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547671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案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案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案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案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案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案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案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点同步解读浅析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正当他为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繁荣”沾沾自喜时,10月,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破坏之大,打击之严重前所未有。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自由放任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市场自身来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2.对自由放任政策的认识(1)18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主义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2)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由于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战略。3.胡佛的政策、措施前期: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国会的经济方案,还采用“自愿原则”对付危机,在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这种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我们的经济掉入了“沟底”1932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

4、。失业人数日益增加 。后期:1932年是我们国家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举,为了赢得选举,胡佛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贷款;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他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结果并未缓解危机。4.结果:胡佛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已不是原来严格意义上的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对于减轻危机恶果也的确起过一定作用,但是他依然是把自由竞争、自由调节、自由放任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并未摆脱自由放任的旧模式。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5.失败原因(1)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错

5、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但是自由放任造成的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内的无政府状态,使经济长期处于混乱、失衡的状况中,从而无法摆脱危机。(2)胡佛在三十年代大危机期间屡次否认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自身,而把危机说成是由于外部原因所致。如果认为危机的根源不在美国国内,胡佛也就绝不可能采取任何大的行动来改善和修补美国本身的经济制度,也绝不可能采取任何含有大变革意义的反危机措施;即使迫于恶劣的经济形势而采取了某些措施,也不可能真正治愈或战胜这场危机。这也是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之所以不疼不痒、缩手缩脚,以至最终彻底失败的根本原因

6、之一。6.教训(1)防止泡沫经济或虚假繁荣, 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2)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3)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手段等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保持社会总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4)优化经济结构,防止投资过热或消费过热,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素养聚焦1.通过观看美国的贫富差距漫画,理解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但由于广大消费者相对贫困而导致购买力不足,从而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格外突出。2.利用课本提供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理解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3.利用课本、地图册上的图片,如“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廉价卖车”、“美国的失业者排队等候

7、接受救济”、“失业者在领取供应物”等图片认识危机原因、表现。通过学习经济危机的原因,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4.从经济危机的中认识到,政府在面临危机时要以人为本,关注人民切身利益。树立关注人类、关注社会民生的人生目标。5.通过学习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面临着很多挑战,在困难面前需要共同合作,互利共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经济危机的表现、时间、特点;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2)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理解其危害的严重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掌握本次经济危

8、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4)掌握 “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认识其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表格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运用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3)通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体验角色,再现历史场景,掌握知识,加深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

9、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由放任政策。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好这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课文分三个子目,分别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方法一】大家都知道上世纪末,日本、韩国等发生了金融危机,

10、这场危机对亚洲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迄今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中最为严重和最为深刻的危机是?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它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学习有关这场危机的内容。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繁荣”:又称“柯立芝繁荣”(1)时间:20世纪20年代;(2)表现: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合作探究

11、】为什么20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第二,总体说来,20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建议教师介绍20年代的总统胡佛及其统治理念。第三,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刺激生产发展;由于很早确立了专利保护制度,美国的发明和创造空前活跃,与此

12、同时,诸如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等“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发展迅速。此外,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2.虚假:即危机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学思之窗”的相关材料加以说明,同时可以引领学生思考教材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

13、得出上述结论。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建议教师利用教学参考资料与注释部分相关的材料加以说明。据统计,在1929年,超过150万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帐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参与股市交易。当年,一些股票价格是其实际收益的50倍。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3.幻灭:即危机的发生(1)时间:1929年(2)标志:纽约股市狂跌、“黑色星期四”(10月24日)(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激增、生活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收入锐减

14、。等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欧洲、加拿大、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2)持续时间相当长:从1929年开始,达四年之久,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3)破坏性特别巨大:危机期间,56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2/3。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与1929年相比,1932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402%,日本下降374%,意大利下降332%,法国下降319%,英国下降20%,危机

15、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约倒退了20年。各国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年德国失业人口高达800万,英国400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口超过3000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2.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据统计,19291932年美国全国各地罢工达2700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农村中的抗议浪潮也高涨起来,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美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社会危机。在法国,左派也因大萧条的压力被迫下台,短期内,总理相继换人。经济危

16、机的到来使同时还要负担一战赔款的德国人民负担加重,德国中下层人民生活急剧恶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希望得到国家强有力保护成为大多数德国人的愿望。由于希特勒承诺解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所以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合法的总理,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政治上取缔除法西斯党以外所有政党,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上有计划地发展军事工业,使国民经济军事化。备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也走上了与德国类似的道路。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兵变,加强了军部的势力,不久之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积极准备扩大其已在进行的侵略。德国和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分别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2)各主要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