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B浙江选考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555164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B浙江选考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B浙江选考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B浙江选考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B浙江选考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历史(B浙江选考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B浙江选考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B浙江选考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历史 浙江选考专用 考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 时间 1949年9月 2 地点 北平 3 内容 1 筹备新中国的成立 2 确定了国旗 国徽等 3 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 性质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5 意义 为建立新中国做了各项准备 考点清单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时间 1949年10月1日 2 标志 开国大典的举行 3 意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 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以工人阶级

2、为领导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政权 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2 新中国的成立 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 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3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 时间 1954年9月 2 地点 北京 3 文件 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内容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 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2 原则 人民民主 原则和 社会主义 原则 3 性质 新中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4 意义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开创了中

3、国人 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 权的任务宣告结束 四 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知识归纳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结构图 考点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 文化大革命 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1 文革 的导火线 1965年11月 上海 文汇报 发表姚文元 评新编 历史剧 的文章 成为引发 文化大革命 的导火线 2 文革 发动的标志 1966年5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 中 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简称 五一六通知 8月 中共八 届十一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这 两次会议的召开 标志着 文化大革命 的全面发动 3

4、 文革 对民主的破坏 文革 期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严重破坏和摧残 全 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4 文革 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 是一场由 领导者 错误发动 被 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 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 重灾难的内乱 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 时间 1978年12月 2 内容 1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 乱反正 2 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 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 作的着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实现了政治路线 的拨乱反正 3 形成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中共

5、中央领导集体 取得了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4 做出实行 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策 中国开始了从 以阶级斗争 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3 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 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3 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 1980年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 党和国家领 导制度的改革 的重要讲话 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 1982 年11月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 的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1997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提出了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4 1999年3月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把 中华人民共 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以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确定下来 5 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知识归纳 用 一 二 三 四 掌握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发 展历程 考点三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 一国两制 的构想 1 基本含义 即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 前提 大 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主体 港

7、澳 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补充 2 形成过程 1 1979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 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 1981年9月 叶剑英发表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实现 和平统一 的 方针政策 的谈话 就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 3 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4 1984年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 会议的 政府工作报告 中阐述 了这一伟大构想 并获得大会通过 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3 意义 一国两制 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出发 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 创造性的战略构 想 二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 香港的回归

8、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 并于1984年12月正式 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 年7月1日 中国正式对 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 澳门的回归 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进行谈判 并于1987年4月在北 京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顺利回 归 3 意义 1 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开创了香港 澳 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 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 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 例 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1979年元旦 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

9、 小金门等 国民党军据守的岛屿 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1980年后 海峡两岸民间交 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 通邮 通航 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 两岸交流日 益频繁 2 九二共识 1992年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 海峡两岸均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 达成共识 3 1994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 护法 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4 1995年 江泽民发表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的 重要讲话 该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5 在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指引下 海峡两岸结束了长期以 来隔绝的局面 两

10、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 文化 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 勃发展 两岸经济相互促进 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 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1 召开 1949年3月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 西柏坡 召开 知识归纳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内容 3 意义 在思想和理论上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二 一国两制 理论创新的意义 1 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2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产物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3 香港 澳门的回归丰富了 一国两制 的理论和实践 为国际社会以 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

11、题提供了范例 4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了光明的前景 5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理解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结构图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 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和作用 1 特色 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 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 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3 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 法制化 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 法 制化为保障 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 作用 1

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是中国政治民 主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制度 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是 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保障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 议政的热情 开创了群策群力 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实现了民 族平等 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有 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 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对 中国的整个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 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因素 影响统一的因素及认识 1 缓和与发展的

13、因素 1 海峡两岸人民同宗同祖 血肉相连 文化一脉相承 结束海峡两岸 分裂状态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 中共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方针的制定及成功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 3 台湾与大陆经济具有互补性 发展海峡两岸关系 进行经济贸易往来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4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2 影响统一的因素 1 国际反华势力推行 以华制华 战略 阻碍两岸统一 2 势力的阻挠 3 两岸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的分歧 3 认识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民心所向 只有统一 国 家才能富强 民族才能兴旺 我们必须团结一致

14、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 奋斗 三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比较 主题一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及特点 史料1 新中国的建立 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 近 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 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 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白皮书 2005年 史料2 新中国成立初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一是 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 公民的民主实践 其中 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 政 体 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张荆红 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 史料研习 史料呈现 史料解读 论从史出

15、 1 据史料1 近代中国 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 指什么 结 合所学分析其失败原因 2 据史料2 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 要成就 答案提示 1 失败尝试 指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照搬西方代议制 失败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专制主义传统深厚 民众教育水 平低下 民主意识淡薄 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 质 2 颁布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主题二 一国两制 的内涵与实践 史料1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具体说 就是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内 大陆

16、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 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 要实现统一 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 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 实 行第三次合作 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 可以正式宣 布 但是万万不可让外国人插手 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 后患无 穷 邓小平文选 史料2 1990年4月 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 史料呈现 基本法 共160条 是 一国两制 构想的具体体现 其原则精神是 主权原则 一国两制原则 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 实行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 的原则 汤应武 1976年以来的中国 史料解读 史料1论述了 一国两制 的特定内涵和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 其表明邓小平强调通过和平谈判实现统一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反对外来干涉 一国两制 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史料2阐 述了香港基本法是 一国两制 构想的具体体现 它既坚持国家统一 和主权完整 又兼顾广大香港同胞的利益 是香港回归的法律保障 论从史出 根据教材内容和史料1 思考 一国 与 两制 的关系 万万不可 让外国人插手 体现了中国政府坚持什么原则 结合所学 从理论与实 践的关系角度认识 一国两制 答案提示 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