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练习)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6299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练习)1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但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提出办简体字的出发点最有可能是()A落实1954年宪法的相关规定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加快普及文化教育,减少文盲D清除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束缚2下图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教育状况的宣传画。图中文字显示两位同学的成绩单中都是政治、劳动、技术三科,成绩均为满分5分。对宣传画信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状况的反映B突出“政治”和“劳技”打乱了教学秩序C是当时“教育大革命”的产物和体现D其教育模式对当今的职

2、业教育有启迪意义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4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因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家。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5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科学受到了抑制,许多理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进而综合

3、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A我国调整大专院校在五六十年代走过曲折道路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6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C“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D

4、“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7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发展才是硬道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 C D8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文中的“转变了方针”在当时具体是指()A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B重新确定把扫盲工作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C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9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

5、,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10以下表格反映的是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国际比较,这个表中的数据体现了( )国家195019731992中国1.604.098.50印度1.352.605.55日本9.1112.0914.86英国10.8411.6614.09美国11.2714.5818.04A.教育发展是经济发达的基础B.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C.大学教育普及率的提升是20世纪国际教育共同成就D.中国教育总体提升速度较快,但大学教育尚未普及111977年5月24

6、日,邓小平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在此讲话的影响下A.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B.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C.我国文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D.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12据统计,197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仅有860人,1980年达到2124人,1985年达到4888人。下列事件中对这一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是A“三个面向”成为教育指导方针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C社会主义

7、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13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14“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关于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恢复高考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 C. D. 15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天津大学下设土木

8、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

9、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材料四: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材料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请回答:(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10、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套怎样的治国方案?(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491966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参考答案】1-5CADAA 6-10CAACD 11-15AADBB16.(1)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以德治国。(2)创建太学;汉武帝。(3)重视教育;维新变法运动。(4)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5)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