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内科选编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5628330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内科选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针灸治疗学-内科选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针灸治疗学-内科选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针灸治疗学-内科选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针灸治疗学-内科选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内科选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学-内科选编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病症的针灸治疗内科病症的针灸治疗 1 感冒感冒 2 感冒 又称伤风 冒风 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 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 咳嗽 头痛 恶寒发热 全 身不适为其特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定义 3 病因病机 正气虚 起居失常 涉水淋雨 过度疲劳 酒后挡风 邪气 风 寒 暑 湿 皮毛 口 鼻 感冒 4 主症 恶寒发热 头痛 鼻塞流涕 脉浮 风热感冒 微恶风寒 发热重 有汗 鼻塞浊涕 咯痰稠或黄 咽喉肿痛 口渴 苔薄黄 脉浮数 夹湿则头痛如裹 胸闷纳呆 夹暑则汗出不解 心烦口渴 风寒感冒 兼见恶寒重 发热轻或不发热 无汗 鼻痒喷嚏 鼻塞声重 咯痰液清稀 肢体酸楚 苔薄白 脉浮紧 临

2、床表现 5 治法 祛风解表 以手太阴 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列缺 合谷 大椎 风池 外关 祛 风 解 表 温灸可通阳散寒 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 疏风解表 与风池穴相配清利头目 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 疏散风邪 肺经络穴 宣肺止咳 手阳明经原穴 解表清热 主穴 针灸治疗 6 风寒感冒 风门 肺俞 风热感冒 曲池 尺泽 鱼际 鼻塞 迎香 体虚感冒 足三里 咽喉疼痛 少商 全身酸楚 身柱 夹湿 阴陵泉 夹暑 委中 针灸治疗 7 1 主穴用毫针泻法 2 风寒感冒 大椎行灸法 3 风热感冒 大椎行刺络拔罐 4 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5 少商 委中用点刺出血法 余穴用泻法 操作 8 1 拔火罐法

3、 选大椎 身柱 大杼 肺俞 拔罐 后留罐15分钟起罐 或用闪罐法 本法适用于风 寒感冒 2 刺络拔罐法 选大椎 风门 身柱 肺俞 消毒 后 用三棱针点刺 使其自然出血 加火罐于穴位 上 留罐10分钟后起罐 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 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3 耳针法 选肺 内鼻 气管 额 用中 强刺 激 咽痛加咽喉 扁桃体 毫针刺 其他治疗 9 咳嗽咳嗽 10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 肺气上逆 有声无痰为 咳 咯吐痰液 有痰无声为 嗽 临床一般声痰并见 故并称咳嗽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 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等 定义 11 肺卫受邪 清肃功能失常 病因病机 风寒 风热 燥热 痰湿侵

4、肺 肺阴亏虚 肝火灼肺 肺 脾 肾脏腑功能失调 咳嗽虽分内因 外因 但可互相影响为病 外邪迁延日久 可转为内伤咳嗽 肺虚卫外不固 则易受外邪引发咳嗽 故 两者可互为因果 12 外感咳嗽 主症 咳嗽病程较短 起病急骤 或兼有表证 外感风寒 兼见咳嗽声重 咽喉作痒 咯痰色白 稀薄 头 痛发热 鼻塞流涕 形寒无汗 肢体酸楚 苔薄白 脉浮紧 外感风热 咳嗽咯痰粘稠 色黄 身热头痛 汗出恶风 苔薄 黄 脉浮数 临床表现 燥热伤肺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甚则痰中带血 咯痰不爽 鼻燥咽干 胸闷而痛 头痛发热 便干尿赤 舌红少津 苔 薄白 脉细数 13 内伤咳嗽 主症 咳嗽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可兼脏腑功能 失调

5、症状 痰湿阻肺 兼见咳嗽痰多 色白 粘稠 胸脘痞闷 神疲 纳差 苔白腻 脉濡滑者 肝火灼肺 气逆咳嗽 引胁作痛 痰少而粘 面赤咽干 苔 黄少津 脉弦数 临床表现 14 脾肾阳虚 老年多见 咳嗽气喘 动则尤甚 痰多清稀 面色淡白 形寒肢冷 或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 舌暗淡苔白 脉沉细 肺肾阴虚 干咳 咳声短 以午后黄昏为剧 少痰 或痰中 带血 潮热盗汗 形体消瘦 两颊红赤 神疲乏力 舌红少苔 脉细数 临床表现 15 外感咳嗽 治法 疏风解表 宣肺止咳 以手太阴 手阳明经穴 为主 主穴 合谷 与列缺原络相配 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 肺俞 使肺气通调 清肃有权 列缺 为肺之络穴 散风祛邪 宣肺解表 配穴 风

6、寒 风门 风热 大椎 咽喉痛 少商放血 针灸治疗 操作 毫针泻法 风热可疾刺 风寒留针或针灸并用 或 针后在背部腧穴拔火罐 16 主穴 三阴交 疏肝健脾 化痰止咳 肺俞 使肺气通调 清肃有权 太渊 原穴 本脏真气所注 取之肃理肺气 配穴 痰湿侵肺 丰隆 阴陵泉 足三里 肝火灼肺 行间 肺肾阴虚 膏肓 太溪 咯血 孔最 操作 主穴用毫针平补平泻法 或加用灸法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内伤咳嗽 治法 肃肺理气 止咳化痰 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针灸治疗 17 其他治疗 2 穴位注射法 定喘 大杼 风门 肺俞 用维生素 B1100毫克注射液 或胎盘注射液 每次以1 2穴 每 穴注入药液0 5毫升 选穴由上

7、而下依次轮换 隔日1次 本法用于慢性咳嗽 1 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 定喘 风门 膻中 丰隆 用白附子 洋金花 川椒 樟脑制成粉剂 将药粉少许置 穴位上 用胶布贴敷 每3 4日更换1次 最好在三伏天 应用 亦可用白芥子 甘遂 细辛 丁香 苍术 川芎等 量研成细粉 加入基质 调成糊状 制成直径1厘米圆饼 贴在穴位上 用胶布固定 每3天更换1次 适用于内伤咳 嗽 3 拔罐法 定取肺俞 风门 膏肓等穴 留罐10 15分 钟 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者 18 按语 1 内伤咳嗽病程较长 易反复发作 应坚持长期治疗 急性发 作时宜标本兼顾 缓解期须从调整肺 脾 肾三脏功能入手 重在治本 2 本病若出现高热 咯吐浓

8、痰 胸闷喘促气短等重症时 应采 用综合治疗措施 3 感冒流行期间应减少外出 避免因感冒诱发本病 咳嗽发作 时应注意休息 谨防病情加重 4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及 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19 哮喘哮喘 20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患 临床以呼吸急 促 喉间哮鸣 甚则张口抬肩 不能平卧为主症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 支气管哮喘 慢性喘息性支 气管炎 肺炎 肺气肿 心源性哮喘等 定义 21 痰饮内伏 引动肺经蕴伏之痰饮 痰饮阻塞气道 肺气升降失常 痰鸣哮喘 病因病机 哮喘之主要因痰饮留伏 外邪诱发 肺脾两虚之候好发于夏季 夏季暑热夹湿 常先困脾致脾运失健聚湿生痰 阻滞气

9、机 致肺 的失宣降 肺气上逆而哮喘 22 实证 主症 病程短 或当哮喘发作期 哮喘声高气粗 呼 吸深 长 呼出为快 体质较强 脉象有力 风寒外袭 兼见咳嗽喘息 咯痰稀薄 形寒无汗 头痛 口 不渴 脉浮紧 苔白薄 痰热阻肺 咳喘 痰粘 咯痰不爽 胸中烦 闷 咳引 胸胁 作痛 或见身热口渴 纳呆 便秘 脉滑数 苔黄腻 辨证 23 虚证 主症 病程长 反复发作或当哮喘间歇期 哮喘声 低气怯 气息短促 体质虚弱 脉象无力 肺气不足 兼见喘促气短 喉中痰鸣 语言无力 吐痰稀 薄 动则汗出 舌质淡或微红 脉细数 或软而无力 久病肺虚及肾 气息短促 动则喘甚 汗出肢冷 舌淡 脉 沉细 辨证 24 治法 祛邪

10、肃肺 化痰平喘 以手太阴经穴 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中府 天突 膻中 肺俞 定喘 孔最 宣通肺气 止哮平喘 宣肺祛痰 降逆平喘 气之会穴 可宽胸理气 舒展气机 平喘之效穴 降逆平喘 针灸治疗 25 毫针泻法 风寒者可合用灸法 定喘穴刺络拔罐 针灸治疗 配穴 痰热壅肺 大椎 曲池 太白 肺脾气虚 脾俞 足三里 肺肾阴虚 肾俞 关元 太溪 寒饮伏肺 风门 太渊 操作 心肾阳虚 心俞 肾俞 关元 气海 潮热盗汗 阴郄 复溜 26 其他治疗 4 穴位割治法 选膻中穴 1 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 膏盲 膻中 定喘 用白芥子30克 甘遂15克 细辛15克共为细末 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 制成药饼如蚕豆大 上放

11、少许丁桂散 敷于穴位 用胶布 固定 贴30 60分钟后取掉 局部可有红晕微痛为度 若 起泡 消毒后挑破 涂龙紫 亦可采用斑蝥膏贴敷发泡 3 穴位埋藏法 选膻中 定喘 肺俞 2 耳针法 选平喘 下屏尖 肺 神门 皮质下 每次取2 3穴 捻转法用中 强刺激 适用于哮喘发作期 27 操作 药粉粉碎用姜汁或密糖调成糊壮 药膏 敷贴后会有刺痒的感觉 这是药物的一种治疗反应 有人会出现红 肿 热 痛或者起泡 可及时揭下来 然后用消毒的针或者注射器抽出来涂一些紫药水 这种情况大约只有1 5 左右 临床显示反映强 烈的病人疗效更好 注意事项 1 每次贴敷3 10小时 每次间隔10天左右 3次为一个疗程 连续3

12、年 2 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 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3 敷药期间禁食一些海味 冷饮 辛辣食物 肥肉等 4 穴位贴药应从夏季头伏第一天开始 至末伏 结束 连续三年疗效稳定 28 其他治疗 2 穴位注射法 定喘 大杼 风门 肺俞 用维 生素B1100毫克注射液 或胎盘注射液 每次以 1 2穴 每穴注入药液0 5毫升 选穴由上而下依 次轮换 隔日1次 本法用于慢性咳嗽 1 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 定喘 风门 膻中 丰隆 用白附子16 洋金花48 川椒33 樟脑3 制成粉剂 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 用胶布贴敷 每3 4日更换1次 最好在三伏天应用 亦可用白 芥子 甘遂 细辛 丁香 苍术 川芎等量研成细 粉 加入

13、基质 调成糊状 制成直径1厘米圆饼 贴在穴位上 用胶布固定 每3天更换1次 5次为 1疗程 29 冬病夏治法 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特别是阴盛阳衰 寒邪所致 和肺脾气虚 抗病力低下 在冬季 发病者 更为适用 素问 脉要精微论 云 四时之病 以其胜治之愈也 冬季寒气 太过 而易复发 夏至以后 阳气渐退 阴气 始生 此时治疗 取 随而济之 治病求 本 缓则治本 和 长夏胜冬 之意 30 三伏天穴位敷贴 三伏天 指初伏 中伏 末伏而言 是一年中 最炎热的时候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 立秋后初庚为末伏 取穴 肺俞 心俞 膈俞 膏肓穴 中医理论 认为肺俞的作用是宣肺理气 心俞的作用是

14、调 理气血 膈俞的作用是健脾化痰 膏肓主治诸 虚赢瘦 药物 白介子 甘遂 细辛 麝香等 31 操作 药粉粉碎用姜汁或密糖调成糊壮 药膏 敷贴后会有刺痒的感觉 这是药物的一种治疗反应 有人会出现红 肿 热 痛或者起泡 可及时揭下来 然后用消毒的针或者注射器抽出来涂一些紫药水 这种情况大约只有1 5 左右 临床显示反映强 烈的病人疗效更好 注意事项 1 每次贴敷3 10小时 每次间隔10天左右 3次为一个疗程 连续3年 2 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 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3 敷药期间禁食一些海味 冷饮 辛辣食物 肥肉等 4 穴位贴药应从夏季头伏第一天开始 至末伏 结束 连续三年疗效稳定 32 胃痛胃痛

15、33 胃痛又称胃脘痛 是以上腹胃脘反复性发作性 疼痛为主的症状 由于疼痛位近心窝部 古人又称 心痛 胃 心痛 心腹痛 心下痛 等 胃痛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粘膜脱垂等病 是各种原因 导致胃粘膜刺激 受损或胃平滑肌痉挛所出现的 症状 定义 34 病因病机 1 病因 寒邪客胃 饮食伤胃 肝气犯胃 实证 脾胃虚弱 虚证 2 病机 实证 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 虚证 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 失养则痛 35 辨证 1 实证 主症 上腹胃脘部暴痛 痛势较剧 痛处 拒按 饥时痛减 纳后痛增 寒邪犯胃 胃痛因感受寒邪而暴作 畏寒喜暖 苔薄白 脉弦紧 饮食停滞 因暴饮暴食而胃脘疼痛 胀

16、满拒按 嗳腐吞酸 或呕吐不消化食物 吐后痛减 苔厚腻 脉滑 肝气犯胃 胃脘胀满而痛 连及胁肋 嗳气反酸 喜叹息 情绪不佳则痛作或痛甚 脉弦 气滞血瘀 胃脘部刺痛 痛有定处 按之痛甚 舌质紫黯 或有瘀斑 瘀点 脉涩不利 36 辨证 2 虚证 主症 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 痛处喜按 空腹痛甚 纳后痛减 脾胃虚寒 胃痛发作较缓 隐隐作痛 喜暖喜按 空 腹加重 食后痛减 劳累 受凉 饮食生冷后发作或加 重 舌淡 苔白 脉虚弱 胃阴不足 胃脘灼痛 饥不欲食 咽干口燥 大便干 结 舌红少津 脉弦细或细数 37 针灸治疗 主穴 内关 心包经络穴 畅达三焦气机 和胃降逆止 痛 中脘 腑之会穴 胃之募穴 足三里 胃之下合穴 配穴 寒邪犯胃 神阙 梁丘 饮食停滞 梁门 建里 肝气犯胃 期门 太冲 远近配穴 通调腑 气 和胃 止痛 脾胃虚寒 神阙 气海 脾俞 胃俞 胃阴不足 胃俞 三阴交 治法 和胃止痛 足阳明 手厥阴经 相应募穴为主和胃止痛 足阳明 手厥阴经 相应募穴为主 38 1 穴位注射法 中脘 足三里 肝俞 胃俞中脘 足三里 肝俞 胃俞 脾俞 每次 脾俞 每次2 2穴 以丹参或当归注射液 每穴 以丹参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