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546689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精编】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精编】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精编】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精编】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 主要内容 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 社会管理创新 3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强化法治理念 4 以法治理念认识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法律问题 5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 年大会上的讲话 坚持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建立和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 树 立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 胡锦涛08 12 1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过程 1 2005年12月 胡锦涛指示要开展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教育 2 2006年2月 胡锦涛又深刻指出 开展社 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政治思想 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3 2007年11

2、月17大报告指出 坚持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命题的针对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是针对封建主义的人治和 专制理念的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是针对党和国家政治生活 中要人治不要法治的 左 的政治理念的 要人治 不要法治 人民日报 一篇社论 全国执行 何必要什么法律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是针对西方资本主义法治 理念的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的 核心内容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 执法为民 社会主义法治的 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法治的 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 社会主义法治的 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的 根本保证 五个方面 社会主义

3、法治理念的本质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 一 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是社 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 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 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 三者统一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既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 也 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二 社会管理创新 一 社会管理创新由来 1 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 加 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2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 建立健全党 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的社 会管理格局 3 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的 社会矛盾

4、化解 社会管理创新 公正廉洁执 法 三项重点工作之一 社会管理创新由来 4 2011年2月19日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 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 行 胡锦涛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8点意 见 5 2011年的全国上 社会管理创新 一词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6 2011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召开会议 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社会管理创新由来 7 2011年7月份出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 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 至此 社会管理创新 成为中国政治事务中 炙手可热的新名词 二 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背景 中央为什么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 我国正处于社 会转型期

5、利益冲突和矛盾 经济 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 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 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 刻变化 经济社会稳定问题日益 突出 社会管理面临重 大挑战 2 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 人由传统的 体制内 走到了 体制外 由原来 的 单位人 转变为 社会人 由原来的单位解决变为了社会解决 很多人处 于一种分散化 原子化的状态 相互之间形成 一个 陌生人 社会 在 陌生人 社会 人际关系疏离 情感纽带缺 失 内部关系松散 信任程度较低 社会制约 因素相对较少 这也为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 战 陌生人 社会 3 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 公民的权利意识 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求扩大民主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希望党和政

6、府切 实保障自身权益有 希望有更多渠道能了解 参与党 和政府的工作 互联网的兴起 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增加了透明 度 公民的表达空间进一步拓展 给社会管理带来了 新的挑战与难度 4 政府转型的需要 由于传统的影响 我们在制约 监督公权力方面 的制度积累与还 不充分 思想理 念 行动能力上 也有不足 三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强化 法治理念 一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1 人权是法治的真谛 是法治所要维护的核心 价值 2 我国在1992年发布 了中国第一个人权白皮 书 2004年修改宪法 写入 人权条款 2008年发布了第一份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每年还发布 人权蓝 皮书 一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3

7、尊重和保障人 权 不但是我们国 家宪法规定的基本 原则 也是国家价 值观的选择 是各 项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 一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4 2010年3月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 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 我们 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更 有尊严 让社会更加公正 更加和谐 5 有没有做到尊重人权 保障人权 是一个国 家人权状态的重要标志 也是创新和完善社会 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 二 公平正义的理念 1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 是社会主 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2 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基本准则 是社会对其成员具有凝聚力 向心力和感召 力的重要源泉

8、 3 温家宝总理曾说 社会公平正义 是社会 稳定的基础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4 确保底线公平 即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 规 则公平 分配公平等 并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 实现实质公平 通过司法公正保证社会公平正 义的实现 公平正义 三 民主参与的理念 1 胡锦涛主席强调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 管理和服务 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必 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根本主体 社会管理 创新为了人民群众 也要依靠人民群众 要充 分保障他们的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 权 三 民主参与的理念 3 社会管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政府的决策 和举措要做到 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

9、 民 使其社会效果更贴近其出发点和归宿点 4 要依法规制自身的行为 大力培育社会组 织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民主方式有序参与 社会管理的热情 提升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 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有效衔接 5 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 加大政府职能转移管 理力度 舍得向社会 组织 放权 敢于让 社会组织 接力 凡 是社会组织能够 接 得住 管得好 的事 都要逐步地交给他 们 汪洋 2011 11 22 四 保障民生的理念 1 从法治的理念出发 民生 就是全体民众都能享有充足 的物质生活保障 享有较好 的精神文化生活 使全体公 民都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 保障民生是法治的结果 2 实现好 维护好

10、发展好 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社会管 理创新的根本 也是社会管 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 以法治理念认识社会管理创新中的 法律问题 社会管理创新是法治的具体化 法治是社会管 理创新的保障 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应当在法治的规范之下进行 社会管理需要法治化 法治需要丰富社会管理 的内容 一 和谐社会是否允许存在矛盾冲突 1 实现社会和谐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目标 2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但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能够理性对待并妥善化 解各种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各方利益都得到表 达和维护 不同利益主体相互理解和认同的社 会 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法治社会 3 实现这种调节和均衡就必须靠 法 4 社会各

11、阶层要有 法 的精神和信仰 一 和谐社会是否允许存在矛盾冲突 5 当前社会 群众需求千差万别 利益主体日 益多元化 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社会问题各式 各样 社会诉求机制不畅造成社会协调断裂 社会建设相对滞后造成社会控制整合相对不力 社会关系紧张导致群体性事件多发高发 6 从源头上预防和降低社会风险 必须建立公 众广泛参与的多维度的利益表达机制 为社会 各阶层提供顺畅的利益表达制度平台 形成规 范的对话 协商和处理问题的反应机制 立足 于处置 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 真正从源头上 预防和降低社会风险 一 和谐社会是否允许存在矛盾冲突 7 在处理矛盾和问题时 应以民意为导向 最 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

12、情权 参与权 表 达权 监督权 使 维稳 的思路从 保稳定 转变为 创稳定 8 走刚性 维稳观 的误区 有人片面理解社 会稳定 以为社会稳定就是一团和气 就是没 有任何 杂音 就是没有社会矛盾和社会冲 突 因而 容不得一点不同意见表达 对待群 众正常的利益诉求横加阻拦 刚性维稳 只会 越维越不稳 二 社会管理能否突破法律搞 创新 1 一部分核心的和重要的机制 制度必然要以 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通过法律的强制力保证 社会管理新格局的长期稳定和有效 2 同时 社会管理创新也可能与现有法律制度 中某些法律 法规存在冲突 3 问题是 社会管理能否突破现行法律法规 二 社会管理能否突破法律搞 创新 4

13、创新不是刻意突破现有法律的界限 而是更 好的维护法律 执行法律 社会管理创新必须 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之下进行 不能以法治的名 义突破法治去搞所谓的创新 5 出现法律 法规滞后的情况 在它们被修改 和废止前 社会管理创新不应以违法为代价而 贸然进行 违法的创新行为也许能获得短期的 效应 却腐蚀着法治大厦的基石 将损害整个 法治基业 二 社会管理能否突破法律搞 创新 6 当社会管理创新与不合时宜的法律 法规 发生冲突时 最合适的解决办法是 根据实 际情况尽快修改或者废止上述法律 打通管 理创新的法律通道 让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 创新行为在合法的轨道上运行 二 社会管理能否突破法律搞 创 新 7 在具体

14、工作中 有一种习惯于以政策 具体 办法或领导指示来变通执行法律 法规的倾向 这种情况是否符合法治的要求 可以收到暂时的效果 但是以法治等不到尊重 与维护为代价的 8 十八大报告强调国家各项工作要法治化 提出要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推 动发展 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的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三 社会管理创新是否是扩张政府权力 1 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是采取政府推进型 的法治建设模式 2 有一种观点认为 加强社会管理就是扩张政 府权利 3 政府权力应当有宪法和法律的依据 而不能 无限制的扩张 否则要承担违法责任 正是基于法治和政府有限的理念 社会管理格 局是

15、 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 参与 三 社会管理创新是否是扩张政府权力 4 实践中还有观点 认为 社会管理创 新的目的只是形成 稳定的社会秩序 这种看法片面地理 解了 秩序 这一 理念 秩序 表 面上看起来是有良 好的社会治安 稳 定的社会环境 四 正确看待民众的利益要求和 维权行为 1 民众对自己的正当权益越来越重视 当合法 权益被政府等侵害的时候 如果不能得到合理 回应和有效解决 比较容易出现群体维权事件 甚至出现跨地区 跨阶层联合维权的趋势 2 实践中 有观点认为社会管理就是社会控制 维稳就是管 控 压 罚 限制人们的自由 规定这不许那不许 在这种维稳观的指导下 做事以不出事为目

16、的 注重事后管控 不太 注意事先预防和源头治理 四 正确看待民众的利益要求 和维权行为 3 原因在于正当的利益诉求被忽视甚至压制 民众的参与权 表达权没有被重视 只好采取 极端手段 4 维权群体维护的都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而且 大多不是无理取闹 几乎没有因意识形态或政 治因素而形成的 维权 群体 四 正确看待民众的利益要求 和维权行为 5 怎么办 政府要重视民众的诉求 而没有 必要过度紧张 6 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 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 使人人都享受和谐状 态 7 结论是 维护社会和谐应当在法律范围内 进行 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基点 维权与维稳是一致的 维权亦是维稳 维稳也是维权 五 科学把握民意 正确看待民意 及时回应民意 1 民意体现的是大众的普通理性 反映的是社 会上较多部分人的共同看法 在社会管理中 应当科学把握民意 正确看待民意 及时回应 民意 2 要慎重辨别民意 在网络环境下 发表言论 比较自由方便 对于某些公共话题 民众的看 法有时会被有意的引导 五 科学把握民意 正确看待民意 及时回应民意 五 科学把握民意 正确看待民意 及时回应民意 3 不论媒体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