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17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86486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17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17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17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17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17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17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17汉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魏晋诗三首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掌握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比喻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了解汉魏晋时期诗歌的特色及其文学价值,学会借诗言志的表现形式。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人的思想、志向、追求、抱负。3、 过程与方法:诵读教学法。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 文学常识(一)、牛郎织女的故事。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关于牵牛与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中已有提及,但还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傲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迢迢牵牛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借神话故事抒写了夫妇离别相思之情。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

2、模仿民歌所作,是民歌体的文人诗,艺术造诣很高,为历代文人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

3、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二)、关于“短歌行”1、曹操的短歌行传于后世的共两首,这里介绍的是第一首。短歌行是“汉旧歌”(宋书乐志),属相和歌平调曲。古辞已经亡佚。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而言。清人朱嘉徵在乐府广序中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指出这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2、关于“歌行”乐府的别称: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

4、歌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三)、关于陶渊明与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29岁(393年)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年他41岁。从此直到他63岁时去世,再也没有出仕。我们不难发现,是出仕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次反复,而从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他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有时衣食都不能周全,一是因

5、为他小时候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不能发挥一点有益的作用。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的念头甚至也冒了出来。而一旦暂时脱离了官场,回到家里,亲身参加耕种和收获,让他感到无限欣悦。不过,陶渊明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是在辞去彭泽县令以后。如果说,此前他的诗文是动的,那么,此后则是

6、宁静的。辞赋归去来兮辞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的作品。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四、学习过程。迢迢牵牛星一、自主学习1、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的文人诗,为东汉末年的一批文人所作。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为“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 的神话传说,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2、字音、词义迢迢( ) 皎皎( ) 擢素手( ) 机杼( ) 脉脉( ) 几许: 盈盈: 素手: 间:二、合作探究1、本诗描写的重点人物是谁?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这

7、首诗用了很多叠词,请找出来感受一下魅力。 短歌行一、自主学习1、曹操:字 ,东汉末年著名 家、 家、 家,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并与其子 、 被称为“三曹”,是 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2、字音、词义譬( ) 衿( ) 呦呦( ) 笙( ) 瑟( ) 掇( ) 阡( ) 匝( ) 哺 ( ) 契( )阔谈宴

8、( )当歌: 几何: 何以: 但为:沉吟: 相存: 契阔: 不厌:二、合作探究1、通读全诗,请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眼是 字,诗人“ ”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找出诗中四个化用典故的句子,并分析讨论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结合书下注解进行讨论)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还有哪些运用同样的修辞的诗句,请找出来并分析。 归园田居一、自主学习1、陶渊明:一名 ,字 ,是 诗派的开创者。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号“ ”,谥号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2、字音、词义羁鸟( ) 守拙( ) 暧暧

9、( ) 荫后檐( )误落尘网: 守拙: 暧暧: 依依:二、合作探究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归”字是题眼,请同学们围绕“归”来解读诗歌。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用原文回答)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这些词语各比喻什么?诗人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温馨提示:抓住这些喻体的本质特点分析) 3、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来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农村生活场景?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或手法来描写的呢?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参考答案迢迢牵牛星一、1、五言之冠冕,牛郎织女,夫妻分离2、tio jio zhu zh m 多少;清澈、晶莹的样

10、子;白皙的手;相隔。二、1、织女,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2、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如“纤纤”叠词妙用,令人联想到美人纤纤玉手; “札札”为拟声词,机杼声急,更显织女千愁万绪。 短歌行一、1、孟德,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丕,曹植,“建安风骨”2、p jn yu shng s chu qin z b q yn 应当放声高歌;多少;用什么;只是因为;低声吟诵;问候我;聚散,此指久别重逢;不满足,厌通“餍”。二、1、“忧”一忧人生苦短。(

1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二忧求贤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及求贤不得的忧思。)三忧功业未就。(作者在感叹人生短暂,贤才难求之时,油然产生了功业未就的忧虑,愿意海纳百川,学“周公吐哺”,使“天下归心”,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文出诗经郑风子衿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12、,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中的话,以山高海深为喻,作者要以博大的胸怀招揽天下贤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鲁周公世家作者以周公为自己的榜样,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3、以乌鹊南飞,寻找栖枝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贤才尚在徘徊选择,犹豫不决,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以“朝露”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高空的明月比喻为贤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的山高水深比喻执政者的阔大胸怀, 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同时表明自己要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归园田居一

13、、1、潜,元亮,田园,五柳先生,靖节先生;2、j zhu i yn 文中是比喻说法,指随俗当了官。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昏暗、模糊。轻柔而缓慢地飘升。二、1、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复得返自然。2、“尘网”是尘世的罗网,比喻庸俗污浊的官场,“樊笼”原指鸟笼,这里比喻仕途。“池鱼”、“ 羁鸟”比喻诗人自己。“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它们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诗人和它们一样,失去自由。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诗人厌恶官场生活,喜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3、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全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描绘了一幅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的田园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