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628702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如图:点D在AC上,AB=BD=DC,C=40,则A=_,ABD=_3如图:AD是等边ABC的中线,AD=AE,则EDC=_4点到直线的距离前两节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这节课我们要根据所讲的性质推出其它一些性质来(二)讲解新课例4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这是一个证明文字叙述的几何命题的题目,做这类题首先要分清题设、结论,画出草图,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再证明已知:如图,在ABC,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让学生自己分析证明方法,如证明BDCCEB,还可证ABDACE等,选择合适

2、的方法证明例5 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ABC中,AB=AC,DB=DC,DEAB,DFAC,垂足为E、F求证:DE=DF强调:注意距离条件的应用学生易漏掉DEAB,DFAC,垂足为E、F这些条件,要向学生说明:如果已知中不写明这些条件,求证中就不能用DE=DF,而要先写明DE、DF是点D到AB、BC的距离,然后再写DE=DF证明方法讨论:方法 1:证EBDFCD,推出DE=DF方法2: 证AEDAFD,推出DE=DF(需先连结AD)方法3:先连结AD,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定理推出DE=DF方法4:利用面积相等来证相等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几种不同的证题过程(三)练习教材 P71中1,学生板演(四)补充练习求证: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注意不同解法的探讨)小结:(1)文字题的证明要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转化为几何语言,正确地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条件,要不重不漏(2)要逐步学会由已知想可知,由求证想需知(五)作业略(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