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节笔墨丹青(练)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86394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节笔墨丹青(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节笔墨丹青(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节笔墨丹青(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节笔墨丹青(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节笔墨丹青(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节笔墨丹青(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节笔墨丹青(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笔墨丹青一、选择题1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 天人合一 B. 诗画合一 C. 情景合一 D. 知行合一2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规范之美”与“自由之风”也适用于评价唐朝和宋朝的A. 政治制度 B. 对外关系 C. 绘画艺术 D. 儒家思想3宋人苏轼谈绘画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据此可知影响苏轼绘画主张的是A. 佛道思想的发展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市民阶层的壮大 D. 文化专制强化4下列艺术作品中,属于魏晋南北朝

2、时期的是A. B. C. D. 5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26据记载,宋代一些画家“好画尘世人物,描绘民间货物经商”。这反映了宋代A. 绘画水平日趋下降 B. 市民文化日渐兴起C. 经济题材画占主导 D. 画家多是经商的人7姚茫父评价某一画家的创作风格:“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这位

3、画家的画作A. 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 B. 注重表现个性,追求神韵C.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描写 D. 对研究风土人情有重要价值8下列绘画作品中,能体现“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是 A. 清明上河图 B. 颧鱼石斧图 C. 墨梅图 D. 步辇图9“画由心生、境由意造”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之一。南宋文人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这一特色意在A. 反映各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 B. 表达对山河破碎的沉郁和痛心C. 展示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D. 展现对山水画创新的独特结构10下图为明代画家的画作,该类画作的典型特征是A. 追求个性、

4、富有意境B. 生动表现了社会习俗C. 逼真摹写、气势雄壮D. 直接揭露了社会现实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诗经是先秦诗歌的代表。它反映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统治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七月等诗反映了初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和谐的意识。摘自梁珂论文化的时代性材料二:19021904年中国译书统计简表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材料三: 1935年徐悲鸿在与王少陵的谈话中曾这样说:“艺术家即是革命家,救国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苟能提高文化,改

5、造社会,就充实国力了。欧洲哪一个复兴的国家,不是先从文艺复兴着手呢?我们别要看我们的责任小,要刻苦地从本分上干去。”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悲鸿积极宣传抗战和以画人为主、素描作为造型艺术训练基础的写实主义主张,巨作中国画愚公移山,表达出祖国人民在民族危难中,奋勇搏斗,夺取民族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诗经的特点。(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此时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5分)并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文化观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1C【解析】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意境

6、描述,材料中的“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的,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项与题意无关;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的特点,故C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文人画点睛: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怀。文人画的作者们大都是些超脱世外的高人雅士,他们游心翰墨、寄情山水,不贪恋金钱名利,不为权术降格,在艺术上大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体现着自己的个性风格。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作画的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特

7、点,成为人们醉心于文人画的主要原因。2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说明唐朝长安布局规范严整,反映封建王朝的强盛繁荣;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说明宋代都城汴京布局具有开放性,体现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而唐朝绘画雍容华贵,体现了盛唐气象,符合“规范之美”;而宋朝绘画强调意境和境界追求,符合“自由之风”,故C项正确。宋朝政治制度相比秦朝,更加严密和体系化,无法体现题干特点,排除A。唐宋时期,对外交往密切,无法体现题干特点,排除B。宋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但是突出封闭、内敛,无法体现题干特点,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3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

8、学知识可知“忘我”属于佛教的思想,“空静”属于道教的思想,所以影响苏轼绘画主张的是佛道思想的发展,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商品经济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市民阶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文化是开放的,并不存在文化专制强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4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人物驭龙图属于战国帛画,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B项符合题意;步辇图是唐代阎立本的代表作品,C项错误;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代表作品,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分两步:一是认清每个选项作品的时间,二是紧扣“魏晋南北朝时

9、期”。5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反映了人的不同的情感,这说明中国山水画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故C选项正确;对客观自然景物的摹写,其目的是反映人的主观意识,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突出人的情感的表达,而不是以 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提取材料关键信息,例如,“春山、夏山、秋山、冬山”、“人欣欣、人坦坦、人肃肃、人寂寂”,其次结合所学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相关知识,即可正确判断。6B【解析】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文化逐渐兴起,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

10、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故宋代有的画家好画“尘世人物”,描绘“民间货物经商”,反映了宋代市民文化逐渐兴起,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宋代绘画水平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题材为主,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画家的出身,排除D。7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趣由笔生,法随意转”等字眼意在强调该画家追求一种韵味、追求一种神韵,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线条、色彩等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该画不注重逼真描写而追求神韵,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该画不涉及风土人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8C【解析】“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

11、趣”体现出文人画的特点。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反映了汴京的繁荣景象不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排除A;颧鱼石斧图属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画,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B;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作品强调个性,借物抒情,符合题意,具有文人画的特点,故C正确;步辇图是唐朝阎立本的代表作,属于人物画,注重写实,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D。9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国家是四分五裂的,所以“马一角”、“夏半边”意在表达对山河破碎的沉郁和痛心,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分裂而非民族交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特色并非创新的独特结构而是

12、表达对山河破碎的沉郁和痛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0A【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类画作属于文人画,文人画的典型特征是追求个性、富有意境,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故A选项正确;文人画一般并不表现社会习俗,故B选项错误;文人画也不追求逼真摹写,而是注重气韵,故C选项错误;文人画富有意境,有文人情趣,一般也不会直接揭露社会现实,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正确理解文人画的特点和意义,此图为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的作品,朱耷善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1(1)具有时代感和人民性(

13、具有现实主义和关注百姓生活的特点)。(4分)(2)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4分)原因: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及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清末新政文化教育改革措施的推动。(6分)(3)思想:写实主义,以改造社会、抗日救亡为己任。(5分)认识:文化因时代而生,为人民服务;(4分)要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2分)(考生结合材料,围绕文化与时代、人民、民族、社会的关系谈认识即可。)【解析】试

14、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统治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七月等诗反映了初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和谐的意识。”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首先要注意材料的时间“1902年至1904年”其次要分析表格的内容可知,当时正是甲午战败,国人惊醒,深受明治维新的启发,逐渐认识到仅仅学习西方技术不能达到救国之目的,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即学习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材料“艺术家即是革命家,救国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苟能提高文化,改造社会,就充实国力了。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悲鸿积极宣传抗战和以画人为主、素描作为造型艺术训练基础的写实主义主张,巨作中国画愚公移山,表达出祖国人民在民族危难中,奋勇搏斗,夺取民族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回答后一问学生要围绕文化与时代、人民、民族、社会的关系谈认识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化先秦文学诗经;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