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语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71711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语文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下语文科第二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10分)筹办 孤僻 侮蔑 恫吓 分歧腼腆 刹车 刹那 慷慨 滂沱2. 选词填空(9分)(学历 学力 阅历 经历)(1 )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大学 的人,很难找到工作。他 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 非常丰富。(虽然 但是 由于 因此 不仅 而且 当然 但是 而是)(1) 我答的那么笨,本以为他一定会一记耳光打过来, 他没有揍我, 把我拉了过去.(3) 我一直酷爱足球运动, 知道抽烟对一名职业球员的确有害, 我可能不至于堕落到

2、那个地步。. 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分)(1) 怒不可遏:(2)怡然自得:(3) 相提并论:(4) 不解之缘: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填空(7分)(1)毛泽东的少年时代选自 (国别)记者、作家(人名)的 (书名)。(2)传记可以分为两大

3、类:一类是自述生平的,叫;一类是有别人撰写的,称为。(3)鲁迅无题诗中两句 “ , ”被视为鲁迅的经典写照。.仿句:宽容铸就美丽。牡蛎宽容了侵入的沙子,造就了光亮的珍珠 ;我们宽容了朋友的缺点, 才有了天长地久的友谊; ,。(分)二、阅读理解(60分)(一)鲁迅自传(分)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

4、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

5、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1. “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说”即 ,它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指 。(2分)2.

6、 鲁迅学医的原因是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分)3. 请分别说明文中两个“不好”的不同含义。(分)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不好: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不好:4. 文中加下划线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5. 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启示。(分) (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分)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

7、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

8、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

9、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美)海伦凯勒1第段中加点的“事事”,前一个“事”的意思是,后一个“事”的意思是。(2分)2第中的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分)“这”是指 “这样”指3作者在第段中说“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每一天”应该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分)4在第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

10、的“聋”改为“盲”或“瞎”好不好?为什么?(分)5第段中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分)6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中的“方便”的含义是;“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2分)7在第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分)父亲的眼神(分)星期天,我到商场买鞋。鞋柜台前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挑选了一双满意的旅游鞋,正爱不释手,耳边响起了一个沙哑的声音“同志,你手上这双鞋蛮好看的,得多少钱一双啊?”不用回头。一听我就知道是个乡下人。我转过身来,仔细打量着他:个子不算高,有些单薄,身上的中山装早已褪色

11、,带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土,头发乱蓬蓬的,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正牵着他的手,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我指着“254元”的标价给他看。那乡下人看了,嘴角轻微撇了一下,不禁面带愧色地对那男孩说:“孩子,爹买不起,太贵了。”那孩子低下了头,咬着嘴唇,把爹的手握得更紧了。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爹,怯生生地说:“就是就是他们都有。”我虽不知道“他们”所指何人,但我想一定是他的小伙伴们。从小孩子的声音中分明觉出一种委屈,一种渴望。这小孩子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就回跟人家攀父亲见孩子那委屈的样子,也只有硬着头皮,来到柜台前挑了起来,柜台里有各色各样的新潮旅游鞋,可我见他似乎没有在意鞋的式样和质量,

12、而只在意那一张张价格表。他咂了咋嘴,似乎很难找到使他满意的价格在这家商场里,最便宜的鞋也得一百多快。总算挑了一双最便宜的鞋,父亲问孩子:“要买就买这双吧。”孩子懂事地点点头。那父亲只好从内衣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票子和两张大团结,手略有些颤抖地递给营业员。就在那一霎那,我注意到这位父亲望着这血汗钱的眼神,那眼神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票子的“依依不舍”,那眼神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打动了我,我感觉眼前这位父亲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噢,记起来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常和人家攀吃攀喝,经常向父亲要钱买这买那,父亲将钱递给我时,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眼神?而我那时太粗心了,没有把它当回事

13、,我经常买这买那,却从未见过父亲给自己买什么新鞋,买什么新衣服。我放下挑好的旅游鞋,来到柜台前。精心为父亲挑选了一双既轻便又舒服的棉夹鞋1. 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请各举一列,并说明其作用。(每个3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或神态描写:2. 看到“254”的标价,那乡下人为什么“面带愧色”地面对“男孩”?当他选好鞋子从内衣中摸出钱递给营业员时,为什么“手略有些颤抖”?请揣摩并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3. 那“父亲”的眼神传递出了哪些情感?为什么那眼神“打动了我”?(3分)试题答案1-3略4. D(一). 狂人日记、朝花夕拾2.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