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pp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65120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5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飞向太空港 读书笔记 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 西昌 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 地处成昆铁路中段 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 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 享有 小春城 之美称 又被称为 月亮城 重大节日是火把节 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 是因为这里纬度低 离赤道近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 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 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 还可以避开大中城市 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温度 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自1984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到1990年3月 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1986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 承揽外星发射业务 1986

2、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 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二 发射场 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原始与现代同在 先进与落后并存 这里的路上能同时走着汽车与老水牛 有洋人也有山里人 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 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 一是要抢建一座新的发射场 二是要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 三是要准备 亚洲一号 卫星的发射 可是就在1989年9月3日凌晨 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 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 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

3、开了人世 一位余福良的火箭专家 既要照顾得了怪病的女儿 还要攻关火箭问题 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 发现时已经是直肠癌晚期 三 酒吧 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 我采访了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 分别是维克特 马克 弗罗里克 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 不要丢掉了彝族文化 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印第安人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 第二章历史 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四 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 在相隔年22年后 1972年2月21日 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 1979年 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邓小平作为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

4、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五 举起火箭的大旗1984年初 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发射 但也就在这一年 中国的 长征三号 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官世盘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 他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 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 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两位副总经理 乌可力和陈寿椿联名给航天部副部长宋健写了一封建议信 得到了航天部领导的大力支持 六 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1985年6月 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巴黎举行 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乌可力 在法国 一天傍晚 乌可力和王兴走进一家法籍华人的饭馆 得到了盛情款待 许多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的火箭走向了世界 都非常

5、自豪 这次展览还得到李鹏总理的支持 中国向世界宣布 中国的 长征二号 和 长征三号 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七 天时地利人和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 大灾年 美国连续三次大失败 美国的 挑战者号 航天飞机和 大力神 火箭先后爆炸 法国的 阿里亚娜 火箭也发生爆炸 对中国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十分有利 八 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1986的年4月 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前往美国 他们的报告获得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以及海外华侨的支持 但是由于中国火箭专家首次涉足世界商业发射市场 没有经验 屡屡受挫 美国特雷卫星公司总经理舒尔兹给了乌可力一幅漫画 啤酒瓶的组成的发射架上挂着鞭炮 上面写着中国 长征

6、三号 九 轨道大转移1986年7月 国务院 中央军委下达了正式文件 将发射外国卫星列入国家的重点工程 十 面对世界的挑战1986年 中国与美国西联卫星公司终于签订了由 长征三号 火箭发射 西联六号 卫星的发射订座协议 但是突然所有绿灯对西联公司关闭 公司破产 美国特雷卫星公司总裁施瓦兹 美籍华人 大胆地接了过来 但是这家公司也没能逃脱破产命运 外商纷纷离去 中国航天人认真反省 吸取教训 不断改进 终于在1988年 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的 亚洲一号 卫星 决定由中国发射 美国国务院正式宣布批准一项由中国火箭发射三颗美国通信卫星的计划 十一 外交场上的风云1988年11月24日 中国谈判

7、代表团前往美国谈判 团长孙家栋 谈判成功 亚星 就能够出境 美国代表团团长是尤金 麦卡里斯特 首席谈判代表是威克逊先生 谈判从第一稿谈到第十稿 12月17日 终于草签了中美两国政府间的最后一个协议文件 十二 布什 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从提议发射外国卫星到今天正式签订合同 整整五年 1989年1月23日 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乌可力代表中方 亚洲卫星公司执行总裁薛栋代表用户 签署了关于用中国 长征三号 运载火箭发射 亚洲一号 卫星的正式合同 经过多方努力 1989年12月 美国白宫发言人正式宣布批准 亚星 及其他两颗卫星 许可证 第三章卫星 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 十三 起飞 波音747 亚洲一号

8、卫星是原名是 西联星六号 它是因为发送失败 没有进入预定轨道 由美国航天员加德纳和艾伦从天上抱回人间的 为保证 亚星 安全抵达西昌 美国休斯公司运用巨款包租了这架波音747飞机 这家快运公司的雏形是美国空军飞虎队 十四 护送升降平台升降平台是美方评审西昌机场一个首要而又必须具备的条件 它用于把卫星和设备集装箱从飞机上卸放到地面 这个升降平台全国少有 是从北京用火车专列运到成都的 但是运到西昌 却是一个叫许土龙的司机用大拖车在众多人的护送下 艰难运到西昌的 十五 健力宝与 卫星及设备的装卸工作整整持续了五个小时 那一天机场风特别大 每个人都口干舌燥 黑脸翻译许建国的将一瓶健力宝递给了休斯公司首席

9、科学家斯坦豪尔 他只喝了一小口就传给了马克 就这样传了一圈 十六 美国 新娘 入了中国 洞房 卫星测试厂房是由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 总负责人安毅民先生 美方专家经过反复测试后 非常满意 亚洲一号 卫星送到后 美国人管控了厂房的钥匙 第三章火箭 另一个伟大的文明中国的火箭已经构成了一个长征号家族 它从古至今同样走过了比二万五千里长征更长的艰难历程 十七 欧亚大陆怪圈唐朝时 中国便发明了火药喷射火箭 明朝时研制成功了多级火箭 但从15世纪起 中国的大门关闭了 直到鸦片战争后 中国一批优秀的火箭专家又开始了对火箭的研制 比如 科学家丁拱辰和丁守存 根据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 康格里夫 火箭 研制

10、了近代大火箭 十八 起飞 在新的地平线上德国的佩内明德 是世界现代火箭的摇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苏军攻占了这一地方 将留下来的德国技术人员和图纸资料以及机器设备 全部运回了莫斯科 美军占领了德国的诺德豪森地下工厂 将布劳恩等一大批专家和技术员以及三百节车皮的资料设备 全部带回了美国 钱学森1935年赴美求学 投师当代力学大师卡门的门下 是美国学术界公认的力学界 应用数学界和火箭技术的权威学者之一 1955年他回国后 便向周恩来呈上一份报告 建立国防工业意见书 1956年 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 1964年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 终于发射成功 从此开始了独立研制火箭

11、的历史 但是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冲击了这些冒着生命危险研究火箭的专家们 即使如此 火箭还是要逆风发射 1966年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成功 十九 长征三号 和它的伙伴地球静止轨道 是指距地面约三万六千公里高 与地球同心 与赤道同面的轨道 1984年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被送入三万六千公里地球静止轨道 长征三号 的第三级火箭 采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低温燃料发动机 氢氧发动机 总总师任新民1978年 氢氧发动机首次试验失败 造成多人受伤 主管领导差点让它下马 任总以他的远见和胆略 无私无畏 敢于进谏的精神 让这种发动机再次成为研究的第一方案 国防部五院成立后 钱学森点将 他

12、到五院担任了第六研究室主任 从此踏上中国航天之路 他是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 所以被同事亲切称为 总总师 他平时很低调 但是遇到关键问题却敢于 大出风头 他喜欢散步 热爱自然 还喜欢读史书 带头羊 谢光选他是长征三号火箭总设计师 他说这枚火箭是全国能力协作的结果 是按勤俭节约的原则搞的 土八路 王之任她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的副总设计师 是一位女性 二十 苦恋 中国箭与美国星我们的火箭与美国火箭的接口不一致 刘素云和曹丽君 两位女专家 仅用半个月时间 便设计出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星箭过渡锥 1989年12月 中美双方在洛杉矶举行了第三次技术协调 中国的火箭与美国的卫星对接与分离试验完全成功

13、 但美方又提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关于卫星的起旋问题 中国过去都是火箭与卫星分离后 卫星自动起旋的 美方提出卫星必须在与火箭分离之前一秒钟先起旋 中国专家研究决定采用第三级火箭和卫星同时旋转后 再让卫星与火箭分离的方案 当然 美国在技术协调方面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 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东方与西方在空间技术上携手合作 在世界航天史上 还是第一次 中西方存在诸多不同 二十一 同一世界 两种活法美国工作队队员来的时候带来了许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甚至还有烤箱等 虽然中国还给给了他们每天四百美元的补助 相比中方工作人员每天五元的伙食补助高很多 但是他们依然觉得不满意 觉得不能点菜 这种集体伙食不习惯 没

14、有自由 洗澡水时冷时热 气得跳脚 服务员不帮忙洗内裤 弄不明白为什么等等 但是中方最终以热情而诚恳的服务 让美国朋友感动了 二十二 伦巴 探戈与辣椒 蒜苗枯燥文化生活对美国人来说完全受不了 一开始便提出要求要每周到香港去度一次周末 希望开设一班专机 他们的外出活动也受到了中方的限制 宾馆很快开展了一些健身活动 还邀请了一些姑娘陪同美国朋友跳舞 绝大多数美国人还是懂得入乡随俗 遵纪守法的 二十三 有车不坐要骑车热爱自行车运动的美国人 好不容易来到西昌发射卫星 骑车旅游又受到了限制 得到军委 国务院批准后 才同意美国朋友骑车旅游 但必须办理中国旅游证书 得到许可后 休斯公司队长鲁 马克带着车队出发

15、了 沿途山民瞪大了眼睛看着这群 怪物 二十四 回归自然对常年生活在这儿的官兵来说 连孩子都希望离开这儿 希望父母转业 但是美国却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公园 美国高级工程师斯赖尔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这些奇迹 许建国告诉他一个故事 几千名火箭战士在60年代初差点被饿死 吃了整整一个星期沙枣叶 二十五 既是朋友 又是对手美国卫星自从进了中国的卫星测试厂房 中国人就不能再进去了 但同样 中方也不让他们进火箭测试大厅 双方都要相互防范 但又必须在一起 这就使得中国箭与美国星的联试工作相当有难度 二十六 国际标准 与 家传秘方 美国人来了 一切都得按国际标准 他们不仅对温度 湿度

16、等要求极高 对电的要求也相当严格 必须保证二十四小时有电 但人走电断 是中国的老传统 中国的发射场 在美国人没来之前 都没有逃逸设备 直到中方增设了这一设备 美国人才上了发射架 二十七 英语 沟通世界的桥梁 亚星 发射过程中 遇到的一个大障碍 就是语言问题 在西昌发射场 你能看到一支庞大的翻译队伍 一旦离开了翻译 将是寸步难行 加之双方翻译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 或者表达方式不一样时 也容易引起误会 甚至导致某项工作的失误 通过与美国人在工作中的直接接触与交往 他们第一次深切地感到了外语是那么重要 二十八 从要走 到要来承认落后本身也是一种进步 中国的通信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 是相当落后的 通信问题 几乎成了中美之间的矛盾焦点 美国专家佩尔捷和政府官员艾林 考梯斯少校都找到中国长城公司的高先生 表示要离开西昌 事实上 为保证此次发射顺利进行 中方在通信问题上此前做了很大程度的努力 但尽管如此 依然无法满足美国人的通信要求 中文一方面立即着手解决问题 一方面请求邮电部速派人来协助解决问题 后来我采访佩尔捷的时候 他说还会再来 因为发射亚星非常重要 有各种全球性的数据传输 加上语言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