;CTX 可与上述种类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结合,可以更好的识别肿瘤细胞,进而进行治疗,故 D 正确。4. 下列关于叶肉细胞内ATP描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分子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B.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以为Mg2+进入叶肉细胞直接提供能量C. 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逆转录的原料D. 在细胞中,能量通过ATP在吸能反应

5、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答案】D【解析】葡萄糖分子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进入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A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能为Mg2+进入叶肉细胞直接提供能量,B错误;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的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而逆转录的产物是DNA,所以不能作为逆转录的原料,C错误;在细胞中,能量通过ATP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D正确。5. 细胞外液中I-的浓度为250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I-浓度比细胞外液高2025倍。下列有关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I-的叙述,

6、错误的是( )A. 细胞吸收I-需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B. 细胞膜上I-的载体数量制约着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C. 细胞外液中O2浓度直接影响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D. I-的吸收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I-是逆浓度梯度进行,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A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细胞膜上I-的载体数量制约着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B正确;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所以细胞外液中O2浓度不能直接影响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C错误;综上分析,I-的吸收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正确。6. 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

7、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 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 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答案】B【解析】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A项错误;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B项正确;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升高温度,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不能用曲线

8、c表示,C项错误;曲线b表示在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减小p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项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出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还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或曲线中相关点的位置如何移动。7.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B.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C. 通常癌症患者也有细胞的染色体上有抑癌基因D. 细胞分化是

9、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答案】B【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再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而靶细胞表面的受体为糖蛋白,因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A正确;生物膜是对生物体细胞内的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膜结构的统称,B错误;抑癌基因存在于正常人和癌症患者细胞的染色体上,C正确;细胞分化是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8. 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

10、46对同源染色体B.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C.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消失都在ef段D.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答案】D【解析】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图中cd期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G2期以及有丝分裂的前、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没变,仍为46条,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故A项错误;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的前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但是后一阶段(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故B项错误;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图中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有

11、丝分裂末期不会出现细胞壁,故C项错误;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图中cd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坐标图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此图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又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但是图中的bc段和de段在两种分裂方式中的变化原因相同,此为解题的突破口。图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的含量变化,与细胞中DNA含量变化不同。在分析此曲线图时主要分析两个转折点:bc段和de段,bc段DNA加倍是由于间期的DNA复制,de段减半是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9.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错误的

12、是( )A. 8%的盐酸可以使DNA和蛋白质分离,15%的盐酸配制的解离液可以使组织细胞分离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不宜选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D. 蛙的红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分别是制备细胞膜和观察无丝分裂的理想材料【答案】C【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的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15%的盐酸与95%的酒精配制的解离液可以使组织细胞

13、分离,A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其实验原理之一是: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而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呈现的绿色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产生干扰,因此实验不宜选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当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时会导致细胞死亡,所以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C错误;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分别是观察无丝分裂和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若要准确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复习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实验所涉及的实验

14、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而且还要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每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做到触类旁通、能力迁移;(2)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研磨、过滤、细菌培养等);(3)多注重教材实验原理的对比和归纳:原理对比:可从纵向角度比较实验原理、材料等,如颜色反应的实验、活体染色的、本色观察的等:原理归纳:可从横向的角度拓展实验原理、材料等不同方面的应用。10.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

15、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准确切割的技术,通过设计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步切割(如图)下列相关叙述的正确是( )A. Cas9蛋白通过破坏氢键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准确切割B. 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C. 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 若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Cas9蛋白是一种核酸内切酶,通过破坏磷酸二酯键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准确切割,A错误;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B错误;向导RNA通过转录形成,逆转录酶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C错误;于目标DNA中的链可与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的互补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若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D正确。【点睛】本题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表达等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意和图示中的有效信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准确切割、链为目标DNA中的另一条链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基因的表达、核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