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2渔父 教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371189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2渔父 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2渔父 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2渔父 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2渔父 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2渔父 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2渔父 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2渔父 教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台创新学校高中导学案(教师版) 2016年月日学科:语文年级:高二课题:渔父第 1课时主备人:施雪宏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学习重难点:(1)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2)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名平,战国时楚人。作品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先被楚怀王重用,后因小人谗言被

2、放逐。楚国被秦灭亡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关于本文作者,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但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前后矛盾。自此,或论为屈原之作,或论为楚人悼念屈原之作,聚讼纷云。今人持后说者居多。然无论作者为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 关于渔父其人,自庄子盗跖篇

3、中提到孔子见渔父一事后,即成为后世诗文稗说中的隐逸高士。然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却查无实据。故而屈原江畔遇渔父之事,亦当为民间传说、楚人口碑,本文则应当作为一篇虚拟的寓言来读。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将此文全部照抄,用以赞扬屈原人格则可,用为史实则不可征信。 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后,长期流浪,最后由沅之湘,自沉汨罗。本文以屈原被放逐江南为背景,从篇中“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一句看,文中事件所设置的具体时间地点,是在进入沅江之后,怀石沉湘之前。此时屈原已有以身殉国之志,故而文中屈原的话可当作他的临终遗言来读。 (2)楚辞楚辞是指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具有楚国鲜明的地方色彩,它渊源于

4、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起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辞”即文辞之意,故也写作“楚词”。从此,“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也是一种文学体制的名称。“楚辞”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将“骚体”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

5、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特别是楚辞中的屈原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而它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3)名句分享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余光中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红山吟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 汨罗

6、屈子祠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渔父 枯槁 三闾大夫 浑浊凝滞淈其泥 餔其糟 歠其醨 新沐者必弹冠汶汶/汶川 莞尔而笑 鼓枻沧浪 濯吾缨4 整理文中的文言现象。(1)通假字: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子非三闾大夫与:“与”通“欤”。(2)古今异义: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着。今指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 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何故至于斯(至于:到 同义词连用。今指表示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3)特殊句式:省略句行吟(于)泽畔(省略介词)不复与(之)言

7、(省略介词宾语) 被动句是以见放圣人不凝滞于物倒装句身之察察(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察察之身物之汶汶(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汶汶之物(4)多义虚词:而、于、以(1)而: 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 (2)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介词,在) (3)以:是以见放(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介词,表目的,用来)合作探究:1.文中从哪些方面描绘屈原的?这些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A.肖像 “颜色憔悴,

8、形容枯槁”,刻画出了屈原心里交瘁的状态,体现他当时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 B.动作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表现心事重重、忧国忧民。 C.语言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激愤郁闷。 在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世界,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苟合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同时也说明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包含着一种执着无怨无悔的决绝。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一段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更加表明了屈原坚定的立场,为了坚持理想牺牲生命也再所不惜现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宁为

9、玉碎,不为瓦全的人生态度。2.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的形象有何作用?(1)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2)对比、衬托的作用。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文章后一段说的两个选择,说明渔父其实还是很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情的,但现实很残酷,世界很黑暗,不如不当。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所以,渔父的随遇而安其实更具有悲剧性,只不过是以另一

10、种方式表达出来罢了。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屈原,渔父面临困顿,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不同的选择间,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请同学们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1)屈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渔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在他们影响下,后世涌现出一批在生存还是毁灭面前做出自己庄严选择的人,文革的时候就有同样很多人面临生死的抉择。每一种选择都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正如屈原选择了投江而死,他们的这种选择不是轻生,不是苟活,不是怯懦,不是逃避,恰恰相反,这种选择里折射出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己崇高理想的扞卫。每一份选择都是顺应他们心灵呼唤的庄严承诺,他们也因此而提升了他们的生命

11、价值。(2)“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难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检测清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A.渔父/渔夫 枯槁/蒿莱 浑浊/混浊 弹冠/弹冠相庆B.沧浪/沧海 凝滞/凝绝 蒙尘/蒙垢 新沐/沐猴而冠C.汶汶/汶川 濯洗/擢升 鼓枻/泄气 阖闾/三闾大夫D.逋慢/餔糟 淈泥/掘墓 歠醨/啜泣 红缨/樱木花道2、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DA.颜色憔悴 B.形容枯槁C.何故深思高举 D.行吟泽畔3、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A.身之察察 B.物之汶汶C.是以见放 D.石之铿然有声者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渔父莞尔而笑/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B.圣人不凝滞于物/何故至于斯 C.安能以身之察察/可以濯吾缨 D.沧浪之水清兮/而蒙世俗之尘埃答案:BDDCD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