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词三首》文字素材 长春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59605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词三首》文字素材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词三首》文字素材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词三首》文字素材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词三首》文字素材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词三首》文字素材 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词三首》文字素材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词三首》文字素材 长春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三首 作家与作品一、整体感知1.相见欢李煜虽然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天才的词人。如果他没有亡国的悲哀,那么文学作品中将会少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相见欢一词就是写这种幽囚生活愁苦滋味的作品。这首词的关键在“离愁”二字,离愁指亡国之愁。这种愁情如果在一位浪迹天涯的游子,他可以倦鸟归巢的姿态重返故里,以消此愁。这种愁情如果在一位远离自己亲密爱人的丈夫,他可以兼程的跋涉使得夫妻团圆,以解其忧。但在李煜,此离愁非彼离愁:他是肉袒出降,他是被囚禁,这不仅意味着自己失去了自由,更表明自己的江山社稷已更姓易主,亡国之痛在君王,此痛痛彻心扉。他是一国之君,昔日万人之上,风光无限,今日阶下之囚,凄凉寂寞,

2、这种落差又需多少勇气与承受能力方能招架呢!这种愁苦又有多少人能够体验理解呢!特殊的身份,特别的经历,曾经的荣光与现在的耻辱,复杂的心绪全在“离愁”之中。开端一句:“无言独上西楼”,意蕴极为丰富。“无言”二字,画出了后主无人共语、孤寂无欢的惨淡愁容。“独上”是写动作,词人一步一叹、步履沉重自可想见。这里是因“独上”而“无言”,抑或因“无言”才“独上”,二者难辨因果。“西楼”二字联系下句,见出夜之深,已是更残漏尽之时,后主此刻不在梦里“一晌贪欢”,而独上西楼“凭栏半日独无言”,可见正是因为“无奈夜长人不寐”。虽然他也警告自己“独自莫凭栏”,但偏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可见出后主愁恨之深重及矛盾复杂的

3、心境。接着回过头来写景,“月如钩”,与愁人的悲凉心境相符,月是残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况且“夜月似秋霜”,多么凄清、幽冷。再有,冷森森的月光把现实的悲惨景况映照得分分明明,既照见愁人“无言独上西楼”,也照见失去的“三千里地山河”,这一切在冰凉澄澈的月光下失去了任何遮掩,不容人不正视这严酷的现实人生。词人举头是“月如钩”,俯首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样的氛围,置身其间,确是使人“肠断更无疑”。清秋的梧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只有淡淡清光透过斑驳的秃枝凌乱而冷寂地洒在地上。这写的是实景,但更是词人的心境使然,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在词人眼里,似乎所有的萧瑟的秋意都集中浓缩而“锁”在自己所处的深院之

4、中,在清秋的侵袭和摧残下,人“无言”,“月如钩”,深院“寂寞”。一个“锁”字,既生动形象,又蕴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悲冷至极。其实,被“锁”在深院里的何止是“清秋”啊!着一“锁”字,真可谓境界全出。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下片直抒愁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本是主观抽象之物,这里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就思绪的纷繁复杂无法理清而言,愁情像一团乱麻,无始无终,越理越乱;就其无法解脱及没完没了而言,却又比乱麻更深一层。快刀斩乱麻,麻丝纵乱总还是可以剪断的,但愁情却是剪不断的,就像流水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这是以有形喻无形,它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及其因素,获得了

5、神奇的立体感和可视性,使所要表达的愁情更鲜明更深刻。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词人深沉的感叹。上面所说的愁总还是可以明确感觉到、并可以通过具体形象表达出来的,而这里所说的就不单是一个“愁”字所能概括得了,它是似乎不可捉摸、但又隐约感觉得到的未曾经历过的另一番滋味,这是以无形喻无形。这种无形只是词人难以说破或不愿说破而已,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正可见出作者体验之深,愁情之苦。本词情浓愁满却自然不假雕琢,上片写景给人以画面感,曾经的月满西楼如今却成了残月高悬,瘦月如钩,梧桐影疏,庭院深深,这一切均在悲寂寥的逢秋之际,以悲景渲染愁情,让人心碎不已。如果说李煜是一位天才词人,他的才情在他的艺

6、术处理上可略见一二。抽象的情感无以言传,浓烈复杂的愁情无法表达,可他却将抽象化为具体,让它变得可剪可理,让人回味无穷,遐想无限。2.醉花阴这是一首闺中少妇思夫之作,她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这种愁情的传达借助于时间与活动。她将时间选择在重阳佳节以应“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意。重阳佳节要登高,要插茱萸,要赏菊饮酒。然而此时却是人去楼空,只有闺中少妇痴望远方,遥望曾经的欢愉,怅对眼前的寂寞。“倍思亲”的浓烈得以彰显。为了使愁情“倍”增,词人将一日的活动以剪影的形式再现:白日的愁绪以“瑞脑消金兽”表现其度日如年的煎熬;黄昏的寂寞以“暗香盈袖”表现其呆坐落寞的凄凉;半夜的辗转以“半夜凉初透

7、”的清冷表现其对往日温馨缠绵的眷恋。“薄雾浓云愁永昼”七个字首先给读者带来的信息是:轻纱似的雾,浓厚的云,悠悠永长的白昼。而雾、云、昼皆在“愁”上做结。“瑞脑消金兽”,即“金兽”中有“瑞脑”销熔。是指瑞脑香在金制的兽形香炉里慢慢炷尽。这五个字传达一种情状。不管五个字如何调换,其中的“消”字与前句的“愁”字一样重要,且两者有其内在联系。前一句的“愁”表明一种无法断绝、无法排解的缕缕思绪。因愁至极,才将全部精神凝聚在瑞脑香上,才去留心瑞脑香的销熔情况。所以后句“消”字是前句“愁”字的落脚点。移愁情于瑞脑销熔,是愁的视觉转移。“佳节又重阳”,其实就是指“重阳佳节”,依照时间顺序,它应该放在首句,可是

8、这里却次序颠倒,放在第三句作为前两句的补充说明。嵌入一个“又”字,表明此时的重阳佳节和以前不同。“又”字可联想起以前无数个重阳佳节。“玉枕纱厨”与“瑞脑消金兽”一样,都是实写陈设的豪华,暗示其间物主的性别。“半夜”指子夜时分。“凉初透”指时令变化的感受。子夜不寐,“凉初透”是“愁”的肤觉转移。只有把“玉枕纱厨”与“瑞脑消金兽”联系起来,才能猜测到感受时令变化的是子夜未眠而感觉细腻的女性。“东篱把酒黄昏后”对上片来说是一顿挫。上片已经写了“永昼”和“半夜”,而此时却在黄昏,这既未标明是当日黄昏,还是翌日黄昏,不仅时间失去连贯,而且简直不知道第一次出现把酒动作的人是何身份。直到“有暗香盈袖”五字补

9、出,才使得这个“把酒”动作回归到女性特征上来。同时出现了与之相关联的充满了菊花幽香的衣袖。“莫道不消魂”开始出现了人的语言。它只是一种感叹。但对这个感叹的回响,是用独特的比喻和巧妙的措词,勾勒出一种人的体态,即“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才出现了全词唯一的“人”字。这种体态作为“消魂”的反应,既是从“帘卷西风”后一瞥中发现的,又是旷日持久的愁情的浓缩体现。人比黄花不是一般瘦,而是更瘦。黄花有瘦的一面和劲的一面,取黄花之瘦而舍其劲,以与人的历久愁思相符,可谓一瞥而惊人,是为千古绝唱。这首词又不能仅看做思夫之作,我们在思夫背后更要感受到词人对雅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却把青梅嗅”的相互倾慕到两人喜

10、结连理,他们夫妻的平时生活多以“研究文学”为主题,他们斗词赢茶,他们讨论“梅妻鹤子”,他们共同整理金石遗文,因此对李清照而言,赵明诚不仅是她的夫君,更是她的文学知音,精神伴侣,对于爱词的她来说,没有了共同切磋的精神孤独将是多大的痛苦。这一点不能不提。李清照是一位善用他山之石的词人,她的词作中既有自己的风格,又有她“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学积淀。“东篱把酒”的“东篱”之韵,“暗香盈袖”的“暗香”之味,都非闲来之笔,甚至那令丈夫三日三夜“弗之逮”的“人比黄花瘦”亦是如此,看来发展的前提必然有继承的环节。3.破阵子本词最大的特点一个是以壮写悲,以梦想对比现实;一个是一气呵成的慷慨豪迈。词人一生主张抗战

11、以收复中原,多次上书不被重视,因“言辞过激”,曾被人诬以“置毒害人”而被逮入狱。近百日后才被释放。改变现实实在是异常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好在词人不孤单,陈同甫与他志同道合,这让词人大为振奋吧,那么这首词是送给好友的,更是送给自己的。他要以此激励友人陈亮,更是给自己以坚持的力量。词中一“醉”一“梦”一“白发”的悲哀在“挑灯”“看剑”气概之壮中产生,在“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情怀之壮中产生。以壮写悲更见其悲。词的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潜台词”,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挑灯”的动作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更深

12、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来看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回吹角连营”,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富有鼓舞人们投入战斗的魅力。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三四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13、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旌旗招展。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好“名”的。一战获胜,恢复功成,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

14、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土壤,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的理想而已。词人驰骋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始终无法实现。想到自己空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可怜”的。然而又有谁“可怜”他呢?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他表达愁的方式不是压抑而是宣泄,不是痛哭而是仰天大笑。所以我们会透过词句想象到那被搁置很久却仍闪亮如新的

15、宝剑被词人舞动着,征战沙场的镜头千万次在词人眼前闪动着,了却天下事,成生前身后名的心愿一直在头脑中激荡着,而这一切却在“可怜”上做结,让人心绪无法平静。这也是本词的魅力所在。二、问题探究1.“别是一般滋味”是怎样的滋味?词人是怎样表现的?这是一种特别的滋味,特别在如下几个方面:李煜是一位特别的人物,他有着特别的经历,遭遇特别的境遇:他从一个“几曾识干戈”的风流皇帝,“一旦归为臣虏”,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中滋味有无尽的酸楚悲凉,有难言的留恋感伤,有无法摆脱的抑郁羞耻,还有挥之不去的故国情思。词人借助情语之景“月如钩”“寂寞梧桐”“清秋”渲染出凄凉、寂寞、愁苦的氛围,通过

16、自己“无言”的行动,通过西楼望月的时间选择,再加以将“离愁”具体化,使别样的滋味给人以饱满丰富的品味空间。2.唐司空图认为醉花阴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你能结合词中的字句体会这一评价吗?九月九日通常是秋高气爽的,但在独居人眼里空中却布满“薄雾浓云”,呈现着黯淡的色彩,重阳有登高的习俗,清照又是喜欢游山玩水的,而这次她竟一个人待在家里,嫌白天太长,为怎样度过这漫长的白天而发愁。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一种香料)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又怎样呢?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流溢而出。3.如何理解破阵子中词人的醉与梦?“醉里挑灯看剑”,“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