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湄手艺传承历史.doc

上传人:le****02 文档编号:12661005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洋湄手艺传承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陈洋湄手艺传承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陈洋湄手艺传承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陈洋湄手艺传承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陈洋湄手艺传承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洋湄手艺传承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洋湄手艺传承历史.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手艺 传承 历史 浅议惠安女服饰 班级:政史系0904班 姓名:陈洋湄 学号:200903510121 指导老师:赵新平前言:一 本次调查的目的:1.了解惠安女服饰的特点,形成原因,衍化过程,发展现状。2.观察惠女服饰的发展变化与乡民社会生产生活的变化,来探寻惠安地区史和服饰史。了解该地域服饰在惠安史上充当了怎样的社会意义?对于这个服饰,乡民又寄予怎样的情感?乡民的生产生活的变化又是怎样影响服饰的衍化的?3. 探寻惠女服饰的发展现状,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找新的出路,为惠女服饰的保护之路找新的出口。 通过对惠安女服饰的调查,来探寻历史,生产生活是怎么对服饰产生作用的?来以小看大,来试述手艺。传承

2、。历史,这个大课题。二调查方式: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电话访问 , 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文史馆查阅史料, 个别访谈三 背景介绍:服饰的定义: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饰等。惠安女服饰生长在海边的惠安人大多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惠安女成了勤劳的代名词。在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惠安女挑着鱼虾、贝壳等海货到村里来卖,那时的我,就是觉得她们穿的衣服很特别。有淘气点的小伙伴,则会边跑边念那首

3、关于惠安女的民谚:“裤头脱脱,头顶插牛骨,肚脐亲(真)象土豆(花生)窟”。这句民谚用闽南语念出来,真的是朗朗上口而又充满童趣,也鲜明地勾画出惠安女服饰的特点。惠安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南中国的亚热带地区。这里气候温湿,草木繁盛,海天一色。惠安女是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闻名海内外,成了福建闽南地区一道独特的民俗景观。惠安女实际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是地地道道的汉族。正文:一惠女服饰简述惠安女服饰是流传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惠安县的一种独特的妇女服饰。它源于百越文化,又融会了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经过一千多年

4、的演变和传承而顽强地保留下来。惠安女服饰的整体样式定型于唐代,至宋代渐趋成熟。清初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形成了款式奇异、装饰独特、色彩协调、纹饰艳丽的基本特征。现在惠安县东沿海的崇武、小和净峰三个乡镇的渔家女及东岭、山霞等部分“内地”妇女还保留着这种服饰习俗,其中以崇武和小的服饰最具特色。惠安当地以“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歌谣概述了惠安女服饰各个部分的特征。斗笠是惠安女现代服饰最显现的部分,主体色彩是纯黄色的,非常鲜艳。头巾是惠安女服饰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每条头巾都是正方形的(约66公分),色彩和花纹基本上是蓝底白花、绿底白花、白底绿花等,虽然每条头巾的花纹均不相同,但都比较清晰、淡

5、雅、悦目。惠安女的发饰装扮,继承了中国古代妇女重视首饰的传统。衣服最大的特点是“衣短露脐”。惠安女的腰饰,一种是用各种色彩的塑料带编织而成的,总宽约7至9公分,色彩非常醒目;另一种是用银打制成的。惠安女所穿的裤子主色调为黑色,显得稳重、大方,又容易搭配其他颜色的衣料及饰物。惠安女服饰各部分之间在色彩、款式、线条、图案等方面的配合是相当协调且恰如其分的,它既带有传统风味,又有一定的现代气息。惠安女服饰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它以适应生活和劳动为前提,并严格遵循自身的审美观念,以“称体、入时、从俗”为追求目标。如今,受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穿着传统惠安女服饰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对这一富于地方特

6、色的服饰风格尚需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网对其的评价二详细剖析头饰头饰则花样繁多,不同场合、不同年龄的头饰有明显区别。头上的装饰主要是头巾和斗笠。花头巾为四方形(约66厘米),头巾上有不同的颜色和小朵花纹图案,白底上缀绿或蓝色小花,或蓝底、绿底上缀小白花,或红底上缀白绿花,戴上头巾时多缀上大小不同、式样各异的塑料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的作用,更能美化脸部,与黄斗笠搭配,十分和谐。 每条头巾的花纹均不相同,但都比较清晰、淡雅、悦目。中青年妇女的发型相对简单,在头上留一束头髻,俗称“中扑”,“中扑”前部横二三把弯型塑料梳子,“中扑”分两股合“边髻仔”编两条辫子,在头顶横

7、置一条,用别针固定,戴上花头巾;而夏天则梳“剪头髻”,或把辫子分散在脑后,或用假发散于脑后两侧,不戴花头巾,整个头饰简单易梳,朴素大方,颇符合其家庭主妇因劳作力求简便的需求。未婚青年妇女头发则还留有刘海,头巾与两髻秀发、额前刘海配搭既和谐又自然。圆形尖顶的斗笠则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的作用。斗笠是竹子编的,斗笠上装饰四个绿色塑料扣子,笠里同样装有四个扣子用以固定两条带子,带子很长,沿脸上花头巾边缘扎于颚尖上,余下的部分则挂于笠下特备的红绒丝环中,带子多为白色,并以红、白、绿等色绒线绣有各种图案。斗笠两侧的边缘缀有几朵绢花、塑料花、绒花等,有的还在斗笠里面夹上香纸、画片、卡片等等。年轻姑娘一般

8、每人都有几顶黄斗笠,中年妇女的斗笠则基本类似,饰物较少。由于头巾捂住双颊下颔,把脸包得只露出眼、鼻、口狭小的一部分,斗笠又戴得很低,熟人也很难一下子认出斗笠下的人是谁。 早年有些妇女头戴前伸黑头罩,上作双角兽状,鬓插三支剑形银簪。年老的妇女一般在脑后梳一发髻,近似长方形,然后套上发网,压平,左右各插一个别子,上方和中部各插一支梅花,再围上一条五尺长的黑巾,在发髻边缠绕两圈,留着绣有绿色花纹的两端于身后,用饰着五朵花的别针固定,并插上大塑料花,使整个发型既庄重大方,又不失秀丽纤巧。惠安女蓄发为髻的花样很多,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簸箕髻”和“短棍髻”。“簸箕髻”以竹片范圆框,鱼骨为架,直径约2尺许,

9、高戴头上,将头发摊开,团团敷满,分绺扎牢,然后再插些银指钗为点缀,形如簸箕,又似佛菩萨的毫光。由于“簸箕髻”的梳洗,起码需三四个帮手,耗费半日,所以要两三个月才能梳洗一次,美则美矣,却太繁复费时,故今已不多见。 崇武/山霞一带老年妇女的打扮上衣惠安女现今流行的超短上衣-节约衫.它是1951年土改后,在缀接衫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缀接衫又是在清末民国初由清代中后期的接袖衫演化而就的.它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可见她们在适应时尚的同时,审美观念也在不断跟着发展,更新.惠安女的节约衫.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衣短露脐极易引人注目.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它在传说中有很多种意思:最早传说露肚脐是日日见财的意思.(因为

10、肚脐和见财是谐音)我们发现,衣服越短,惠安女腰间的彩带和银腰带会越明显地显露出来.据说银腰带是夫家给女方的结婚聘礼,它能展示家庭财富的多少.也许这就是短衣衫越做越短的另一个原因吧.也有人说:是惠安女勤劳的体现,衣服越短,在劳作的时候便于作业,多种原因才有了节约衣的美.新娘装 大祚区域的家常装扮小祚区域的对襟,貼背衫腰饰腰饰是突出惠安女服饰精华的最重要的一部份.也是最能显示美丽身材和惠安女服饰特色.系于肚脐下的银裤链.它是用银子请首饰工匠打成一条条索状银链组合而成的,过去清末到旧社会一般二至三条,尔后条数不断上升,现为七至九条,通常为七条.重一斤半甚于几斤不等.银裢链在惠安女心目中,远远超过金项

11、链对于城市摩登女的吸引力.难怪散文诗人陈志泽这样写道:肚腰上缠挂的细细的很多条银链子,我知道这是惠安女长年的习惯了,也许银链子是缆绳的象征-她们的男人大都是渔民,长年在 海上捕鱼,腰肚上缠挂着这种像是缆绳的银链子,寄托着对她们的男人的思念和祝福.银腰链是婚前,夫家选黄道吉日送聘金时一起送去的聘礼之一.也象征男人用银链缠住他的女人一生一世的意思吧!它除了在婚礼,葬礼,回夫家,外出做客等重要场合,在穿传统式黑色大折绸裤时系用外,平时精心收藏,不轻易动用.而平日系用的是绿,红,黄等彩色塑料丝编织的腰带,因做工精细,五彩缤纷,倍增了腰部的魅力,有的腰带是用五彩线编织而成的腰带.搭配银腰链一起,成为美丽

12、的绝配腰巾,现在一般人不用.那是老人过去在清末和民国时代用的饰物.为长方形黑布,一尺来宽,三尺来长,下沿弧形,上边接一条一尺八宽的色布,有的是黑色的,两头缀饰一组梯形,四组三解形色布,腰带的带头有红或黑色束穗.带子在身后交叉绕回腰前打结,围在外衣上既保暖,又可防止脏物玷污衣服.此物因节约衫的出现而失去存在的条件.现今只有老年妇女或家庭主妇操持家务时偶尔系用. 下装大折裤,又名大筒裤,俗称汉装裤.裤脚宽约一尺两寸,裤头约两尺,缝一道五寸宽的蓝色布边;一般为布质,黑色,而小岞,峥峰一带喜用蓝色大折裤.没有褶迹.小岞女青年的裤头常用红,蓝,黄等色组合而成.在过去惠东女时行黑绸大折裤,结婚妇女人人有之

13、,视为礼仪服装,平时不穿的时候保存于柜中箱底,只在婚礼,葬礼,回夫家,外出做客时才拿出来风光风光,所以穿用时压迹褶痕清晰,经纬分明. 大折裤的样式,从清代中后期至今没有改变.现在年轻人一般改穿西裤,俗称洋装裤 .过去,这一带妇女还流行穿黑色布质百褶裙.它是由前后两片硬片构成,犹如现在的百褶裙,其上有许多细褶,两片细褶间距约三寸,上面缝一条一尺八寸宽的色布,系在腰处,遮住臀部.据说它原是惠安女在劳动时用以遮掩偶尔露出的臀部,特别是青年妇女.百褶裙到民国时已少见,现在更加稀罕,有的老年妇女往往用它去医院接抱新生儿孙.黑色大折裤,它与黄斗笠,花头巾,蓝衣衫,银裤链配搭起来,惠安女穿着它走在乡村大道上

14、,和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雪白色的浪花相映成趣,分外迷人,同时十分生动地体现着美的生命在于显现这一生态规律.牙饰在女孩子长到一定阶段,一般在十四五岁或临出嫁之前,就会请牙医在她唇边两个旁牙上面分别镶入金属牙套.过去牙套一般以黄铜做成,现在已进入黄金时代-镶金牙.由于镶金牙习俗极少见,令人生奇,所以史学家,民俗学家工作者在探讨惠安女族属问题时,往往自然而然地将其与少数民族的类似习俗联系起来考证,以期得出惠安女也是某个少数民族的结论.惠安女祖先有着凿齿的风俗,演化到近现代,为了减少拔牙痛苦和追求美观而又不违背先民习俗,故改拔牙为镶上两个铜或金的牙套,金与铜色彩相仿,为了好听,皆以金名为之,以

15、追求金口玉言这一佳景美意.手饰(一) 手腕上配上袖套.袖套一般用黑,黄,蓝三色配搭,以便与黑裤蓝衣相般配,袖套除了干活时可以保持衣袖干净,夏天还有防晒,冬天又可御寒,有的妇女衣服上没有口袋,戴上袖套,把钱放在袖套内,万无一失.此外,戴袖套还可免去衣服袖口上的两道滚边,真是美观,经济,实用,妙不可言.当今,袖套做工越来越精细,已从偏于防护转化成货真价实的装饰.许多姑娘施展其聪明才智,有的在袖套上绣上花卉,装上拉链,而中年妇女由于年龄关系,不喜欢花哨,讲究朴素实用,于是多选蓝底白花布.(二)是点缀金银手饰.点缀时不轻易随应城市妇女的时髦,仍沿用金戒指,银手镯.据当地一位年长妇女回忆说,她年轻时,这里的妇女的双臂常佩戴三付各半斤左右的银手镯.这些饰物的重量越来越重,现在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