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6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550686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6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6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6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6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6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6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6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成长历程 模块二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道路 主题1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949 1956年 线索 1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1949 1952年 通过土地改 革等措施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 础 线索 2 社会主义义改造和社会主义义工业业化的起步阶阶段 1953 1956年 通过过 实实施 一五 计计划 初步建立工业业化的基础础 完成对农业对农业 手工业业 资资本主义义工 商业业的改造 社会主义义制度基本确立 主题2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1956 1976年 线索 1 全面探索社会主义义建设设道路的十年 1956 1966年 这这

2、一阶阶段的探索 有成功也有失误误 但党和国家始终终以经济经济 建设为设为 中心 线索 2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 1966 1976年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历 程中最严重的失误阶段 党和国家的工作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的轨道 导致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损 主题3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线索 1 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 1978 1992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先 后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线索 2 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 1992年至今 1992年 南方谈话 和中共十 四大为标志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第26讲 经济建

3、设的发展和曲折 栏 目 导 航 02时空观念 知识串讲 03素养探究 考能提升 01考情透视 统领考向 01考情透视 统领考向 最新考纲纲5年考题题命题题角度 20世纪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义 建设设道路 的实实践 2018 全国卷 311953年采矿图矿图 一五 计计划中的工业业建设设 2017 全国卷 41 一五 计计划期间矿业间矿业 政策 一五 的特 点和意义义 2016 全国卷 31 一五 计计划期间间国家投资资政策 一五 计计划的特点 2015 全国卷 31 一五 计计划工业业化工业业增长长速度 一五 计计划的背景 2014 全国卷 31粮食计计划供应应制度 一五 计

4、计划的特点 2014 全国卷 31粮食的统购统销统购统销 一五 计计划的特点 1 从考查的知识上看 复习本讲应掌握的重要内容是 一五 计划的内容 特点 影响 三大改造的意义 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与 教训 从拓展补遗的角度看 应补充的知识有 统购统销 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计 划经济体制 从考查学科素养看 如通过考查 一五 计划的内容 特点 体现史 料实证 历史解释的素养立意 通过考查 一五 计划的成就 体现家国情怀的素 养立意 通过考查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 体现唯物史观的素养立意等 2 预测2020年高考 本讲内容仍会重点关注 一五 计划的特点 影响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

5、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本讲内容与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联系密切 50年代至70年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联系考查 需要引起重视 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 1956年 凯歌行进 1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 1952年 1 背景 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 加上多年战争破坏 国 民经济 2 成果 1952年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 意义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 创造了条件 全面崩溃 02时空观念 知识串讲 经济建设 2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 1957年 1 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2 内容 优先发展 有步骤地对农业 手工业 资

6、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改造 3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长春 沈阳机床厂和 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 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为社会主义 奠定了初步基础 农业国 重工业 第一汽车制造厂 工业化 3 三大改造 1953 1956年底 1 内容 农业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 2 实质 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3 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中国进入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公有制 经济体系 二 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 1956 1966年 曲折发展 1 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7、1 内容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的要求同落后的 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2 意义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工业国农业国 工业国 2 探索失误 1 表现 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运动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 大办农业 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 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 运动 建立以 为特点的人民公社 超越 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2 影响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

8、59 1961年 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 难 多快好省 一大二公 3 纠正 措施 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 左 的错误 对国民经济实行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方针 结果 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 1966 1976年 惨痛教训 1 表现 许多规章制度被废除 工人 干部 闹革命 国民经济受到严 重影响 2 调整 1 1971年 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 1975年 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调整 邓小平 概念阐释 过渡时期的内涵 过渡时期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

9、义制度建立 所谓 过渡 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此时中国的社会 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思维导图 一五 计划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易错易混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 左 倾错误的体现 2 两者的本质属性不一样 大跃进 运动属于生产力的范畴 违背经济 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思维导图 1956 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知识拓展 多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原因 1 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 人民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2 急于求成心理 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

10、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3 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 社会的主要矛盾 4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 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1 统购统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 所谓 计划 收购 被简称为 统购 计划供应 被简称为 统销 后来 统购统销的范 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 纱布和食油 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 初 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 后来变得僵化 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20 世纪80年代改革之后 该项政策被取消 2 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 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 并采取有偿办

11、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马克思 列宁 恩格斯都曾提出过在一定条件 下对资本进行赎买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根据对我国政治经济条件和民族资本特点的 分析 以及历史上同民族资产阶级有过统一战线的关系 确定了通过对私人资本主 义赎买的方式 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 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找到了一条和平过渡的道路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上的一个创举 3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1 含义 又称指令型经济 是对生产 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 的经济体制 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调节 以指令性计 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 作用 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

12、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 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 在经济发展水平低 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国力有限的条件下 运用这种行 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 奠定了国民经济良 性循环的物质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五 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逐步失去了活力 弊端日益暴露 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例 2018 全国卷 31 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 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 来到深山 手持 邀请函 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

13、济建设正在展开 探究1 一五 计划的特点 03素养探究 考能提升 核心素养本题立足于 时空观念 的学科素养来考查 一五 计划 的特点 时空观念 这一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是能 够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特定的时空框架 建构历史事件 人物 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二是在认识现实社会时 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本题 抓住时间 1953年 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解题题障碍没有做到 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1953年是我国实施 一五 计划的起始之年 工业化 建设和三大改造刚刚开始 解析 D对 材料反映了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开采资源 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 当时新中国成

14、立不久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 A错 1957年 一五 计划完成后 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与题干时间不符 B错 开始 说法不符合史实 C错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 与题干 时间不符 答案 D 史论链接 一 一五 计划的特点 1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强调处理好重工业 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2 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3 以工业化为目标 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 体现了发展生 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一体两翼 相辅相成 4 从中国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 统筹兼顾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实现 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统一 5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 争取外援为辅的

15、方针 二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 从历史原因看 我国重工业基础差 底子薄 2 从现实的需要看 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 发展重工业有助 于增强综合国力 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 工业化的速度都比 较快 苏联能够迅速实现工业化 就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 从各行业的关系看 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训练1 2019 河北衡水月考 下表是 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 其中国民经济建 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 B 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 C 导致了国民经济

16、比例失调的后果 D 为 一五 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 保障 D 国民经济经济 建设设支出领领 域 比上一年增长长 重工业业和机械工业业47 31 燃料工业业84 56 地质质勘测测611 46 建筑工程204 14 铁铁路88 93 农业农业61 44 林业业128 38 总总支出68 解析 据材料可知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表 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 出增长情况 故A项错误 依所学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并举 故B项错误 依所学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妥善处理好轻 重 农之间的关系 故 C项错误 国家财政支出增长表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 为 一五 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 保障 故D项正确 训练2 2019 江西上饶模拟 1953年 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 有些 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 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 况且就目前情况来 看 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 陈云的这一认识 A 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B 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是 左 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D 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A 解析 根据材料 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 这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