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上海市近30年城市化进程摘要:从1.人口职业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方面分析上海市城市化的发展变化情况以下所有数据来整理自上海市统计局颁布的2010年上海市统计年鉴)1.人口地域空间聚集与人口职业转变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及城市化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份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万人)城镇化率(%)198011521146.5261.3198512331216.6963.8199011341283.3567.4199514141301.3770.820001608.61321.6374.620051890.261360.2684.520102302.661412.4288.9分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市是30年来户籍人口有所增加,而常住人口翻了一番,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人口密度大幅度增加这说明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吸引力,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分析:上海市在现代中国诸多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是走在前列的,起步时间较早,发展迅速1980年2000年以及2000年到2010年实现了两个跨越式的进展如今已处于城市化的后期,城市化的速度将减缓。
2.产业结构改变上海市30年各五年规划时期的产业结构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六五”时期 1 871.24 74.20 1 349.98 447.06 23.89“ 七五”时期 3 162.79 132.52 2 105.23 925.04 29.25“ 八五”时期 8 017.61 213.47 4 698.27 3 105.87 38.74“ 九五”时期 19 157.33 365.76 9 434.90 9 356.67 48.84“ 十五”时期 34 965.87 412.41 16 507.97 18 045.49 51.61“十一五”时期 69 348.55 535.42 29 846.95 38 966.18 56.19分析:1980年~2010年,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从4%下降至1%而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与第三产业比重的显著增加,体现了上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与城市转型3.土地及地与空间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细目数据量大,没有将各项一一列出)年份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亿元)1980174.739.551985184.2323.291990166.9947.221995227.3237.782000497.96449.920051433.9885.7420102378.581497.46分析:从图表中看出2000以后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迅速增加,这与经济增长与大量人口的迁入是同步的。
一定时期内基础设施的兴建满足了城市居民居住出行等方面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占用了土地与空间上海市城市化的特征(以上分析时提到过的一些特征不在赘述)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适应时代与自身发展需求发展从工业主导型向经济服务主导型过度 上海本身的条件:1.多地少,人口已近承载极限,水、能源越发紧张;高投资、铺摊子、大出口促成的增长已难以为继2.海长于人才、科技、教育等资源,服务经济领先、总部经济发达等优势十分显现选择与出路:扩大消费、拓展内需,变投资拉动为消费拉动;高端引领,壮大三产,让服务经济成为“第一主角”率先转型、科学转型,加快创新驱动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引领发展成效:“十一五”时期,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7.4%,占GDP比例由2005年的2.33%提至2010年的2.83%世博对上海城市化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年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亿元)2005885.7420061125.5420071466.3320081733.1820092113.4520101497.46世博前2009年基础设施的投资达到历年最大,2010年回落世博会对于城市的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世博直接拉动旅游、酒店、房产、餐饮、会展、物流、商贸高科技建筑、设计、信息、通讯、咨询、开发、律师、保险、采购、中介、餐饮、娱乐、传媒、服务外包、品牌管理等30多个产业 姓名:于廷润Word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