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实验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78226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实验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实验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实验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实验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实验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实验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实验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淳于越曾向秦始皇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据此判断,淳于越主张实行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县并行制D. 行省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可知,淳于越认为西周分封诸侯国拱卫王室,而今秦始皇虽然有军功大臣,没有宗室保卫,如果发生叛乱,谁会来相救呢?故淳于越主张实行分封制,故A项正确。B项为李斯主张推行,

2、故排除。C项,郡县并行制不符合史实且与题干无关,故排除。D项实行于元朝,故排除。2.出土于云梦县的睡虎地秦慕竹简中的语书是南郡郡守腾给本郡各县、道发布的一篇文告,其强调“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据此可知,郡守A. 可以任免属县的官员B. 权力类似西周的诸侯C. 有地方民风教化之责D. 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说明郡守不仅要负责对辖区的行政管理,还有负责对治下百姓的民风教化。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郡守权力远小于西周诸侯,排除B项;郡守掌管行政事务,排除D项。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

3、权的是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西周分封制,地方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符合题意;B项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C项是唐太宗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是清朝军机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不符合题意。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之处是A.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B.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D. 统

4、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答案】A【解析】内阁和军机处都是皇帝的助理机构,都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故A正确;朝廷事务和地方事务均有六部负责管理,故B错误;D属于兵部管理。5.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永安建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A. B. C. D. 【答案】B【解析】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在定都天京后,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转衰的标志,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6.有同学在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叙事中看到如下表述:“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

5、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据此可知,该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材料“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反映了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C正确;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北京条约也没有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内容,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

6、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的史实内容入手,即可进行正确判断。7.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简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 共和制B. 联邦制C. 代议制D. 三权分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政治体制。从材料中看美国表面是一个共和国而实际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实质是指美国联邦制共和国下是由许多州组成各州的独立较强。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美国1787年宪

7、法内容8.某历史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做了下面的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了近代英国A. 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B. 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C. 国王受到内阁的监督D. 责任内阁制已得到完善【答案】A【解析】据图示中心信息可看出内阁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且对议会负责,而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体现了君主立宪政体分权与制衡的特点,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首相是向议会负责,不可能独揽国家大权,故B项排除;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并无实权,不会受内阁和首相的监督,故C项排除;图示说明的是英国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责任内阁制的发展情况,故D项排除。9.下图是法国18

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目的是A. 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B.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C. 进一步打击法国封建势力D. 完善三权分立体制【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法国的革命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保皇派的力量一直都是很强大的,所以,1875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的直接目的都是在阻止保皇派复辟,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故选A;法国大革命已经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目的在于限制保皇派的势力,并非打击法国封建势力,排除C;图片材料不能体现“完善三权分立体制”,排除。10.沈志华在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在哈尔科夫铁路工厂,当一

9、位社会党人向工人们宣布沙皇已被推翻时,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在赫尔松,当省长宣读尼古拉二世退位的诏书时,一些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下。”这说明当时的俄国A. 二月革命的时机并不成熟B. 传统政治观念仍然存在C. 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D. 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答案】B【解析】“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下”说明当时民众对于传统沙皇统治仍然抱有怀旧的政治情结,故B项正确;沙皇被推翻说明二月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此时没有说明临时政府执政的信息,故C项错误;和平夺权是四月提纲中提出,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11.陈旭麓

10、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破坏,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战争”是指鸦片战争。A项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它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11、1894年,它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1900年,它使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BCD三项与“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者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不符,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材料“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解题的关键,强调这场战争使中国从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确定答案。12.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12、”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B.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即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共和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思想解放而是强调民族觉醒,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民族觉醒的含义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13.某次大会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以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

13、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直至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据此判断这次大会是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国民党一大D. 遵义会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奋斗目标”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一大”,故选A。中共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国民党一大主要是制定三大政策,开展国共合作和组建黄埔军校,排除C;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排除D。14.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

14、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A. 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 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 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 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项正确。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A项

15、错误。八七会议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故D项错误。点睛: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5.1937年3月,毛泽东发表谈话指出,阶级斗争应该以照顾大局为原则,采取协商办法,这种改良是革命的,土地革命现在不是主导地位。这次谈话的背景是A. 土地革命遭遇重大挫折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 工农武装割据难以为继D.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1937年3月”“阶级斗争应该以照顾大局为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以来,随着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1937年毛泽东提出阶级利益要服从于民族利益,故D项正确;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