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 空城计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356978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秋季版)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 空城计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秋季版)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 空城计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秋季版)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 空城计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秋季版)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 空城计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秋季版)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 空城计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秋季版)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 空城计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季版)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5 空城计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空城计 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2、分析人物形象,培养优秀品质。【学习重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知识链接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止,共97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五十回以前(赤壁之战以前),写出了中华大地上无数军阀割据的局面及这些军阀各自消长沉浮的命运;五十回以后,则集中写魏、蜀、吴三个政权各自的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空城计选自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描述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陇西的故事。魏军先得街亭,

2、占列柳城,势如破竹,进而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临西城下,而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和两千伍百名士兵,诸葛亮设空城计,使蜀军转危为安。关于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他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他生平不见史传,据一些片断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逐平妖传等。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2、文学常识。小说的定义: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小

3、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给加点字注音。(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遁(dn) 犒(ko)赏 骇然(hi)纶巾(gun ) 鹤氅(chng ) 司马懿(y)旌旗(jng) 言讫(q) 焚香(fn)麈尾(zh) 笑容可掬(j) 抚掌( f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学法指导:通过阅读课文先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再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然后分小组讨论,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

4、、高潮、结局来概括。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一)开端(第1段) 兵临西城(二)发展(第2段) 临危施计(三)高潮(第3、4段)司马中计(四)结局(第5、6段)孔明释计2、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背景是什么?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用意是什么?(学法指导:读第二段,在课文中找具体内容做上记号。 其实是在“空”字上做文章。)1)背景: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2)具体做法:A、严肃军纪,“如有妄

5、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B、藏起战旗,隐蔽军兵“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C、安抚军心:告诉军士“吾自有计”。D、诸葛亮只带了两个小童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3)用意在: 让敌人以为这里设下了埋伏,不敢轻举妄动。【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1、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对表现诸葛亮形象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请同学们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在大兵压境,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却临危不惧,表现得异常镇定,正所谓危难之时方显出名相风范。(临危不惧,处乱不惊)2、笑为心声,文中三次写到了诸葛亮的笑,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描写诸葛亮笑的词语。并说说这“三笑

6、”是怎样的笑?你能猜到诸葛亮此时在想什么吗?(学法指导: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第一次的笑(笑容可掬)是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他可能在寻思:“你会上我的当吗?”(镇定自若)第二次笑(抚掌而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脱险之后胜利的笑;或许正在庆幸:“你果然中吾计矣!”(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第三次笑(拍手而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哈哈,到底还是我略胜一筹啊!你真是太傻了呀!”(有勇有谋)(板书:故作轻松、故作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3、通过这三次笑,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归纳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法指导:速读课文,从文中找

7、具体的事例)(板书:诸葛亮: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4、司马懿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法指导:读第3、4段,结合课文内容,自由说说)笑而不信看毕大疑飞马远远望之-下令撤军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篇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探究活动四】跳读课文,学习写法1、“空城计”弄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法指导:读课文,主要从诸葛亮的角度来分析)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诸葛亮深深地了解司马懿,才巧设了空城计。司

8、马懿生性多疑,他只知道诸葛亮平生不曾弄险,但却不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另外,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诸葛亮才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2、主旨归纳: 本文描写了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的故事, 赞颂了诸葛亮临危不惧,大智大勇的军事才能。【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诸葛亮几乎是智慧的代名词,有关他的故事,你还知道什么?示例:三顾茅庐 隆中对 草船借箭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导学设计【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培养优秀品质。【导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

9、小说的故事情节。【导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导学过程】【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7分钟)1、导入:猜谜语:以智取胜(打一食品)。大家知道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吗?计计都有巧克力,计计都有以智取胜。哪一计最高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哪一计最险?空城计。可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孔明却在敌我力量悬殊的紧要关头用此危险的计,拯救蜀军逃过生死大劫,被传为美谈。诸葛亮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智慧的化身,寻找我们自己的答案。2、 揭示学习目标(目标课前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一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过渡: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那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大家对文学常识及生字词的掌握

10、情况。4、指名同学口头回答,完成文学常识填空,其他同学注意纠错。5、指名学生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6、全班齐读两遍,整体记忆。【导学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过渡:大家预习课文的效果很不错,掌握了文学常识和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具体学习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2、请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3、独立思考,如有困难,可同桌交流。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做答。5、追问:那么诸葛亮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用意何在?(用课文原句回答)5、 迅速的跳读第二段,边看边思考。6、 划出相应的位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7、 指明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注意纠错

11、。8、小结:同学们刚刚回答得非常好,这篇小说之所以读来扣人心弦,是因为小说故事情节紧张曲折,在悬念迭起的故事中让读者感受到文章引人入胜,当然这篇文章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更因为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导学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13分钟)1、过渡:“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对表现诸葛亮形象有什么作用?2、学生齐读文章的第一段,边读边思考。3、找出重要语句。4、指一、二组同学回答,其他同学注意纠错。5、过渡:笑为心声,文中三次写到了诸葛亮的笑,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描写诸葛亮笑的词语。并说说这“三笑”是怎样的笑?你能猜到诸葛亮此时在想什么吗?6、跳读课文用笔迅速的圈出关于“笑”的词语。7、指名三、

12、四组同学表演三次“笑”,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8、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纠错。9、过渡: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孔明的这三次笑每一次都不同,随着他每一次笑的不同,本文的故事情节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人物的形象也随之越来越鲜明,现在请同学们联系全文,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孔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0、边看边用笔划出相应的句子。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指名五、六、七组推选同学回答,同学纠错,老师总结。13、过渡:了解了孔明这位智慧的化身,我们再读课文,看一看文中的司马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空城计”有何反应?14、迅速的跳读文章,找出具体语句。15、指名八、九组回答,学生纠错。16、老师归纳

13、小结。【导学四】跳读课文,学习写法(5分钟)1、过渡: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2、速读全文,独立思考。3、小组讨论。4、教师巡回指导。5、指名学生回答,师生纠错,进行归纳6、课堂小结:赢也谨慎,输也谨慎。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诸葛亮一向的谨慎,为这次空城计的实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诸葛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神机妙算,大胆谋略更是成功的根本。送同学们一句话:遇事要冷静,智勇要双全。还有,不要对老师使用空城计,没做作业说放在了家里,老师不是司马懿。【导学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0分钟)1、过渡:每个同学准备一个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与同学分享。2、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3、 组内交流展示,教师巡视。4、 全班交流展示。【板书设计】 空城计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 抚掌大笑 拍手大笑 故做轻松、故做姿态 侥幸、如释重负 自豪、嘲笑孔 明: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出其不意【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