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训报告总结与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合集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6121370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实训报告总结与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测量实训报告总结与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测量实训报告总结与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测量实训报告总结与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测量实训报告总结与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实训报告总结与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实训报告总结与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合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实训报告总结与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合集 测量实训报告总结与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合集测量实训报告总结或是其他,当时不管哪一种解决方案,都能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我也提醒自己同样的错自己不要再下次再犯一样的错误。 在本次的实训中我担任第三小组的组长,所以我需要对自己这组的进度有所把握。 但我们组与别组却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别组基本都是一,二个人操作机器。 但我们组却要求人人都会玩转机器!所以我觉得我们这组是成员人人都是能手!这次的测量实训让我体会到1.通过这次实训,我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过程。 熟悉了闭合导线的测量过程。 以及多于数据的与计算。 在实训期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具备

2、了独立操作,记录的技能。 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知识的过程中,也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通过二周的实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对于时间的把握,以及爱惜仪器的自觉性。 总之,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这次的实训,对于我们操作素质和测量能力的培养起了一个综合训练的作用,使我们不但要掌握各种仪器应该学会,应该知道的要求,还让我们把所学的测量知识建立了较完整的系统概念,既要要求我们学习测量的知识,了解仪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又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凭具有运用所学测量知识的解决一些测量问题的能力。 在这两周实训期间,我有很深的感触,很感谢学校能给我提供这

3、个实训机会,让我提前体验到测绘员这个行业的不易,同时也让我获得了许多课堂上不熟悉或没留意的知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不一定作测绘员这个工作,但是现在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却会让我终生难忘。 虽然太阳大了点,蚊子多了点,人累了一点,但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有了收获,有了成果。 因为,微笑总在风雨后嘛!实习期间,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也让我敬佩。 森林公园是很大的,但老师尽他们所能的顾及我们的实训进度。 当我们有问题时,老师也会向我们详细的解释清楚我们的疑问。 有时老师还会像我演示如何操作仪器,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仪器的操作过程。 我觉得这两周的测量实训对我自己来说是非常有意义,非常实在的。 他给我的大学

4、生活天上了精彩的一笔。 它也让我逐步走进了建筑这个行业。 让我增长了的专业知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之处。 我知道,当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业单位里的同事或着是前辈不会像老师现在这般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把要做的是告诉我们,让我们可以在旁观察与学习。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大学中学习,学得不应该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学会如何学习。 大学生活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在不断地探索中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感悟生活,也许在未来我们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迷茫,但我们可以在不断自我提问、思考、阅读及与其它人的讨论中,我想困惑也许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消失。 就如同这次的实训,我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完成了这次的实训。 所以

5、对于那些只希望得到答案、结果的人,是永远不会明白对于探索问题真理的人的乐趣!总而言之,我对于着两周的实训,我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同样也希望老师对我的表现满意。 12内容。 测量工作实习报告内容实习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实习地点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实习小组信息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指导老师*组长*组员*、*、*、*、*、*组员分工选点与跑尺*、*观测与读数*记录与计算*、*描点与绘*、*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

6、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 实际日程安排为 16、 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

7、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m*20m的地形图。 3.内容校正仪器,工具及用品的准备;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过程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 这里的

8、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 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 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 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 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 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

9、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 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 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 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 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 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 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 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 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 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

10、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 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 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 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 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 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 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 “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 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 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 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 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 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11、。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 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 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 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 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 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 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

12、安排。 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 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 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 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 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 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 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 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 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 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 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 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 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12内容。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