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课程设计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6070849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6.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地构造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大地构造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大地构造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大地构造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大地构造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地构造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构造课程设计(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大地构造学 设计名称: 华南板块演化与成矿 专业班级: 资勘xxx 学号: 201300xx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李好斌 2017年 1月 12日 Word 资料专业班级资勘1301学生姓名王荟苑课程名称大地构造学设计名称华南板块演化与成矿设计周数2指导教师李好斌设计任务主要设计参数1. 自行分组原则选择分析区域(或构造带),进行资料收集,资料手机范围有:设计区域的各省区域地质志,公开发表的地质论文,大地构造相关书籍,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地质资料,要求血红色呢个初步掌握分析地质资料的方法与应用地质资料的基本方法。2. 根据中国大地构造图选择研究区域,截取所

2、研究区域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编绘概略性的研究区域构造纲要图。要求图件美观丶正确丶全面。比例尺根据研究区域自行确定,教室指导合理选择。3. 根据相关资料编制研究区域的地层系统表丶岩浆事件表丶构造期次表,建立地质演化序列。4. 分析研究区域的主要矿产资源机器赋存主要地质体,或研究区域某一主要矿产资源的成矿环境丶时代。5. 编写该区的(课程设计地质报告)文字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序言丶地层丶构造丶地质发展史丶结束语等章节。要求掌握编写地质报告的技能和方法。设计内容设计要求1.文字部分: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文字工整、语言通顺、论证正确,并鼓励提出对设计区域构造与成矿地质问题自己的认识。2.图件:要求色彩运

3、用合理,地质符号运用正确,地质界线位置准确且分布合理,图例、比例尺、圈式规格符合规范要求,并要求全部上墨清绘。主要参考资 料1.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 -舒良树2.区域成矿规律对华南大地构造属性的联系 -胡受奚3.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4.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_张国伟学生提交归档文件1. 课程设计报告2. 华南地层岩性柱状图3. 华南地层系统表4. 华南大地构造纲要图以上报告及图件,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目录1绪论22地层22.1概况22.2地层系统简表22.3华南地层岩性柱状图23构造23.1华南大陆现今大地构造背景23.2 华南大陆基本构造格架23.2.1 华南大陆构造的两大

4、地块与三大类构造单元23.2.2 华南大陆构造四大变形构造系统23.2.3雪峰陆内变形构造系统23.2.4 复合联合构造变形系统23.2.5 多层次滑脱推覆与走滑旋转复合变形构造系统23.3期次构造-岩浆事件分析23.3.1 新元古代早期(1.00.80Ga):板块俯冲碰撞阶段23.3.2 新元古代晚期(800680Ma):大陆裂解陆内裂谷沉积阶段23.3.3 华夏块体与早古生代陆内褶皱-造山23.3.4 早中生代陆内褶皱-推覆-花岗岩浆事件23.3.5 晚中生代构造转换与华南盆岭构造24区域地质演化24.1概况24.2从全球构造角度分析华南地质演化24.2.1 Rodinia 聚散与原特提斯

5、洋陆格局和统一华南大陆板块形成与陆内再分裂24.2.2 古特提斯扩张到 Pangea 的形成确定了华南大陆现今基本块体配置关系及其东古特提斯印支期构造格架24.2.3 印支期后中新生代全球现代板块构造格局中,板块与陆内双重构造作用下华南大陆的演化24.3从同位素定年角度的华南地质演化24.3.1 早前寒武纪多块体陆壳记录24.3.2 中、新元古代华南大陆板块形成与裂解24.3.3 显生宙华南大陆的两次陆内造山作用24.3.4 中新生代华南大陆构造的复合改造25矿产规律与时代25.1矿产规律分析25.2成矿时代25.2.1新元古代,古生代成矿作用25.2.2中生代成矿作用25.3构造与成矿相关性

6、25.3.1区域成矿规律对华南大地构造属性的联系25.3.2 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岩石圈多阶段伸展25.4 华南金银和铀矿特征26 主要结论及问题探讨26.1主要结论26.2 华南大陆构造主要争论而有待解决的问题27 结语27.1课设意义27.2自我认识与感想28 附图21绪论(1)华南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单元,是指长江以南、四川盆地以东的陆域范围,西倚青藏高原,东濒太平洋,北与华中地区相接,南面包括辽阔的南海和南海诸岛,现代构造面貌呈现一幅自西而东、从陆内到陆缘,沟、弧、盆体系依次展布构成了欧亚大板块中独立的华南小板块。该地区范围宽广,跨越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7、。郭令智等提出了沟、弧、盆的演化模式仁火后来又把华南划分为若午地体并相互拼贴组成区内的基本构造格局; 水涛将华南划分为江南和华夏,两个古陆在晋宁期沿绍兴一江山一带对接, 致使残留 洋盆由北东 向南西逐渐关闭, 最后于加里东期固结。杨明桂、康自立等认为在华南较大范围内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前地槽结晶基底,组成早元古一晚太古代的“华南原始陆壳”,至中元古代开始裂解,并进入地槽发展时期,几经开合而形成区内槽、台、柱的大地构造的演化格局。(2)华南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濒邻西太平洋,由华夏和扬子古陆组成,也就是水涛等所总结的两陆夹一洋(消失的古华南洋)。华南地区曾经历过 CoIumbia超大陆,Gondwa

8、na 超大陆,Pangean 超大陆及欧亚大陆形成与演化的多期构造运动。晚古生代以来,华南又受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特别是早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岩浆与沉积作用响应在全球中生代构造中独具特色。(3)从构造、成矿演化的角度看,华南作为扬子和华夏两大板块通过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大陆的一部分,大致经历了6个构造时段的演化,每个时段发育不同的岩浆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华南地区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在经历了六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后,在中生代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江南隆起、赣东北(钦杭带东段)、武夷-云开、南岭和东南沿海6个构造岩浆成矿带。其中,尤以铁铜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以钨锡钼铋铅锌稀

9、土稀有铀为主的南岭成矿带的特色最为显著,对其构造背景、成矿机制、成矿规律的研究长盛不衰, 研究程度甚高,但仍吸引众多学者进行探讨(陈毓川等, 1989; 翟裕生和熊永良, 1990; 常印佛等, 1991)。此外,中下扬子区富产铁、铜、钼、金和煤矿,赣东北带富产铜、铅、锌、金、银、瓷土和煤矿,武夷山带富产铁、铜、铅、锌、金、银、钨、锡、煤矿,东南沿海带则富产铜-金和宝玉石等非金属矿产。近年来,通过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董树文和李廷栋, 2011),对华南深部地壳结构的特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为探讨区域成矿的深部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4)华南是我国已探明多金属矿产最丰富的地区,其中

10、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和重稀土金属储量名列第一,金和铅锌储量也名列前茅,而且这些矿产的成矿时代大多数出现于中生代。但是,不像华北克拉通及其邻区,华南地区金属矿床的区带性时空分布特征不那么十分明显,而是密集交织分布。在 20 世纪 70 80 年代,对于华南地区金属矿床曾进行过大量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和成矿时代研究,基本弄清了矿床类型和某些分布特点。但由于受测试技术的限制,获得的矿床和有关岩石时代数据误差比较大。直到本世纪伊始,越来越多的高精度或比较高精度放射性同位素测试矿石和相关岩石数据出现,使华南地区成矿特点和相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初步显现出比较清楚的轮廓。(5)本文在对华南六个构造单

11、元的岩浆作用的成矿特征以及动力学机制进行概要分析的基础上, 从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角度, 进一步探讨了成矿规律和壳幔相互作用对于华南区域性成矿的影响。华南大地构造纲要图2地层2.1概况区内出露从元古代到新生代的地层序列,三大类岩石齐全,浅、中、深多层次构造变形形迹保存良好。 基、中、酸性各种火成岩体广泛分布, 尤以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岩类最为发育。华南由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所构成,其结晶基底由近万米厚的前南华纪泥砂质岩和火成岩组成,后来多被变质成中、高级变质岩。NENEE 走向的绍兴-江山-萍乡断裂是扬子和华夏2个陆块的新元古代拼合带,沿断裂带分布诸多900Ma左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块。 政和-

12、大埔断裂东南侧的沿海地区,均被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所覆盖。扬子块体出露了华南最老的陆核岩石, 其时代可追溯到 28 亿年的新太古代,零星出露在康滇和鄂北一带。在扬子块体东南缘,曾经发育一个宽阔的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在古华南洋中,分布着一系列岩浆岛弧,沿北东方向展布。 9 亿年前后,古华南洋逐渐关闭, 导致洋盆两侧的扬子和华夏块体彼此碰撞,在拼合处形成一条宽百余千米、延伸约 1500km的弧形造山带,即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华夏块体主体是一个元古宙的基底构造, 由北武夷山的古元古代零星岩块(花岗岩、角闪岩等)、中元古代沉积岩(岩浆岩少见)和大面积新元古代泥砂质碎屑岩夹火山岩、岩浆岩及碳酸

13、盐岩所组成。这些岩石后来多被变质为片岩、片麻岩和混合岩,其上被南华纪到奥陶纪的韵律状泥砂质岩系夹炭质岩、碳酸盐岩所覆盖。所有前泥盆纪岩石均卷入一个强烈褶皱和区域低绿片岩相变质的过程中, 形成一个宽广的志留纪变质变形岩石-花岗岩复合体系。 2.2地层系统简表华南板块地层及其特点地层岩组岩性地区界系统扬子 地台新生界Kz第四系Q全新统为松散沉积物,多阶地砾石层更新统多阶地砾石层,多以风化铁丶锰质硬盘丶红土风化界面为分层标志第三系R晚第三系N上新统沙沟组下部为灰紫色砂、砂质泥岩夹褐煤层,上部为杂色(粉红、灰绿、灰黄、浅紫)泥岩(或粘土)。从上到下富含钙质及石膏。底部以灰褐色砂砾岩与下伏前震旦系片岩、片麻岩呈不整合接触,顶部以彩色泥岩(粘土)与元谋组浅紫色、灰黄色具交错层理的沙层呈假整合接触中新统小龙潭组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砾岩、砂岩、粘土岩、泥灰岩夹褐煤。自上而下可分为三段,上部为泥灰岩段,中部为褐煤粘土岩段,下部为砾岩段早第三系E渐新统师宗组小屯组棕红色厚层泥质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局部有含砾砂岩,砂岩中偶含泥岩团块的一套河湖相沉积始新统路美邑组下部主要是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互层或成夹层;上部由泥灰岩、钙质泥岩和棕红色砂质泥岩互层组成,其中以泥灰岩为主古新统香山坡组中生界Mz白垩系K上白垩统赵家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