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6403137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项目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项目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项目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项目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三-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ppt(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三 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一 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形式 一 个别牙错位 二 牙弓形态及牙齿排列异常 三 牙合 颌 面关系异常 个别牙错位 个别牙错位是指个别牙偏离正常位置 出现唇向或颊向错位 腭向或舌向 错位 近中错位 远中错位 高位 低位 旋转 斜轴 易位等 个别牙错位 唇向 舌向 低位 唇向 腭向 牙弓形态及牙齿排列异常 1 牙弓狭窄 常合并牙齿拥挤 如上牙 弓可见腭盖高拱 V形牙弓 2 牙弓宽大 可合并牙齿散在间隙 牙间隙 3 牙弓不对称 可造成上下牙弓关系异常 牙合 颌 面关系异常 1 前牙反牙合 2 前牙反牙合 近中错牙合 下颌前突 3 前牙深覆盖 远中错牙合 上颌前突 4

2、 上下牙弓前突 双颌前突 5 一侧后牙反牙合 颜面不对称 6 前牙深覆牙合 面下1 3高度不足 7 前牙开牙合 面下1 3高度增大 骨性开合 二 错牙合畸形的分类 一 Angle错牙合分类法 二 Simon错牙合分类法 三 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 1899年由正畸学的创始人Angle提出 至今 广泛应用 一 分类的依据 Angle认为上颌骨固定于头颅上 位置 恒定 上颌第一磨牙生长在上颌骨上 稳定 而不易错位 牙合的关键 一切畸形均由 下颌及下牙弓近远中向错位引起 遂以上 第一磨牙为基准 将错牙合畸形分为三类 一 Angle错牙合分类法 二 分类 第一类错牙合 中性错牙合 第二类错牙合 远中错牙合

3、 第三类错牙合 近中错牙合 一 Angle第一类错牙合 中性错牙合 Class neutroclusion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 即当正中牙合位时 上第一恒磨牙 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的 近中颊沟内 若全口牙齿无一错位 者 称为正常牙合 若有错位者 则 称为第一类错牙合 表现形式 前牙拥挤 上牙弓前突 双牙弓前突 前牙反 牙合 及后牙颊 舌向错位 1 Angle第一类错牙合 中性错牙合 前牙拥挤 个别前牙反合 后牙中性合 上牙弓前突 双牙弓前突 前牙反合 后牙颊 舌向错位 二 Angle第二类错牙合 远中错牙合 Class distoclusion 下牙弓及下颌处于远中位置 若

4、下颌后退1 4个磨 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 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 中颊尖相对时 称为轻度远中错牙合 开始远中错 牙合 若下颌再后退 以至于上第一恒磨牙的 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 则 是完全的远中错牙合关系 第一分类 class division1 第二分类 class division2 第二类 第一分类 磨牙是远中错牙合关系 上 颌切牙唇向倾斜 第二分类 第一分类 亚类 磨牙一侧为远中错 牙合关系 另一侧为中性错牙合关系 伴随第二类第一分类的症状可能有深 覆盖 深覆牙合 上唇发育不足和开唇 露齿等 第二类 第二分类 磨牙是远中错牙合关系 上颌切 牙舌向倾斜 第二类 第二分类 亚

5、类 磨牙一侧为远中牙合关系 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 伴随第二类第二分类的症 状可能有内倾型深覆牙合 三 Angle第三类错牙合 近中错牙合 Class mesioclusion 下牙弓及下颌处于近中位置 若下颌前移 1 4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 即上第一恒 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 相对 称为轻度的近中错牙合关系 若下颌 向近中移位1 2个磨牙或1个前磨牙的距离 以至于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 下第一 第二磨牙之间 则是完全的近中 错牙合关系 第三类亚类 磨牙一侧为近中错牙合 另一侧为中性 错牙合 伴随第三类错牙合的症状 可 能有前牙的对牙合或反牙合 对Angle错牙合分类法的评

6、价 由于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简明 易懂 便于临床应用 故至今仍为世界广泛应用 但此 分类法有以下不足 1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绝对恒定 若干研究 已经证明 远中或近中错牙合 其错位者也可能是上颌或 上牙弓 而不是下颌及下牙弓 2 此分类法包括错牙合畸形机制不全 错牙合畸形表现 是三维的 因此错合分类应从长 宽 高三方面来考虑 但本分类法只阐述牙牙合近远中关系的情况 未涉及到 上下牙牙合的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 3 现代人类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机制之一 是牙量 骨 量不调 例如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在北京市的调查 统计表明 由牙量 骨量不调而产生的牙拥挤者 约占错 牙合的

7、76 Angle错牙合分类法却将此重要机制忽略了 三 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 1959年 毛燮均教授以错合畸形的机制 症 状 矫治三者结合为基础 提出了一个分类法 1978年又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 第一类 牙量骨量不调 第1分类 1 主要机制 牙量相对大于骨量 主要症状 牙齿拥挤错位 矫治原则 扩大牙弓 推磨牙向后 减径或减 数 第2分类 2 主要机制 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主要症状 有牙间隙 矫治原则 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二 第二类 长度不调 第1分类 1 近中错牙合 主要机制 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 或下颌 或下牙弓长度较大 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 后牙为近中错牙合 前牙为对牙合 或反牙合 颏部可前

8、突 矫治原则 矫正颌间关系 推下牙弓向后 或牵上牙弓向前 或两者并用 第2分类 2 远中错牙合 主要机制 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 或下颌 或下牙弓长度较小 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 后牙为远中错牙合 前牙深覆盖 颏部可后缩 矫治原则 矫正颌间关系 推上牙弓向后 或牵下牙弓向前 或两者并用 第3分类 3 主要机制 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小 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 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 后牙中性牙合 前牙反牙合 矫治原则 矫正前牙反牙合 第4分类 4 主要机制 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 大 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 或二 者兼之 主要症状 后牙中性牙合 前牙深覆盖 矫治原则 矫正前牙深覆盖 第5分类

9、 5 主要机制 上下颌或上下牙弓过大 主要症状 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矫治原则 减径或减数 以减少上下牙弓 突度 或推上下牙弓向后 第 类 宽度不调 第1分类 1 主要机制 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 或下 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小 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 上牙弓宽于下牙弓 后牙深覆 盖或正锁牙合 矫治原则 缩小上牙弓宽度 或扩大下牙 弓宽度 或两者并用 第2分类 2 主要机制 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 或 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大 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 上牙弓窄于下牙弓 后牙对牙 合 反牙合或反锁牙合 矫治原则 扩大上牙弓宽度 或缩小下 牙弓宽度 或两者并用 第3分类 3 主要机制 上下颌或上下牙弓宽度较小 主要症状

10、 上下牙弓狭窄 矫治原则 扩大上下牙弓宽度 或用肌 能训练矫治法 并加强营养及咀嚼功能 以 促进颌骨及牙弓的发育 第 类 高度不调 第1分类 1 主要机制 前部牙槽过高或后部牙槽过 低 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 前牙深覆牙合 可能表现面 下1 3过低 矫治原则 压低前牙 或升高后牙 或 两者并用 第2分类 2 主要机制 前部牙槽过低或后部牙槽过高 或复合机制 主要症状 前牙开牙合 可能表现面下1 3 过高 矫治原则 升高前牙 或压低后牙 或两 者并用 或需矫正颌骨畸形 第 类 个别牙齿错位 主要机制 由局部变化所造成的个别牙齿 错位 不代表牙合 颌 面的发育情况 也没 有牙量 骨量的不调 主要症状

11、 一般错位表现有舌向 唇 颊 向 近中 远中 高位 低位 转位 易 位 斜轴等情况 有时几种情况同时出现 矫治原则 按具体情况矫治处理 第 类 特殊类型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牙合畸形统属此类 其矫治可按情况处理 如后牙开牙合 二 说明 1 临床记录时 畸形类别可用符号书写 如 1 2 2 复合类型可用加号表示 如 1 1 3 复合类型中 按畸形类型的轻重缓急而依次罗 列 4 1个牙错位间隙不够的 应算为 1类 而不算 为 类 5 单侧错牙合 符号表示右侧 表示左 侧 6 将一个牙弓分为3段 前牙段及两侧后牙段 若一段内只有1 2个牙齿错位 则算个别的 3个以上的牙齿错位则代表牙弓的异常 三 评价 优点 1 毛氏分类法反映了两个科学依据 即咀嚼器 官的立体结构和咀嚼器官的形态变化 2 将机制 症状 矫治三方面结合 在分类的 同时 可以提示出大致的矫治方法或原则 3 突出阐述了现代人错牙合畸形的基本机制 即牙骨量不调的原则 并考虑到牙合 颌 面 在长 宽 高三方面的协调关系 不足 较繁琐 不易记忆 有其片面性 不能 解释所有的错牙合畸形 本章小结 1 错牙合畸形都的临床表现形式 2 错牙合畸形的各种分类 课后思考 1 2 Angle错合分类的具体内容 个别牙错位的表现 形式有哪些 8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 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